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落户深圳好处

想去成都上大学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孙大侃 丨作者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读完大学留在大城市里打拼,从此家乡不过是回忆,精神家园变成了你所选择的这座城市。大城市永远都会给奋斗者更多的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格局一直在巨变,其中的变数就是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所以一旦选错城市,下一代都可能遇到巨大的困境。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高考改变命运只对了一半

?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对于普通家庭,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可实现跨越阶层且相对公平的通道。今年高考生达到11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从概率上讲,大部分人几十年的社会阶层,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大学是打在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阶层烙印,红利可持续工作的5-10年,考上特别牛逼的名校就更不同了。

  • 之前有媒体报道说人民大学94级毕业生伍继红,毕业后各种不顺,得了精神疾病沦落到小地方,住土坯房,日子过得很惨。
  • 学校一听就不干了,马上组织校友会送钱送物,来人慰问,还联系当地政府帮她住上两层楼房的新家。
  • 看看人大这样的名校,根本接受不了自己校友混这么差,就好比你小区房子均价5万,哪天有个业主急用钱,3万就卖了,业委会带头整个小区的人都要骂死你。

人往高处走,曾经衡水中学高三张锡峰同学凭借 “我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语惊四座,火遍全网。引发争议的是后半句,其背后是一系列尖锐话题的交割与混战。这里面最突显的就是,贫富与阶层分化的问题。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读书无用论是过去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上大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标配。特别是2003年以后,大学开始扩招。创业者、老板都普遍“高学历化”,招聘的人才也是以学历为基准。更为重要的是进入信息数字化的今天,赚钱的取决于“认知”和“思维”,而过去那种“低学历赚大钱”的机会未来逐渐趋向于零。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 图源网络

其实,高考不仅是人生新起点,更是进入大学后,学到不同的技能,建立不同的朋友圈与人脉,给人生打开了更多的可能。

大学的本质就是把一群智商相差不大的孩子放在一起,缓冲4年。专业知识一般在大学里完成,但眼界和思维则要靠所在城市来提升,眼界和思维代表着竞争力。

城市才是学校与社会的载体,而这个载体的质量也决定了孩子未来达到的“海拔高度”,这是任何学校和专业都给予不了的。

? 因为有竞争力的城市,资源高度聚集,就业机会多且相对公平,而且城市代表一种视野与见识。孩子可以接触到更高级的产业,更前沿的潮流,更先进的科技,也能在更早与身边的新鲜物种产生协作。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选城市比选大学更重要

01 ▍城市决定家庭命运

? 十年寒窗,决战山巅,同分不同命。高考后,很多家长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专业或者学校的选择上。但我告诉你,最重要的其实是选城市。

选错了你就是坐了一辆火车,选对了就是坐高铁或飞机。有时候甚至是绿皮火车跟宇宙飞船的距离,所以第一要务选城市,再讨论大学和专业,专业方面几乎70%毕业生都不对口。

可惜很多人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父母也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和能力。而现在要告诉亲朋好友,一定要多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帮助。

因为一个人所站的位置、所在的城市,决定了生产效率和成长、收入及福祉。

  • 回看过去30年,中国家庭财富版图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城市”。
  • 从同样的起点出发,现在一线城市的年收入和家庭资产是三四线城市的6倍以上。

? 报考城市,一定要选择对大学生公平的城市,不要选择“官本位”思维严重的城市,这里就不说了。

  • 因为“官本位”思维严重,会导致社会资源被官僚主义垄断,营商环境差,市场经济不发达,大学生就没有好的出路。
  • 在一线城市的学校毕业后,可以抢先实习直接参加工作,而在哈尔滨等毕业后还得去其他城市找工作。

02 ▍新一线城市的人口胜利

? 凡是人口超过1000万的就是超级城市。欧洲有多少城市超过1000万人口?两个。美国有多少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半个。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8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加了7206万人,这18个城市增加就超5000万人。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 中国18个1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这说明,人口向一二线城市集聚的趋势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越来越少的、最有价值的土地上。同时也惊奇地发现,近10年,全国居然有150多个城市人口在外流,占了所有地级市的一半左右。

  • 30年前,年轻人最多的地方是黑龙江,开往哈尔滨的火车一票难求。
  • 10年前,年轻人最多的地方是广东,广州、深圳两艘巨轮姿态昂扬。
  • 而今天,七普数据表明,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显著增强。

