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城市户口到底有啥不一样,以前我也模模糊糊,没太当回事儿。直到后来自己亲身折腾一回,才算是摸着点门道。
为啥要折腾这个?
还不是为孩子上学。我老家是外地的,之前一直在这边打工,孩子也带在身边。眼瞅着就要上小学,麻烦事儿就来。不是说不让上,就是要额外交一大笔“借读费”,而且学校还不是给你保证一定能进对口的好学校,得看当年的名额紧不紧张。心里那个悬,天天打听政策,问过来人,就怕孩子到时候没学上,或者去个老远的学校,接送都成问题。
那会儿真是焦虑,老婆也跟着着急。打听一圈,都说有本地户口就不一样,起码在自己房子对应的学区里,只要符合条件,就能比较顺利地入学,还不用交那笔额外的费用。为这个“起码”,我才下定决心,开始琢磨怎么把户口迁过来。
我的折腾过程
我这情况,主要是靠买房落户。前几年咬咬牙,凑够首付,在市区边上买个小房子。这本身就算是个“待遇”,虽然不是直接给的,但起码给个通道。没房的话,想落户更难。
买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准备各种材料,什么房产证、购房合同、发票、我跟我老婆孩子的身份证明、户口本、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明…… 反正是一大堆。还得去老家派出所开户籍证明,来来回回跑好几趟。
材料齐,就去这边的区政务服务中心排队,提交申请。工作人员一项项核对,一个字都不能错。记得有一次,有个证明上的日期稍微有点模糊,又让我回去重新开。真是跑断腿。
提交上去也不是立刻就办还得等审批。那段时间,隔三差五就上网查进度,或者打电话问问。心里挺忐忑的,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
大概等小两个月,总算是通知我去领准迁证。拿到那张纸,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然后又拿着准迁证回老家销户口,再拿着迁移证回到这边派出所,最终才拿到崭新的、带着这个城市印记的户口本。
落户后的实际感受
户口本拿到手,最大的变化就是孩子上学。到报名的时候,我们直接拿着户口本和房产证去对口的小学报名,果然顺利多。没再提借读费的事儿,直接就给办入学手续。光是这一点,就觉得之前的折腾值,省一大笔钱,更重要的是心里踏实。
其他的方面,感受也慢慢来:
- 社保医保: 公司给交的社保,好像确实比以前按外地户口标准交的多一点点。虽然每个月到手工资可能看着少点,但长远看,以后退休金、医疗报销啥的应该会高一些。去看病报销,手续也感觉方便点,直接用社保卡结算,报销比例好像也高一些,具体的数字我没仔细算过,但感觉是顺畅。
- 办证方便: 以前办个啥证件,比如护照港澳通行证,还得想着是不是要回老家。现在方便多,直接在本地就能办,省不少事儿。
- 潜在机会: 听邻居说,本地户口以后要是符合条件,还能申请什么保障房、经济适用房之类的。虽然现在我们自己有房,暂时用不上,但感觉多个选择总是好的。还有就是,听说有些工作岗位招聘,也会优先考虑本地户口的。
- 老人福利: 等以后老,退休,听说本地户口的老人还能办老人证,坐公交免费,逛公园有优惠啥的。这个还远,但想想也是个念想。
折腾小半年,花不少钱和精力,把户口弄过来。你说待遇有多惊天动地?好像也就那么回事,不是说一下子就变富翁。但确实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特别是孩子上学这个大头。而且在这个城市生活,感觉更有归属感,心里也更安稳踏实。对我来说,这就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