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自研技术实力赋能,成都车展零跑产品家族尽显C位实力

2022年8月26日,第二十五届成都国际汽车博览会盛大开幕。作为西部地区首屈一指的年度汽车盛会,本届成都车展备受瞩目。作为造车新势力一员,零跑汽车打造以未来科技智能化为主题的展台,以“智能”会友,带来多款实力产品——最新车型零跑C01高性能暗夜极光版携万众期待亮相发布,旗下明星车型零跑C11、零跑T03也同步登场,全面展示其在全域自研智能领域的蓝图规划,引导用户走进智慧出行新时代。

“蓉”耀来袭 零跑C01高性能暗夜极光版正式亮相

本次零跑成都车展的重磅车型,便是零跑C01高性能版的首发亮相车型——零跑C01高性能暗夜极光版。随着汽车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各大品牌都在积极迎合Z世代的消费取向。出于对新生代需求的敏锐洞察,零跑汽车推出的零跑C01高性能暗夜极光版,在零跑C01标准续航版独特的外观设计与出众的动力性能的基础上,再度升级。极致科技赋予运动性能,零跑C01高性能暗夜极光版基于零跑汽车全域自研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结构,由业界首款可变架构油冷电驱总成与智能电动全时四驱双重赋能,动态表现更为强劲,创造出领先同级的3.66秒极速体验。

在眼球经济崛起的当下,颜值是第一吸引力。零跑C01高性能暗夜极光版以科技自然美学为设计语言,将科技性能融入自然美学元素,将变幻莫测的极光绿融入神秘炫酷的暗夜黑,共同铸造内外兼修的高性能智能化“车格”,打造出面向未来的智能科技感,也成为年轻用户彰显自我个性的理想伙伴。

同台亮相 零跑T03、C11发力新能源赛道

面对当下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发展,零跑积极推动新时代电动化战略。作为零跑汽车进军纯电小车市场的首款车型,零跑T03一上市便一举占领高端纯电小车细分市场,实现口碑销量双丰收。零跑T03拥有同级别全方位领先的配置与动力续航,自研集成式80kW电驱总成、70%高强笼式车身结构、同级最大后排头部空间等,以满足用户对产品经济性和使用性的需求。

作为零跑品牌首款全球战略车型,零跑C11也强势登陆车展展台。零跑C11搭载零跑全域自研三大“智能”:Leapmotor Pilot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Leapmotor OS智能座舱以及Leapmotor Power智能动力技术,为用户带来融越级规格、性能、智能、豪华、便利于一体的驾乘体验。更值得一提的是,零跑C11获得了今年CIVC-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极限挑战奖与“TOP Intelligence”极智挑战奖双项大奖,向世界展现了零跑的智能电动化实力。

零跑之魂 全域自研赋能技术实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大风口就是技术。随着汽车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先进性已经逐渐成为用户评判新能源汽车时的重要参考标准。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仅仅解锁智能化、经济性这两个维度,对于划时代的电动车而言远远不够,当技术的进步提速到足以创造“文明”级的代差时,谁掌握了核心技术,才是掌握了通往高性能皇冠的胜利之钥。”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企业中,零跑汽车是第一个实行全域自研的企业,零跑自2015年成立就明确 “全域自研”的研发概念,从底层开始搭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动力系统等技术域,实现整车软硬件全部自主研发。本次车展主角零跑C01高性能暗夜极光版,更是零跑汽车全域自研的最新成果——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全球首款应用车型。

零跑汽车始终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不断以更高水平的产品质量、更具前瞻性的技术开发及更多元智能的驾乘体验,丰富用户的日常出行生活,持续向用户传递零跑的“领跑”的决心与风貌。未来,零跑汽车将继续敏锐洞察用户需求,深耕汽车智能技术,以超越用户期待的发展速度,打造让用户产生共鸣的品牌形象,不断强化人、车、科技生活的互联。

造车新势力落户成都(汽车落户成都)

没有库存压力,油价暴跌引发焦虑,探店造车新势力成都发展现状

造车新势力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似以前那么新鲜。从2018年的不下50家,数量达到传统车企的一半,到2019年年底,仅剩下10几家活跃在中国车市,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句话来形容造车新势力这几年的发展过程,再适合不过。

蔚来、威马和小鹏作为2019年造车新势力销量排名的前三甲,去年的累计销量分别是20565辆、16876辆和16609辆,目标完成率分别为41.1%、16.9%、41.5%,和年初立下的Flag相距甚远。在遭遇了疫情影响、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下滑的多重影响,目前它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呢?近日,蜀锦传媒对成都地区的蔚来、威马、小鹏三家造车新势力进行了实地走访。

