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何转户口到成都
成都市购房入户条件
2014年6月1日后(含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前(含12月31日)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在成都市行政区域购买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并在我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1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房屋所在地申请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
购买商品住房时间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系统中记录的定购、拟定合同、已售(备案)时间中最早者为准,购买二手住房时间以成都住房租赁交易平台中记录的合同签订时间、房屋买卖过户登记时间中最早者为准。
2014年6月1日前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在我市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面积在70平方米以上的市外人员,可申请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入户,迁入人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上年度我市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水平(27.82平方米/人)。
购买商品住房时间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系统中记录的合同备案时间为准,购买二手住房时间以在房管部门进行房产买卖过户登记的时间为准。
步骤1:领取并填写《入户申请表》
步骤2:提前准备办理所需相关材料,到入户地的区(市)县公安局办证中心办理户口准迁证。
步骤3:回原籍户籍所在地注销户口,办理户口迁移证;需要提交材料以原籍户籍管理机关要求为准。
步骤4:回入户地的区(市)县公安局办证中心办理上户,领取户口簿。
办理地址:入户地的区(市)县公安办证中心(未成立办证中心的郊区(市)县到派出所)。
扩展资料:
办理所需材料:
1、房屋产权人填写《入户申请表》(公安办证中心现场领取或上网下载);
2、产权人和入户人员的居民户口簿(每页应加盖户口专用章及户籍名章)或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产权人系夫妻的提供结婚证、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共有的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房屋信息查询记录》(30天内有效);(原件)
5、2014年6月1日后(含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前(含12月31日)购房的,提供房屋产权人缴纳满1年的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明细查询单(省级社保除缴纳社会保险信息单外,还应提供与在蓉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和复印件)
6、配偶随迁的提供结婚证、未成年子女随迁的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原件)
7、派出所出具的居住证明(门楼牌号变更的应注明)。(原件)
备注:
1、同一套住房,权属未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只申请办理一次购房入户。因购房原因迁入本市的人员,落户成都5年后方可按相关政策申请老年父母投靠。
2、省内户口迁移业务已实行网上“一站式”办理,本省户籍人员办理户籍业务必须提供居民户口簿原件,不能提供户籍证明。
3、省内居民办理迁移前,必须到居住地派出所进行居住登记。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2017年12月31日前已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人员办理入户
怎样才能有成都户口落户
成都户口落户有下面几种方式:1、学历入户。2、购房入户。3、针对学历偏低、收入偏低的人群,有居住期满入户。4、投资入户政策。5、纳税入户政策。6、投靠入户。
一、怎样才能有成都户口落户?
1、学历入户
入户中心城区,需达到大专学历或中级技师直称,并在45岁以下,且落实工作单位。入户郊区市县,须达到中专学历或初级技术职称,并在45岁以下且落实工作单位;
2、购房入户
购买7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和二手房便可入户,但人均住房面积不得低于上一年人均住房面积标准。
3、针对学历偏低、收入偏低的人群,有居住期满入户政策
办理居住证满两年,购买社保满两年,同时拥有人居住房面积不低于16平方米的住房,便可入户。
4、投资入户政策
中心城区投资达到50万元、县城投资达到30万元及建制镇投资达到15万元的投资人员,经营时间为1年,且拥有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16平方米的住房,便可入户。
5、纳税入户政策
两年纳税达到3万元或一年纳税达到2万元的人口,在拥有人居住房面积不低于16平米的住房后可入户。
6、投靠入户
投靠入户政策包括3类方式,即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投靠父母,夫妻关系投靠,已办理退休或男性满60岁女性满55岁的父母投靠成年子女。
二、成都市户口平移范围是哪些?
1、《入户申请表》(公安办证中心现场取领);
2、投靠人和被投靠人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亲属关系证明(有直系亲属随迁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4、迁入地房屋产权证(原件和复印件);
5、迁入地派出所出具的《街门牌详址证明》(迁入地址不详的提供);
6、入户人员1寸证件照片1张(16周岁以上人员提供)。
综上所述,按照成都市规定,成都市户口平移条件是拥有成都户籍,在成都拥有住房。这样一来,当事人可以拿着户口本、入户申请表和户口迁移证到房子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手续。因为办理户口平移只是在成都市内进行,所以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顺利的话一个月就可以办好。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现在大人之间的斗争,都已经成为未来孩子的起跑线。因此,很多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以后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因此想要去更好的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