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化名城落户
成都举办过的国际盛会
清代诗人李调元一句“自古诗人例到蜀”
道出了唐代及以后许多著名诗人入蜀的盛况
最著名的为一代诗圣杜甫
旅蜀成就巅峰之作,成为入蜀诗人的象征
从初唐开始,入蜀的唐代诗人还有
王勃、杨炯、卢照邻、高适、岑参
白居易、刘禹锡、元稹、贾岛
李商隐、张籍、等著名诗人
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在成都待过
成都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
最具诗歌底蕴的城市之一
千百年前,无数诗人在成都
留下绝佳诗篇
千百年后的如今
天下诗人再次云集蓉城
每三年一届的中国诗歌节
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成都开幕啦!
昨晚,在银汉流波的星空下
凝聚诗圣精、气、神的成都杜甫草堂前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
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
文艺演出拉开了帷幕
现场诗坛名家大腕齐聚,诗歌名典名篇齐诵
向宇/摄
诗歌论坛、经典诗歌吟诵、诗歌艺术赏析
诗歌沙龙、诗歌快闪……
一场为期6天的诗歌盛宴正式开启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将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助力
此外,四川省、重庆市
还发布“诗歌之旅”系列
精品旅游线路,助推巴蜀文化和旅游走廊建设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诗情画意中展现成都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生态环境
诗歌节开幕式的演出在诗朗诵与交响乐《正逢擂鼓进击时》中开场,澎湃激昂的诗朗诵与恢弘大气的交响乐交相辉映。音诗画报告《命运与共》、表演唱《坚信爱会赢》、诗朗诵《今夜,我们一起走进杜甫草堂》等节目轮番登场,诗歌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为现场的观众和市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开场—诗朗诵与交响乐《正逢擂鼓进击时》 摄影/卢旭
开幕式分为“抗疫”诗篇、“脱贫”诗情、“天府”诗韵、“百年”诗魂四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激励人们昂扬向上,令人热血沸腾。有意思的是,“天府”诗韵篇章将歌咏成都和重庆的经典诗篇用诗朗诵、表演联唱、诗表演等艺术的形式再现,用艺术的方式为建设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贡献力量。
演出以露天以旋转舞台的方式呈现,场景随着演出内容的更替而交错变换,配合着杜甫草堂博物馆浣花园林区优美的生态环境,令人仿佛置身于如梦如幻的诗歌世界中。
演出的执行导演吴若娜介绍说,此次诗歌节开幕式在成都举行,闭幕式在重庆举行。演出以诗为主、乐为辅、舞为补,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呈现诗歌的魅力。由于此次演出是露天舞台,他们特别设置了旋转舞台。舞台在演出中不断变化场景,与这里的园林区景色相映成辉。这不仅展现成都闲适生活,也在诗情画意中展现了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优美生态环境。
殷秀梅点赞:“成都人了不起!
天府之国了不起!”
“鲜红的旗帜,高高地飘扬,永远指引着我们,胜利的方向……”昨晚,著名歌唱家殷秀梅作为压轴表演出场。她用纯净流畅、圆润浑厚的歌声,为观众们带来了歌曲《旗帜》。这首首次公开演出的歌曲将演出气氛推向了高潮。
“抗疫”诗篇 摄影/周强
“抗疫”诗篇 摄影/卢旭
她表示,她对成都特别有感情,这里是一个有着诗歌情结的地方,天府文化底蕴深厚。她说,在演出排练间隙,她看到很多孩子和大人们在诗歌大道上驻足欣赏诗歌,让她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成都的传承无处不在。“当听到他们用成都话诵读出那些经典诗句时,我真的感觉每个成都人身上都在散发一种优雅的诗意。”她伸出大拇指,爽朗地赞叹说,成都人了不起,天府之国了不起。
作为今晚交响乐指挥,中国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家刘沙坦言,他是成都的老朋友,对成都文化氛围感受很深刻。成都正在打造音乐之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说,成都自古就是文化名城,天府文化底蕴深厚,成都观众懂音乐,素质好,成都能够再次引起整个中国的关注。
成都的独特之处:
成都人把生活过成了诗
文化,历来是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是成都人最骄傲的荣光。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城名未改、城址未迁,成都呈现出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韵味。文化高度决定城市高度,文化影响力决定城市影响力。“自古文宗出西蜀”,四川历代人文昌盛,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词圣苏轼,赋圣辞宗扬雄、司马相如等都出自四川,新诗奠基人郭沫若,文学大家巴金、艾芜、马识途、流沙河等古今诗人都为中华诗歌宝库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华章。在岁月的沉淀中,成都不断更新和丰富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积淀出厚重深远的文化底蕴。
“天府”诗韵 摄影/周强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说,成都历来都与诗歌有着特别的缘分,有很多伟大的诗人在蜀地写出伟大的诗篇,很多伟大的诗人也诞生在蜀地。近年来成都重视文化建设,尤其重视对诗歌文化的挖掘和培养,还有如《星星诗刊》《草堂》杂志以及很多其他的诗歌推广。
他表示,成都的城市气度体现在文化的活力和自信的包容度,成都人把生活过成了诗。“在成都,诗歌正在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有的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诗性的生活。”吉狄马加指出,成都诗意的生活美学是其他许多城市没有的。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
为何落户成渝双城?
