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唠唠我前段时间亲自跑下来的这事儿——户口迁走,老家那块地到底咋算。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年,为孩子上学方便,也是工作需要,我就一咬牙,把家里的户口从农村迁到城里。当时手续办得挺顺利,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可没高兴两天,新的问题就来:老家那几亩承包地,还有那个老宅基地,现在户口都走,这地还算我们家的吗?
一开始我真是一头雾水。
咱农民对土地那感情,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那地,是我爹妈那辈儿辛辛苦苦开出来的,虽然现在自己不种,租给同村的亲戚在弄,但总觉得那是根。突然说可能不是自己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就开始到处打听。先是问几个也迁户口的同乡,结果说法五花八门:
- 有人说,户口走,地肯定就没,村里要收回去的。
- 有人说,不对,承包期还没到,地还是你的,就是你人不在村里。
- 还有人说,得看你迁出去是变成非农户口还是还是农业户口,不一样。
听得我更糊涂。这都啥跟啥?
自己跑腿问个明白
光听别人说不行,这事儿得弄清楚。我就抽个周末,专门回趟老家。
第一站,直奔村委会。找到村支书,还有管土地的那个委员。他们倒是挺热情,给我倒杯水,但一问到具体政策,他们也有点含糊。
支书说:“按理说,你这户口迁走,人就不是我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这地嘛集体是有权收回的。”
我又问:“那承包合同不是还没到期吗?”
委员接话:“合同是没错,但政策也在变。你现在是城镇户口,属于‘非农’,这个情况,按规定,村里是可以收回耕地的。宅基地那块,因为你已经不是本村村民,原则上也不能再继续使用。”
听到这儿,我心里咯噔一下。
但我还是不死心,追问:“那有没有什么补偿?或者说,是不是立刻就收回?”
他们俩相互看看,说:“这个具体操作,还得看上面的文件精神,还有村里大多数人的意见。暂时,地不是还在你亲戚种着嘛先那样。真要统一调整或者有征地项目,肯定会按政策来的。”
这话说等于没说,就是让我等着。
从村委会出来,我又去找几个村里比较懂行的老人问问。他们说法也差不多,就是觉得户口走,地早晚是村里的,但只要没人较真,或者没啥大变动,可能就暂时维持现状。
折腾一圈后的总结
回家以后,我又在网上查些资料,结合村里问到的情况,总算是大概捋清点头绪:
- 土地所有权从来都不是个人的。 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咱农民手里是承包经营权或者宅基地使用权。这一点得先搞明白。
- 户口迁走(尤其转非农),理论上是失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这就意味着,村集体确实有依据可以收回土地,包括承包地和宅基地。
- 承包地看合同期。 如果承包合同还没到期,并且你没有自愿放弃,别人也不能强行立马收回。但如果村里要搞什么统一规划调整,或者国家征地,那另说,会给补偿。合同到期后,因为你人不在村里,基本就没份。
- 宅基地更麻烦。 宅基地跟村民身份绑得更紧,户口迁出,原则上就不能再申请和拥有新的宅基地。至于老宅子,如果上面还有房子,房子是你的私产,但下面的地,使用权就有争议。长远看,肯定是要处理的。
- 关键看当地具体执行。 政策是大方向,但每个地方、每个村的具体做法可能不一样。有的地方管得松,只要地没撂荒,暂时不动;有的地方可能就严格按规定来。
我的实践结论就是:
户口迁走,老家的地,严格来说,根基已经不稳。承包地还能撑到合同期结束(如果中间没变故的话),宅基地就更悬。心里得有个数,别再死死认为那还是“咱家的地”。以后真有啥变动,比如征地补偿啥的,可能跟你就没关系,或者关系不大。
想想也是,享受城里的便利,老家那边的一些权益,自然也就要相应调整。这事儿,得看开点。
这就是我跑这趟解到的情况,希望能给有类似疑问的朋友们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