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我家娃快到上小学的年纪了,这户口和上学的事儿就成了我们家那段时间的头等大事。好多人都说,户口在哪儿就得在哪儿上学,理所当然似的。可我们家情况有点特殊,我跟孩子妈都在外地打工,孩子也一直带在身边,户口本,还在老家躺着。

开始琢磨和打听

一开始我也犯嘀咕,难道真得把孩子送回老家?那我们两口子在这边图个啥?孩子谁照顾?我就不信这个邪,开始到处打听。先是问了问身边同样是外地户口的朋友,他们有的说可以,有的说难,说法不一。后来我就上网查,嚯,信息更多,更乱。有的说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可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有的又强调户籍优先,还得看你住的地方学位紧张不紧张。看得我头都大了。

光听别人说不行,还得自己去跑跑看。我决定先从我们租住的小区附近的几所小学问起。

跑腿问政策

找了个周末,我先去了离家最近的一所公立小学。保安大哥倒是挺让我进去了,找到了招生办。老师态度还行,但明确告诉我,他们学校片区内的本地户口都快满了,外地户口得排队,而且条件很严格。

具体要啥?我当时就记下来了:

  • 居住证明:得有我们在这边长期住的证明,比如租房合同备案,或者房产证(我们是租房)。
  • 工作证明:我和孩子妈的工作合同,还得有对应的社保证明,而且要求连续缴纳一定年限,这个年限每个区可能还不一样。
  • 户口本和身份证明:全家的户口本、身份证,孩子的出生证明,一个都不能少。
  • 居住证: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这个了,得有我们这儿的有效居住证,而且也要有一定年头。

听完我就有点凉了,我们来这边时间不算特别长,社保和居住证年限都悬。接着我又跑了另外一两所学校,包括一所稍微远一点的,政策大同小异,都是本地户口优先,然后看积分或者排队,材料要求一大堆。

准备材料与等待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准备。我把家里所有能证明我们在这边稳定居住和工作的材料都翻了出来,整理了一大摞。什么租房合同、纳税证明、社保缴费记录、居住证办理记录……能想到的都备上了。那段时间,为了这些破纸跑了好几趟社保局、街道办,真是焦头烂额。

材料准备齐了,就按照教育局公布的时间,去指定的地点提交申请。交材料那天,人山人海,大部分都是跟我们情况差不多的家长,一个个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工作人员收了材料,就让我们回去等通知。

等待的过程是最磨人的。天天刷手机看有没有消息,生怕错过了。心里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就得考虑是把孩子送回老家,还是在这边找个私立学校了。

最终结果

大概等了一个多月,终于接到了通知。我们被我们区里一所离家不算太远(但不是最近那所)的公立小学录取了!虽然不是第一志愿的学校,但好歹是解决了!当时那个激动,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我的实践结论就是:孩子户口在哪里,不一定就非得在那里上学。尤其是在大城市,只要你符合当地针对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的政策条件,提供了足够充分的证明材料,还是有机会在工作或居住地入学的。但是!这个过程不容易,各地政策细节差别很大,而且学位紧张的地方,门槛确实高。你得提前好几年就开始关注政策,准备材料,特别是居住证和社保,这俩往往是硬杠杠。

总之一句话,想在非户籍地上学,提前规划,跑勤快点,把政策吃透,这比啥都重要。别等到关头才着急,那就晚了。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