本文目录

  1. 成都有什么好玩的
  2. 都江堰有什么具体作用和长远意义
  3. 四川成都特色有什么
  4. 都江堰有什么作用

成都有什么好玩的

成都十大旅游景点

1、四川青城山风景区

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合称为“蜀中四秀”,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风景区总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区内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源;其中天狮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

2、成都欢乐谷

成都欢乐谷是成都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西华大道16号,距天府广场6.6公里,至成都各个主要人流区只需10~20分钟。成都欢乐谷汇集了深圳欢乐谷、北京欢乐谷娱乐设施的精华,由阳光港、欢乐时光、加勒比旋风、巴蜀迷情、飞行岛、魔幻城堡、飞跃地中海、欢乐光年以及丝路传奇这九大主题区域组成。

3、四川都江堰风景区

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

4、锦里

锦里,传说中离浪漫最近的地方,是成都知名的商业步行街,它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以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被称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和“西蜀第一街”。锦里古街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街内由一大片清末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组成,蜿蜒曲折的院落、街巷与水岸、湖泊、荷塘、石桥相呼应,主题会所、主题餐饮、主题商店坐落其中,水波灯影,别有一番意境。

5、成都市国色天乡乐园

国色天乡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国色天乡乐园的建筑设计与游乐配套相得益彰,由中国馆、西班牙馆、美国集市等九个主题区域组成,既彰显出异国风情,又带有本土文化的审美情趣。乐园面向年轻人、儿童、家庭等不同游客群,分别设置了挑战者之旅、15米高激流勇进、豪华双层转马、旋转DISCO、海洋欢乐岛等三十余项国内领先的刺激型或家庭型娱乐项目,旨在让游客充分感受高科技娱乐带来的超级刺激和奇幻美景带来的浪漫体验。

6、成都市海昌极地海洋世界景区

成都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是位于华阳镇天府大道南段,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是集旅游、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的中国主题公园式极地海洋公园。极地海洋世界以南北极动物展示、科普为主题,单馆围合式的游览布局、自主驯养模式将开创国内复合式休闲极地海洋公园的新格局,涵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娱乐方式,营造亲近自然、幸福亲子的欢乐主题氛围。

7、成都市动物园

成都市动物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二环与三环路之间,与川西名寺昭觉寺隔墙相望,已建有30余组各种造型的动物馆舍,已成为常年展出各种兽类、两栖爬行、鸟类以及观赏金鱼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300余种、3000余只(头)的专类公园,年接待游人180万人次,是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动物园,位列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动物园之第4位。

8、成都市花舞人间旅游景区

花舞人间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郊新津区,距离成都市区仅30余公里,是一座以赏花为主题的的都市农业主题公园。景区占地3000余亩,已建成花果苗木试验基地100余亩,引进优良花果苗木品种300多个,拥有郁金香节、杜鹃花节、鲁冰花节、向日葵节、百合花节、野菊花节、花粉节、兰花红叶节等多个主题花节庆。花舞人间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赏花、玩水,体验低碳休闲的度假旅游区。

9、三圣花乡

三圣花乡观光旅游区,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的红砂村,总面积达15000亩,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三圣花乡景区涉及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五个村,主要景点有:花乡农居,罗家花园,王家花园,荷塘月色,幸福梅林等。

10、成都宽窄巷子景区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窄巷子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等称号。

都江堰有什么具体作用和长远意义

都江堰的具体作用和长远意义在于:

科技价值

极为合理的规划选址。都江堰渠首工程设在岷江出山口,在此处地势由高山峡谷突变为平原,岷江河床陡然开阔,水势趋缓;这里恰好又位于呈扇形伸展的成都平原的顶部,海拔739米,是整个都江堰灌区的制高点。良好的地理位置,使都江堰既可扼制住刚出峡谷的岷江水势,

使其不能直泻成都平原,又可因地势高而控灌整个都江堰灌区,是设置渠首枢纽的最佳位置。

巧妙的工程布局。三大主体工程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地形环境和岷江河床弯道环流的水流规律,在整个渠首工程中起主导作用,很好地完成了引水、泄洪、排沙等任务,使都江堰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无坝引水枢纽。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并根据岷江上游来水大小自动调节内江、外江分流比,这就是都江堰“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

宝瓶口和飞沙堰联合作用,在保障内江引水的同时限

制了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使多余洪水和沙石泄入外江,

发挥了都江堰灌区的防洪屏障和引水咽喉作用。

特色鲜明、独具优势的传统水工技术。在都江堰的治水历史中,勤劳智慧的蜀地人民因材施用,以当地盛产的竹、木、卵石为主要材料,创造出具有都江堰特色的四大传统水工技术——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

都江堰传统水工技术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工艺简便、循环利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截流分水、筑堤护岸、抢险堵口等水利施工实践中,为都江堰的长效不衰发挥了重大功效。

先进的管理制度。都江堰从三国时期就开始设立专管机构,同时形成了政府分级管理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

管理体制。省级管理机构负责都江堰渠首工程和主要干渠的管理,地方政府负责本区域内支渠的管理,支渠以下由灌区用水户自治。灌区上下游各行政区的水权与维护的责

任通过对受益用水户的水费征收、水量分配、劳动力组织等制度得到保证。

此外,从宋朝建立并延续至今的岁修制度,为都江堰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都江堰是一座工程和环境高度融合且互益的生态工程。都江堰的修建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地形地貌,或顺河势以建工程,或裂山形以通水道,使都江堰和周遭地理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工程体系。在这里,几乎找不到工程与环境的分界。

