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那都是2017年的事,当时我在成都上班也有几年,手里攒点钱,就琢磨着是不是该买个房,不然老是租房子也不是个事儿,心里不踏实。

但我这情况有点特殊,我不是成都本地户口。那时候政策风声也紧,听同事、中介都在说,外地人买房限制多得很。心里就有点打鼓,不晓得自己够不够资格。

搞清楚政策是第一步

那段时间,我一有空就在网上扒拉各种信息,到处打听。问几个房产中介,也问银行的朋友,得到的说法都差不多:非成都户口,想在主城区买房,要么得有连续的纳税证明,要么就得有连续的社保记录。好像是得交满一定时间才行,具体多久当时说法还有点乱,有说一年的,有说两年的,但肯定的是,必须得有!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赶紧回忆自己社保交多久。我从到成都工作开始,公司倒是规规矩矩给交社保的,但具体有没有断过,交多少个月,自己也记不太清。

查社保,确认资格

接下来就是赶紧去查自己的社保记录。我记得是跑去社保局查的,也可能是在网上查的,具体记不清,反正就是折腾一番。拿着身份证,排队、查询,拿到单子一看,还好还连续缴纳的时间是够当时政策要求的。具体是满一年还是两年,我现在记忆模糊,反正窗口工作人员说我符合条件,可以在成都买一套房。

那一刻,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一半。至少,我有资格不是?剩下的就是找房子和凑钱。

看房、选房的奔波

有资格,就开始漫长的看房路。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在外面跑。

  • 先是确定区域,因为工作地点的原因,我主要看的还是城南和城西那边。
  • 然后是看新房还是二手房。新房,价格相对透明点,但是位置可能偏一些,交房也得等;二手房,选择多,位置好的也有,但是水深,得仔细挑,还得跟房东、中介斗智斗勇。

我记得当时看不少楼盘,也跟中介跑很多小区。新楼盘摇号好像那时候也开始有点苗头,但还没现在这么夸张。二手房,价格涨得也快,有时候看好一套,犹豫两天,可能就被别人定,或者房东直接涨价。

那段时间真是身心俱疲,白天上班,晚上研究楼盘资料,周末就实地去看。有时候一天能跑三四个地方,累得够呛。

定下来,办手续

跑大概两三个月,总算是定下来一套。不是新房,是一套二手房,主要是位置和总价还能接受。定下来之后,就是各种手续。

签合同、付定金、准备贷款资料、银行面签、过户……中间各种细节特别多。因为是外地户口,银行那边对流水、社保证明这些东西看得也比较细。还好我提前准备得比较充分,公司的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社保清单都弄得整整齐齐的。

整个过程磕磕绊绊,但总算一步步走下来。记得去房管局办过户那天,人特别多,排好久的队。拿到新的房产证那一刻,心里才真正踏实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2017年那会儿买房,虽然也有各种限制和不容易,但比起现在好像还是要稍微好点?至少,那时候我凭着连续缴纳的社保,最终还是顺利在成都安家。也算是抓住当时的一个机会。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