这次普查,人口超出预期的城市主要有深圳广州成都西安等。西安,成都,昆明分别对应全省每3个、4个、5个人就有一个省会人口,也改变了此前东部不断“虹吸”中西部人口的局面。10年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了582万,增量位居全国第三。

? 做大省会,进而做大都市圈和城市群,是未来10年的大势所趋。与一线城市相比,新一线城市的发展优势不断显露,增强了人口流入的吸引力。

  • 新一线均为省会城市,拥有较为丰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较低的生活居住成本和落户门槛;
  • 还有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相对较快、强省会战略、合并代管、放开落户、产业迁移、高铁发展等均是重要原因;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03 ▍大城市落户宜早不宜迟

? 人口向大城市(群)集聚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然。而按照“十四五”期间实现65%的城镇化率计算,未来5年还将有约1亿人落户城市。若按照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计算,未来还有约3亿人进城,空间巨大。

对于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落户门槛不会再继续大幅松绑,最多会在郊区进行松绑。且一线还在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将来新一线城市的户籍政策也会收紧,落户宜早不宜迟。

对于一些弱省会及三四线城市来说,零门槛落户是大势所趋。即便取消所有落户限制,但这些城市也未必能吸引到人才,户籍门槛对这些城市来说已经失去意义。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为什么要选在成都上大学呢

? 双一流大学是中国好大学的泛称。211大学是双一流大学中的精品大学。985大学,是精品中的精品。 成都是西南高教重镇,有双一流大学7所 (含2所985),共56所大学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图源国民经略

这其中,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北京6城在校大学生总数超过百万,为我国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

这6大城市,均为GDP破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加上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 比如你家孩子考上兰州或太原的双一流大学,但在成都只能选择上二本学校。如果我是你,我就宁愿选成都的二本,为什么?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深圳增加的高学历人口,仅次于上海,超过北京。成都的高学历人口增量为298万。从全国高学历人口的城市,目前绝对数量来看:

北京第一,919万人

上海第二,842万人

成都第三,535万人

广州第四,509万人

深圳第五,506万人

全国只有这5个城市,大专及以上学历常住人口超过了500万人。这才是过去10年里“人口争夺战”中最货真价实的赢家。

此外,在蓉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留蓉意愿强烈。据统计,2019-2021年,成都在校大学生数量从97.2万人增至110.2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位居全国第4。根据58同城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成都位居全国毕业生首选城市第4位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成都有更高的城市能级和基础设施条件

千年之城的内陆成都锐意进取

成长为中国十大城市

越来越有沿海般的营商环境

30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外商投资甚至超过广州

领事馆超20个全国第三

四通八达的开放型门户城市,双国际机场

天府国际机场可满足近亿人次旅客及200万吨货邮吞吐量

是重庆江北机场的4.8倍,西安咸阳机场的5.2倍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

成都有较强的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

有多面多个空间,两个平行的世界

连续13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中国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

图书馆数量全国第一

“24小时城市书房”亮相高新区肖家河

? 一晃六年,新一线城市俱乐部阵容逐渐清晰:读大学就要去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杭州、长沙、西安等城市

成都,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开放、创新、消费

无论创业者,还是期待找到归属感的新成都人来说,成都能够给你最好的答案。因为成都正处在快速发展上升阶段,未来20年的发展前途无量,人生能多少个黄金20年。无论城市还是个人,掉队只能被甩出局。

文章最后,我想说的是,成长环境塑造了我们的思维,而认知决定了我们会走怎样的路,决定能走多远。有一位大学老师所说:同样大学毕业,几年后明显当初来自成都的学生比地级市的学生混的好。

? 拉开你和同龄人的差距,绝不是努力,也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决定。很多人纠结职业的选择,困惑资产的选择,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对城市的选择更深刻地影响着个人财富,改写家庭命运要靠大城市,大城市的房价也许就是一个证明。

成都人开放包容的观念,是当今中国最稀缺的民族品格之一。也正是这种观念,使得成都的沉浸式体验边界正在不断延伸,城市露营、绿道骑行、夜爬龙泉山……等新兴的文旅消费热点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有幸福的生活!

▌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公众号【城市动态】

高考后填志愿,尽量选择在成都读大学吧,想去成都上大学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