历史价值

都江堰创建历史久远,且历史跨度大。都江堰创建于秦昭襄王时期,先后历经十余个朝代而延续至今。每一个朝代都赋予了都江堰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了都江堰的历史内涵。例如唐朝国力强盛促进了都江堰的迅速发展,宋朝重视都江堰的监督考核和岁修管理,元、明两代都江堰堰工技术的变革创新等等。

记录都江堰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历史见证非常丰富。自西汉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首次记述都江堰

后,东汉《风俗通义》、东晋《华阳国志》及各朝各代史书不绝于书。此外,《水经注》等地理志对都江堰进行了大量记述。有关都江堰的各类游记、稗史、注疏更是卷帙浩繁,为今世研究都江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借鉴意义。与都江堰同时代的古巴比伦汗谟拉比渠、古罗马人工渠早已荒废,但都江堰却独步千古,不仅沿用至今且规模和效益不断发展。国内与都江堰同时代的古代水利工程虽然也有沿用至今的,但其规模、效益都不能与都江堰同日而语。

文化价值

都江堰衍生出了丰富多彩、具有都江堰特色的水文化,包括文艺、传说、宗教、建筑、民俗等,并对四川省乃至中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水神崇拜和宗教影响。四川地区一直流传着开明治水、李冰化犀斗江神、李二郎降服孽龙、望娘滩等岷江传说,寄托着四川人民对历代治水英雄的深厚感恩和无限崇敬。都江堰的创建者李冰被当地道教神化,李冰夫妇、父子均成为都江堰当地道教尊崇的重要道教神灵。

都江堰也是中国本土道教及民间传说中的重要神灵二郎神的重要发源地。历史上纪念李冰的祠庙遍及四川,历代都极为重视

对李冰的祭奠。

诗词歌赋等文艺作品。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著名人物都留下过有关都江堰的文学作品,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杜甫、陆游、岑参、范成大、李调元等等。此外,有关都江堰的题词、碑记、民谣、典籍等数不胜数。

内涵丰富的灌溉文化。都江堰渠首每年冬季岁修后,在清明前后于渠首举行隆重仪式,拆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仪式叫做“开水节”或“放水节”“祀水节”等。

遗产效益

显著的防洪效益。都江堰建成前,成都平原饱受水旱灾害肆虐,“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李冰修建都江堰后,妥善解决了引水与泄洪、排沙的问题,特别是宝瓶口以其千年不变的固定宽度,成了扼制岷江洪水的千钧关钥,此后成都平原极少发生全域性的大洪水,因此杜甫称颂“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滥不近张仪楼”。

巨大的灌溉效益。稳定的水源、优越的自流灌溉模式与成都平原的优质土壤相结合,使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在极短时间内就成了闻名天下的巨大粮仓,“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之农耕文明时期历朝历代对农业

的高度重视,都江堰灌区不断开辟新灌面,灌溉区域沿南北两翼不断拓展,至民国时期达到280余万亩。

由于都江堰灌溉造就了繁荣富饶的“天府之国”,使成都平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和财富重地,一直为中央集权政府高度重视。

在和平时期,都江堰灌区以雄厚的赋税产出,与江浙共同支撑着国家政权;战乱时期,四川则成了中原文明避难之所和重兴的战略重地,并在数次关键时刻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例如秦末“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而成帝业”。

三国时期,刘备依托蜀地,建立了长达44年的蜀汉政权。在此前后,成都曾先后5次作为割据政权的都城。都江堰灌区维护了四川的繁荣富庶,为稳定中央政权贡献了力量。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唐玄宗避难成都;黄巢起义,唐僖宗流亡蜀地。直至20世纪抗日战争,四川是重要的抗日大后方。

综合供水效益。除了灌溉外,都江堰同时为成都平原提供了丰沛而稳定的水流,新开的“二江”又沟通了岷江水系与长江干流的水运航道,使得成都成了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货通天下,船行四海,锦江更成了南丝绸之路的起点。

良好的生态效益。都江堰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成都平原的城乡生态环境。自唐代以后,历代先后修建的摩诃池、金水河、御河、府河、磨底河、清水河等构成了成都市发达的城市水系。

四川成都特色有什么

特色:川剧、川菜、世界遗产、国家名胜风景区、生物资源

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2.川菜

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

3.世界遗产

四川有世界遗产6处,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东风堰)。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

4.国家名胜风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2017年),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2010年)。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2010年)。截止2017年7月,四川省境内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家,4A级185家,峨眉山、九寨沟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生物资源

四川省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绿尾虹雉、苏门羚、黑鹳、云豹、雪豹等。四川省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熊猫、猕猴、黑熊、大天鹅、水鹿、红腹角雉等。

扩展资料

四川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等经济发展高地,是中国西部物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组成部分,也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中的五粮液与剑南春原产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川

都江堰有什么作用

简要回答:都江堰将原来的天然河流(岷江)截流了一部分,用来灌溉成都平原。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都江堰的各个渠道,就像人身体的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了整个成都,可以说天府之国的由来就是因为都江堰的存在。

仔细回答: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历史意义: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希望能帮到你~~~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