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历:孩子户口上,那笔钱后来咋样
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们家当年那点事儿。主角就是我们家老二,那时候政策还没完全放开,他算是“超生”。这事儿搁现在可能不算但在当时,确实挺让人头疼的。
孩子呱呱落地,全家都高兴。紧接着就是上户口,这个是头等大事,关系到孩子以后上学、看病啥的,不能耽搁。咱也是托点关系,加上跑前跑后,各种材料准备齐全,好歹是顺利把孩子的户口给落下。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
但是,事情还没完。
户口本拿到手没多久,那“传说中”的通知单就来,让去交“社会抚养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超生罚款。那上面的数字,对我们当时的家庭状况来说,真不是一笔小数目。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挺吃力的。
当时我就犯嘀咕,这户口都上,孩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家庭成员,这钱……非交不可吗?心里挺矛盾的。一方面觉得按规定得交,另一方面又觉得压力确实大,而且孩子户口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已经解决。
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也跟身边有类似情况的朋友打听过,说法不一。有人说必须交,不交以后麻烦,可能会影响这影响那的;也有人说,户口都上,后面一般没人会死盯着不放,拖一拖可能就过去。那时候网上信息也没现在这么发达,查到的东西也模棱两可,大概意思就是不交的话,计生部门可能会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听到“法院”、“强制执行”这些词,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
我们家当时的情况是,确实手头紧,刚添孩子,开销也大。我就想,要不,先缓缓?也不是说故意赖着不交,就是想看看情况再说。于是那张通知单就被我先放在一边。
日子一天天过,一开始还挺担心的,老怕哪天就有人找上门来,或者收到法院的传票。那段时间,每次看到穿制服的人或者接到陌生电话,心里都咯噔一下。
- 过几个月,没动静。
- 又过半年,还是没动静。
中间,好像是社区还是街道办的人口普查还是什么登记的时候,顺便提过一次这个事儿,问我们家那笔费用交没。我就打个哈哈,说知道知道,最近手头有点紧,周转开就去处理。对方也没多说什么,登记完就走。
再后来又过一两年,这事儿好像就彻底没人提。我们也没主动去问,计生部门那边也没再来催过。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一路过来,都没因为这个事儿遇到过什么阻碍。
直到那笔钱也确实没交。
回过头想想,我们家这情况,可能也算是个例。也许是当时基层部门执行的力度没那么大,也许是我们运气刚好碰上政策变动或者人员调整什么的,这事儿就不之。但也听说过有些地方抓得特别严,不交钱就真的会走到法院那一步,甚至冻结银行账户什么的。
我把我这经历说出来,不是鼓励大家不交钱。只是分享一下我们家当时确实是这么过来的。最关键的一点,孩子的户口是解决的,这是底线。至于那笔“社会抚养费”,我们是拖着拖着,后面就没下文。但这中间的担心和不确定性,也只有自己知道。
现在政策都变,三胎都放开,这种烦恼估计以后也很少有人会遇到。就是跟大家分享个过去的经历,算是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