11月1日,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美丽的成都浣花溪公园揭幕。但是,这次诗歌节的闭幕式,却选择在了重庆举行。诗歌节期间,成渝两地更是将同时推出三大类十余个子项目活动。
每三年一届的中国诗歌节,此次为何落地成渝双城举行?据了解,中国诗歌节还从未有过在两座城市同时举行的先例。然而今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后,诗歌节前所未有“破了例”。文旅部决定把第六届诗歌节放在成渝两地共同举办,携手推动两地诗歌文化发展,携手向世界推介成都和重庆的底蕴深厚。同时,两地共同举办诗歌节,也被列入了四川省和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大项目。
成渝双城,山水相依、文化相连。翻看历史,你会发现,文宗自古出巴蜀。文翁、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薛涛、黄崇嘏、苏轼、杨慎、黄峨、李调元、郭沫若、巴金、何其芳、商禽、流沙河、蓝棣之、任洪渊、孙静轩……他们血液中的地气无不与成都相连,与锦江相贯。
“天府”诗韵 摄影/周强
历代诗人们造访的蜀地,除了成都,还有重庆。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蒋登科表示,当年诗人从成都出川,基本都是走三峡水路,无论是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还是李商隐的“却话巴山夜雨时”,都共同汇成了重庆三峡地区深厚的诗歌文化,成为重庆诗歌文化的根基之一。到了抗战时期,艾青、臧克家、老舍、冰心等大师的造访,也让诗歌文化在重庆继续茁壮生长。
“脱贫”诗情 摄影/周强
“无论是成都还是重庆,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百姓对诗歌文化的喜爱相当普及,诗歌节放在这样的城市举行恰如其分。”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说,“这是川渝迎来重大发展契机背景下的一场新时代文化盛事。成都和重庆,尽管行政区划做了调整,但文化不可分割,巴蜀文化从来就一脉同根。”
据了解,第六届中国诗歌节期间,成都活动概括为1+3+N,包括一场开幕式暨文艺演出,三场诗歌节论坛,诗人采风、诗歌音乐会和29场群众广泛参与的诗歌文化活动。其中,开、闭幕式演出分别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首次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广大群众见面。此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举办“全民诗歌”影像征集活动、诗歌大讲堂、经典诗歌吟诵、诗歌艺术赏析、诗歌沙龙、诗歌快闪、诗歌研学等群众性诗歌文化活动,推动成渝两地社区互动,全民读诗颂诗,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营造“诵诗、爱诗、乐诗”的良好氛围。
摄影/周强
“这是川渝迎来重大发展契机背景下的一场新时代文化盛事。”梁平表示,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双圈的建设除了经济,还有文化,“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当我们在两地举行诗歌节,既是借此机会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在通过各种活动让百姓感受诗歌以及文化的魅力,让人们把热爱诗歌、热爱文化当成一种生活习惯,提升生活品质。诗歌是美好的,通过诗歌节把美好的种子播洒进人们心灵,善莫大焉。”
在诗词歌赋里
有一代又一代生活在成都的人的
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
这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这里拥有一种气定神闲
浪漫自在又有所追求的
诗歌般的生活方式
文宗自古出巴蜀,诗歌之于重庆
依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次诗歌节落户成渝双城
不仅展示了巴蜀文化的魅力和一脉同根
也体现了成渝人不可分割的深厚情感
综合:川观新闻、成都日报、看度新闻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微成都
这场国内最高规格的盛宴,成都开启,成都举办过的国际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