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这户口折腾的事儿,也是挺有意思的一段经历。分享给大家,也算是个记录。

当初为啥要迁出去?

我这情况,跟很多人差不多。年轻时候考上外地的大学,那时候学校有要求,说是方便管理什么的,就把户口从老家农村迁到学校所在的城市,变成集体户口。毕业后找工作,又顺理成章地落在工作那个城市,变成居民户口。当时也没想太多,觉得城里户口好像听起来“洋气”点,办事可能也方便些,就这么定。

在城里待几年,心思又活络

在城里待些年头,工作也就那样,不好不坏。房子,也是个大问题,买不起。看着老家发展也还行,而且父母年纪也大,想着离家近点方便照顾。再加上,隐约听到一些政策风声,好像说现在农村户口也挺“吃香”的,有些福利政策啥的。关键是,老家的根还在那儿,心里头总觉得那才是家。动心思,就琢磨着能不能把户口再迁回老家去。

开始行动:打听和碰壁

这事儿光想没用,得跑起来。我先是给老家村委会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村干部倒是挺实在,说理论上可以,但是得符合条件,而且最重要的是,村里得开会同意接收才行。这第一关就不是那么容易。

然后我又去咨询老家镇上的派出所户籍科。警察同志态度还行,给我列些条条框框,大概意思就是:

  • 得有地方住,比如父母家,或者自己以前有老宅基地啥的(虽然我没宅基地)。
  • 需要我现在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出具户口迁移证。
  • 最关键的,还是得有老家村委会盖章的同意接收证明。
  • 还有一些其他的身份证明、申请书之类的材料。

听着头都大,感觉比当初迁出来复杂多。

正式办理:来回跑腿的日子

下定决心要办,就开始漫长的跑腿过程。

第一步,搞定村委会。 这是最难的一步。我抽空回趟老家,专门去村委会找干部聊。讲我的想法和难处,态度放得很低。还都是乡里乡亲的,加上我父母在村里人缘还行,开几次会讨论,总算是同意,给我开那个宝贵的“同意接收证明”,盖上大红章。

第二步,准备材料。 拿着村里的证明,我又开始准备其他东西。身份证复印件、我城里户口本原件复印件、结婚证(如果已婚)、还有手写的迁入申请书,说明为啥要迁回去。每样东西都得准备齐全,生怕漏啥又得白跑。

第三步,城里派出所开迁出证。 带着老家村委会的同意接收证明和一堆材料,到我当时户口所在的城市派出所申请户口迁出。这边相对还主要是核实材料,确认你有地方接收。审核通过后,给我开一张《户口迁移证》。拿到这个证,心里稍微踏实一半。

第四步,回老家派出所落户。 这是一步。拿着城里开的《户口迁移证》、村委会的同意接收证明,还有所有准备好的材料,再次回到老家镇上的派出所。户籍警仔细核对一遍所有材料,确认无误后,当场就给我办理落户手续。看着户口本上从“居民户口”变回“农业家庭户口”,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一点感想

整个过程下来,前前后后差不多折腾小半年。主要是前期沟通和跑材料费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迁出去容易,想再迁回来真没那么简单。政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村集体的态度。如果村里不同意,那基本就没戏。

现在户口迁回来,心里感觉安稳多。虽然可能暂时也享受不到啥特别大的福利,但感觉自己的根又回来。这经历也让我明白,办啥事都得提前解清楚政策,多跑多问,还得看人情和运气。

就这么个过程,分享出来,希望能给有类似想法的朋友一点点参考。记住,每个地方政策细节可能不一样,具体还得自己去问当地的相关部门。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