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了五六年的改善浪潮,突然杀出一波90平以下小户型。
不是偏远地段卖不起价,也不是中小房企想走差异化。
是新川、锦江生态带、麓山、二八这样的热门地段,以及绿城、龙湖、中国铁建、建发这样的品质型开发商。
一时之间,刚需狂欢。
90平以下小户型回归潮
2016-2017年,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改善浪潮,以及成都主城降容,一股改善浪潮在成都蔓延开来。
自那以后,成都成交面积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2018年以来,主城区的平均成交面积从124平,上涨到去年的147平米。

伴随着人民升级美好生活的愿望,不出意外的话,这股改善浪潮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成都房价高到普通购房者无论如何也买不起的时候,才会因总价控制诞生小户型,比如现在的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
但2021年以来,限价地的入市打破了这一趋势。
2021年以来的成都集中供地出让文件中,很多土地在拍卖中都有一条要求: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套型,不得低于住房总套数比例的20%。

在二批次供应的75宗土地中,有69宗土地都明确了90㎡以下户型的占比。其中,66宗土地要求“建面90㎡以下户型的套数占比不低于宗地总套数20%”,高新区金融城、新川3宗土地甚至要求这一比例不低于50%、30%。
政策制定的土地出让要求,是基于成都可供开发的土地日益短缺,为了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提供更多户数来承载更多的城市人口,提高土地利用率。
于是我们看到:
华润置地建发天府和鸣,起步户型89㎡,218w+
华润置地天府幸福里,建面88-289㎡,216w+
中国铁建新川樾(北组团),90-122㎡,185w+
龙湖九里熙上,小高层87-141㎡,193w+
绿城桂语麓境,89-255㎡,175w+
蜀道翰文府,88-129㎡,214w+
……
接下来,还要一大波!
面积虽然小了,但产品水准依然在线。
之前的90平以下户型,大多是3.0以上高密度,两梯六户,朝北,不通透……
而现在,一般都是两梯四户,2.5以下容积率,再加上公建化外立面,品质大幅提升。像绿城桂语麓境88平户型,甚至做到了一梯两户的小高层,几乎类比于洋房体验。

蜀道翰文府88平户型
同时在户型格局上,也以方正实用的小三房为主,面积尺度、功能分区都设计得相当不错,实用性很强。
一方面,面积缩小,总价下探,可以接纳更多预算不够充足的购房者。
比如新川之前的门槛线基本在300万以上,新川樾入市后门槛一度降低到180万;麓山此前多是300-400万之间,龙湖九里熙上直接将片区门槛线打到190万级。
购房者花大约同区域楼盘五分之三的价格,就可以在优质板块住上龙湖、绿城、建发、中国铁建等品牌开发商的项目,所以这些项目销量都还不错。
另一方面,更友好的住房总价,也能增加区域乃至城市的吸引力。
比如天府新区、新川等新区,长期以改善大户型为主,能买得起这类产品的业主一般都有一套以上的住宅,他们在片区配套尚未成熟的时候,几乎不可能搬到新区,所以现在新区入住率并不高,这也严重制约了新区的配套发展。
但购买小户型的业主一般为首置,交房后有着较为急切的入住需求,他们也更愿意在总价可承受范围内承担配套不足的缺点。人气的导入必然带来配套的完善,从而吸引更多人群搬到新区,形成正向循环。
早前,高新区新川樾北组团人才安居资格复核名单公布,共计346位人才报名,来自省外人才为167位,占比约48%。其中:重庆31人、河南16人、陕西12人。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让更多年轻人住有所居,也是这座城市更具温度、持续释放吸引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