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深知人才聚集产业繁荣。
2017年7月,由成都人才办主办的《成都市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成都市人才新政12条》)正式实施。此外,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通过出台相关措施、出版人才白皮书等措施,吸引荣漂,服务荣漂,留住荣漂。
↑“蓉漂” 图源水印
荣漂专属节日
打造人才招聘绿色通道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了人才配置线上线下平台和招聘服务绿色通道,使从五湖四海汇聚成都的荣漂能够更好地选择就业,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参加荣福人才日等大型人才招聘会,鼓励国际国内猎头公司引进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
2018年4月28日,荣漂·高峰汇在高新区晶蓉国际广场举行,开启了成都首届荣漂人才日系列活动。
2018年4月28日,荣漂·高峰汇在高新区晶蓉国际广场举行,开启了成都首届荣漂人才日系列活动。
↑高峰汇荣漂
据统计,首届荣漂人才日招聘会吸引了1多名荣漂青年人才.8万人,3511人达成就业意向。
今年4月27日荣漂人才日招聘会进场人数达到1.7万人。招聘会共组织了403家参与企业,发布了11486个需求岗位。其中,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企业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因急需海外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甚至当场给予年薪120万元。
招聘会共收取24305份简历,意向达成率为40份.4%。根据现场抽样调查,82人申请本科以上学历.6%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21%.8%。与2018年首个荣漂人才日相比,招聘会提供的所有岗位平均月薪均达到8922元。
↑荣漂人才日招聘会
引进急需人才的措施
出版人才白皮书
成都市人才新政12条实施后,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即发布了《成都市引进培养急需技术人才实施办法》和《成都市鼓励企业引进培养急需技术人才实施办法》,实行急需人才财政奖励和安置补贴制度,补贴资金达2093万元。
2017年12月,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首次编制发布了年度《成都市人才发展指南》(《成都市人才白皮书》),并根据人才水平和实际需要规定了国际顶尖人才和国家领导人才。白皮书还根据《成都重点产业指南》将产业类别分为42个细分产业(领域和产业),明确城市产业发展人才的区域导向,促进人才聚集和准确匹配。
2018年,《成都市人才发展指南(2018)》在首个荣福人才日上发布,列出了609类岗位清单和要求。其中,先进制造业发布的247类岗位主要需求是高端人才,说明成都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等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
今年的《成都人才发展指南(2019)》也于4月27日在荣福人才日上公布。白皮书列出了成都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社会事业发展领域的184类需求岗位。
让熟练人才安家
制定全民免费技能提升计划
成都人才新政12条在鼓励青年人才到成都定居的措施中,除了打开教育定居的大门外,还明确了另一个放宽定居政策的群体。技术人才:在本市同一雇主工作2年以上的技术人才,可通过单位推荐和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2017年7月,由于技术人员的新政策,健康经理邓冬梅成功通过了成都技术人员的家庭认证,成为第一个通过该认证获得成都资格的技术人员。
2017年7月,健康经理邓新政策,健康经理邓冬梅成功通过了成都技术人员的家庭认证,成为第一个通过该认证获得成都资格的技术人员。据了解,邓女士的家人于2015年1月从深圳搬到成都工作和定居。作为一名健康经理,她一直希望真正在成都定居下来。她说,来到成都两年多后,她心中悬挂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积极吸引技术人才落户成都的同时,启动了人力资源提升行动,研究制定了国家免费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开展企业职工在职技能提升培训,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高技能人才资源,补贴10446万元。
具体措施还包括鼓励企业确定就业实习基地,按规定组织青年人才实习基地,支持14家企业建立首席技术人员制度,一次性财政支持140万元,指导市17所技术学院61个专业调整,不断促进基础人才供应和行业高质量协调。
↑青年人才落户成都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为独角兽企业引智
为突出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和市场认可,成都市发布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职称评审权下放给产业功能区和智力密集型重点企业,进行独立评审,建立民营企业职称就业评审的综合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不断推进深化校企合作和人才招聘市(州)合作机制,组织技术学院开展订单人才培训;在14家新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和4个新的国外智力引进示范基地,18家企业获得190万元。
同时,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为企业稳定就业提供稳定就业补贴,通过多种渠道降低就业成本;组织开展成都独角兽企业推广人才引进系列活动,研究制定实施措施,促进新经济、新形式从业人员参与社会保险和职称评价;建立投资合同项目人才专项保障机制。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以成都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园三区多点为平台,重点培育高级人才搜索、人才评价等细分市场,引进行业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10家,努力通过市场手段促进人才协调。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以成都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园三区多点为平台,重点培育高级人才搜索、人才评价等细分市场,引进行业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10家,努力通过市场手段促进人才协调。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曾那迦编辑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