一、小鹏渠道占优,威马因疫情延缓建店

仅从建店数量上来讲,小鹏汽车在成都地区以4家体验中心与1家综合服务中心的布局暂时领先,但从去年成都区域500多辆的交付情况看,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蔚来汽车除了位于机场路的蔚来空间,坐落在银泰in99的成都首家NIO House,靠着区别于传统4S店,同时具备展厅、社交、娱乐功能的用户生活中心,收获了较高人气,2019年整体交付车辆超过2000辆,排在成都造车新势力交付首位。而威马汽车虽然在成都区域只有机场路一家在孤军奋战,但交付量仍然达到了1000辆,扩店计划也已被提上日常,只是因疫情原因,暂时会延缓进行。

尽管三家造车新势力在成都地区的交付量体量都不算大,但消费人群的区分已比较明显,蔚来车型产品定价偏高端,主要购车人群多为具备一定消费基础的中产阶级,消费观念上注重体验感及创新。威马和小鹏因为车型定价有部分重叠,消费人群也较为相似,多为20-40岁想对纯电动车有初体验或应对城市限行的增购家庭,威马汽车用户更看重空间及实用性,而小鹏汽车用户则对设计和驾驶体验要求更高。

根据蜀锦传媒走访发现,三家的复工情况大致相同,都是从2月中下旬开始,体验店与工厂逐步恢复销售与生产。进入3月份,各家的进店量也已有明显回暖,日接待量基本处于5-10组左右。位于大型商场的体验店,进店人数虽然高,可多为逛街顺便进店,销量转化较低,品牌意义大于销售意义;位于传统汽车商圈的体验店,虽然人气没有商超店高,但客户通常已有较为明确的购车计划,能够实现更好的销售成绩。

二、没有传统车企的库存压力,焦虑油价下跌对纯电车的影响

造车新势力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建店选址,先有订单再生产的销售模式,也让他们免于承担传统车企的库存压力。虽然库存不构成运营威胁,但是近期国际油价的暴跌,却引发了造车新势力的普遍焦虑。

目前市面上的纯电动车型,各家的差异性优势较小。消费者大多看中纯电动车较低的用车成本和应对城市限行的便利性。以前油价较高时,大家会将后期用车成本较低的纯电动车纳入考虑范围,但是现在92号油价跌至5元区间,以平均百公里油耗8L的数据计算,每公里的运行成本将低至4毛钱。目前纯电动车型每百公里的运行成本约1毛5到2毛左右,虽然运行成本仍然较低,但这项优势会被不少两者之间的犹豫者模糊掉,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确实不是件好事。

虽然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目前都对首批车主推出了终生免费换电、三年免费充电等服务,但在油价下滑和新能源造车成本较高的背景下,目前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股价大幅下跌,大家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的担忧溢于言表。

加上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型整体定位亲民,像北汽新能源EU的售价为12.98万元起,比亚迪元新能源车型的售价也只有8.99万-13.99万元,续航里程合理,既能符合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代步需求,消费者的接受度又相对较高,造车新势力的压力不言而喻。

没有了高额补贴,没有了风口诱惑,2020年,摆在造车新势力面前的路满是荆棘。如果不想在新一轮的淘汰赛中落败,造车新势力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产品力和造血能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造车新势力半年销量放榜,蔚来破万独占鳌头,理想后来居上成黑马

提起近期车圈中的重磅话题,无疑非成都车展莫属。诚然,作为汽车行业的风向标,车展凭借自带热搜的体质,不仅成为车企争相“亮肌肉”的最好舞台,还为车主买车、聊车提供重要参考,影响力有目共睹。尤其是在今年特殊背景下,成都车展先于北京车展举行,其意义不言而喻。

从参展规模来看,今年的成都车展共有12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超1500辆车型参展,足以令媒体、车主大饱眼福。但是,与以上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造车新势力仅有5家车企参与展览,相较于2019年出现了进一步“缩水”。

毫无疑问,数字不会骗人。去年的补贴退坡,淘汰掉一批“补贴度日”的车企,而今年的疫情冲击,又令不少竞争力孱弱的车企退出游戏。那么,如今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如何,又有哪些车企有望笑到最后?前不久,乘联会公布的造车新势力1-6月份销量排名,便能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

竞争加剧,危机前所未有

如果说疫情对国内汽车行业造成“重创”的话,那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则受到了“内伤”,无论是从进一步回暖的6月份,还是上半年销量来看,均暴露出这一不争的事实。

