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折腾的户口那点事儿,标题就叫《居民户口和城镇户口》。说起来,这事儿也挺有意思,感觉自己像个小白鼠,把现在的户籍政策好好体验一把。
事情是这样的,我之前一直搞不太清楚“居民户口”和“城镇户口”到底有啥区别,感觉现在都叫“居民户口”,是不是就没啥讲究?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为搞清楚,我决定自己去跑一趟!
我去趟当地的派出所户籍科。到那儿,人还挺多,排队等半天。好不容易轮到我,我直接问户籍警:“同志,现在都说居民户口,那这个跟以前的城镇户口有啥区别?”
那个户籍警倒是挺耐心的,跟我解释一大堆。大概意思是说,现在很多地方确实都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统称为居民户口。但是!他强调说,虽然都叫居民户口,但实际享有的权益可能还是有差别的,主要看你户口所在地具体的政策。
听他这么一说,我更懵。这不等于没说吗?为搞清楚我自己的情况,我又问:“那我怎么知道我这个居民户口,以前是属于哪种性质的?”
户籍警让我拿出户口本,翻到“户别”那一栏,告诉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我一看,上面写的是“居民户口”。得,还是没啥直接信息。
不死心!我又开始在网上查资料,各种搜索。发现现在说法确实挺乱的,有的说没区别,有的说区别大去。
后来我找到一些稍微靠谱点的说法。比如,看你户口迁入的时间,如果是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前迁入的,可能还保留着之前的户口性质的痕迹。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社保部门或者民政部门,看看在享受社保、医保、养老等方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
为验证网上的说法,我又去趟社保局。这回可算问明白点。社保局的人告诉我,虽然户口本上都写的是“居民户口”,但是在社保缴费和待遇上,他们会根据你之前的户口性质,也就是说是农业户口转过来的,还是非农业户口转过来的,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有些地方对于农村户口转过来的居民,在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上可能会有一些优惠政策。
绕一大圈,总算搞明白。现在的“居民户口”是个统称,但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以前的户口性质。要想搞清楚自己的具体情况,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跑几个部门问问。
这回跑腿经历告诉我,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细节。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得多花时间去解清楚,免得吃亏。也希望我的这回经历能帮到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这回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政策这东西,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想搞明白,就得自己撸起袖子,亲自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