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取消农业户口的事儿,我这儿还真有点儿亲身经历能唠唠。那会儿大概是好些年前,风声就已经满天飞,说要搞户籍改革,要把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合并,统一叫居民户口。
刚开始听到这消息,我跟你心里挺复杂的。我自个儿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后来在城里找份工,也算是安顿下来,但户口本上那“农业”俩字儿,总感觉像个标签似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头明白,这俩字儿背后,跟城里户口能享受到的东西,那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
那时候我就琢磨,为啥要取消?
我琢磨的过程和看到的
就喜欢琢磨事儿,加上那段时间刚好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经常回老家跟村里、镇上打交道,处理一些项目落地的前期沟通。这过程中,我就实打实地看到、听到很多。
第一步是听风声,看文件。 最早就是各种新闻、政策解读吹风,说这是大趋势,为让城乡更平等,让在城里打工的农村人也能享受城市的福利,比如孩子上学、医疗报销啥的,别搞得那么麻烦,分个三六九等。我当时就想,这想法是好的,多少人在城里干着活、交着税,结果待遇跟不上,心里能平衡吗?
第二步是看身边人的反应。 回老家跟亲戚邻居聊天,发现大家伙儿讨论得可热烈。有的人担心,说这农业户口一没,是不是地也没?毕竟以前那地是跟户口挂钩的。那段时间,村干部没少开会解释,说地还是你家的,承包权不变,这只是户口本上换个名头,不是要把地收走。但老一辈人听还是半信半疑,毕竟牵扯到土地,那是农民的根儿。
还有的人挺高兴,特别是那些常年在外面打工,想在城里扎根的年轻人。他们觉得,这下好,以后都是“居民”,是不是找工作、办社保、孩子上学能方便点?心里那道坎儿好像能平一些。
第三步是我自个儿的体验。 我记得那会儿为搞清楚具体怎么操作,我还专门跑几趟我们老家镇上的派出所户籍科。那时候窗口人特别多,都是来问这事儿的。工作人员也挺忙,一遍遍解释政策。我排队的时候,就听旁边大哥唠嗑,说他在城里干装修十几年,就盼着这一天,以后看病报销能跟城里人一样,心里踏实。
我自己虽然户口早些年因为工作原因已经迁出来,变成非农,但也经历那个“农转非”的阶段,知道其中的一些门道和感觉。这回统一登记,对我个人影响不大,但我能体会到那种身份上被拉平的感觉,对很多还在城乡之间奔波的人来说,心理上的意义可能更大。
实际感受到的变化
后来这事儿就真落地。我老家的亲戚们,户口本都陆续换成“居民户口”。
- 好像除本本上的字儿变,生活没啥立竿见影的大变化。
- 但慢慢地,有些东西确实在变。比如,听说有些地方医保报销,城乡差距确实在缩小。
- 孩子上学,虽然还是看地段、积分啥的,但至少“农业户口”这个硬性门槛在很多地方不再是最大的障碍。
- 还有就是,以前很多针对“非农业户口”的招聘限制,现在也看不到,大家都是“居民”,机会相对更公平点。
你说是不是一取消,城乡就完全一样?那肯定不是。发展是个慢功夫,教育、医疗、养老这些资源的配置,不是改个户口本就能一步到位的。城乡的基础设施、收入水平差距,那还得靠经济发展、政策扶持慢慢来。
但我个人的实践感受就是,取消农业户口,它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方向。它打破一个实行几十年的硬性身份壁垒,说白,就是朝着人人平等的方向迈一大步。虽然过程有点波折,大家也有疑虑,但长远看,对促进人口流动、资源更合理分配、让社会更公平,肯定是有好处的。起码,我那些还在老家的亲戚,现在说起自己是“居民”,感觉上就自然多,不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这就是我经历和观察到的关于取消农业户口的一些事儿,都是些大白话,希望能让你明白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