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事儿,承租房跟户口到底有啥关系,我以前也挺糊涂的。网上说法也多,有的说没关系,租房嘛就是个使用权;有的又说关系大,特别是什么动迁补偿的时候。自个儿没经历过,确实搞不太明白。
后来为啥清楚?这得从我一个远房亲戚老张头说起。那还是前几年的事儿,我回老家办事,正好赶上他们那片老房子说要改造还是啥的,风声挺紧。
老张头就住那种老式的承租公房,住几十年。一开始听到风声,他还挺高兴,想着住大半辈子破房子,这下能改善改善,说不定还能拿笔补偿款。
他儿子小张,结婚后户口倒是迁出去,自己买商品房。但老张头老两口的户口,还有他那个没结婚的小女儿的户口,都还一直落在这承租的老房子里。
我就在那儿待几天,听他们家里天天就在讨论这事儿。一开始都觉得,反正是住这儿的人,到时候肯定有份儿。结果,真等到街道开始摸底、登记的时候,事情就来。
工作人员来来回回好几趟,问得特别细。关键就在于户口本上到底有谁。他们反复强调,这补偿、安置,主要看的是这个承租房子上的户口人数,还得是符合条件的常住户口。
小张虽然偶尔回来住,但他户口不在,工作人员明确说,他这种情况,按政策是不能算在安置人口里的。老张头当时就有点懵,跟他想的不一样。
后来他们家就为这事儿,跑好几趟街道、房管部门去问。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普通的商品房租赁,你租个房子,跟房东签合同,那确实跟户口没半毛钱关系,你户口该在哪还在哪,房东也不能把你户口迁进来。
但老张头住的这种公房,性质不一样。尤其到动迁这种特殊时候,户口就成很重要的依据。说白,国家或者单位当初是把这房子分配给有资格的人住的,这个“资格”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户口上。动迁补偿,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这些原始“资格人”的一种补偿。
- 谁的户口在册?
- 在册多久?
- 是不是一直实际居住?
这些都是要掰扯清楚的。像小张这种户口迁走的,就算实际还在这儿帮衬老人,政策上可能就不认。反而是一些户口在,但可能不常住的(具体政策很复杂,各地不一样,还有看实际居住情况),反而可能有份。
所以你看,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平时咱们自己出去租个商品房,那确实跟户口没啥关系。你该落集体户落集体户,该在老家在老家。房东也不能拿你的户口说事儿。
但要是涉及到老的公租房、承租房,特别是遇到动迁这种大事儿,那户口本就相当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你能拿到多少补偿,能不能分到安置房。这算是我通过老张头家的事儿,实实在在搞明白的一个“实践经验”。
以后再有人问我承租房和户口的关系,我就会跟他说,得看情况。一般租房没关系,但特殊的老房子动迁,那关系可就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