6月份乘联会数据显示,轿车、SUV、MPV市场的销量分别为80.0万辆、77.2万辆及8.9万辆,同比变化分别为-9.6%、+1.9%、-26.7%。可见,除了MPV市场仍有1/4左右的跌幅以外,轿车及SUV市场在体量以及回暖速度上,基本达到与同期相当的水平。

相较而言,6月新能源市场的销量仅为8.3万辆,同比下降为38.8%,发展势头明显弱于其他各细分市场。客观来讲,除了疫情影响车主购车热情以外,油价下跌、交付缓慢、Model 3入侵等因素也会影响车主的购车选择,然而,在疫情过后的“红利期”中,造车新势力回暖缓慢的状态,难免令人捏了一把汗。

如果将视线放到整个上半年中,这种劣势将更加明显。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1-6月份累计销量为31.3万辆,同比减少44.0%,下滑幅度同样超过其他三个细分市场分别为-25.3%、-16.5%、-38.5%。与此同时,排名前十的造车新势力销量总和为45795辆,仅占到整个新能源市场的14%左右,进一步暴露了造车新势力的窘境。

总结来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表现不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而随着市场的缩小,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受到了重大冲击。此外,随着上半年有关欠薪、停产等消息的频频爆出,造车新势力的整体发展增添了一丝阴霾。“比起赚钱,活下来更重要”,这句网友对于2020年目标的调侃,同样也是造车新势力现状的真实写照。

两极分化,依然不容懈

自2014年造车新势力大量涌现至今,已经过去了6个年头,而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内,各大造车新势力先后推出量产车型,其产品也受到了市场的检验。毫无疑问,相较于车企的PPT,如今的销量情况更能说明一切。

从销量排名中能看到,作为少有主攻中高端市场的自主品牌,蔚来汽车虽说入手门槛比较高,但仍以14169辆的成绩稳居榜首,6月销量3740的成绩,与第二名拉开了巨大差距。与此同时,理想汽车作为交付较晚的品牌,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黑马”,上半年销量近万辆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此外,威马、哪吒、小鹏同样挤进前五名,单月销量上千、1-6月销量超4000台的成绩,同样是可圈可点。

不过,从第六名开始,造车新势力销量榜便出现了“断层”。虽说零跑汽车位列第六,但已经与小鹏汽车拉开了2000余台的差距;对于位列第八、九名的品牌而言,上半年销量仅为三位数。不得不说,仅从排行榜前十名的车企来看,不同品牌便出现了巨大悬殊,形成两极分化局面,而未上榜的造车新势力,显然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然,如果非要为造车新势力销量不景气找一个“客观原因”的话,那特斯拉的强势入侵便不得不提。从上半年销量来看,虽说仅有一款国产车型,但Model 3凭借着过硬实力与产品优势,令特斯拉上半年累计销量达45754辆,基本相当于上榜的十家车企销量总和。可见,与其抱怨市场不景气,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显得更为重要。

结语:实话实说,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冠以“造车新势力”的车型都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位于榜首的十款车型销量总和,甚至还不及轩逸顶峰时期单月销量高,难免颇为讽刺。造车新势力想要真正与传统燃油车企同台竞技,依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另一方面来看,诸如海马、众泰等曾年销数十万辆的传统燃油车企,如今已岌岌可危,而造车新势力上半年普遍三、四位数的成绩,无疑距盈利、甚至说是“活下去”有着较远距离。特别是在“强者不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下,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其是否还能挺得住?如今成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展还是原来的配方,造车新势力的江湖却变味了

地处西南一隅的成都,这几天热闹的不行。

7月24日,2020第二十三届成都车展开幕的日子。上午10点左右,所有媒体人进入展馆,架起“长枪短炮”,还没来得及刷微信运动步数,一则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被撤销的新闻占据了头条。随后,“鞭炮哥”成了“民族英雄”,一场声势浩大的“闭馆”网络直播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吃瓜归吃瓜,回到成都车展。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的车展时间表也彻底被打乱。本应“打头阵”的北京车展被推迟到了9月份,而成都车展主办方这次也没有按套路出牌,选择了提前迎客。看这架势,应该是先下手为强抢一波热度再说的意思。

当然,在拿下了今年国内首个A级车展的头衔之后,成都车展还是延续了一贯以来接地气的卖车设定,现场钱味儿十足。

造车新势力凑了桌麻将,蔚来小鹏硬刚特斯拉

今年成都车展上,首发车型69款,其中全球首发新车16款,中国首发新车26款。

而一年前,这三个数字分别是80、28、41。

单从数字上看,本届成都车展显然是退步了。要知道,这还是在“透支”一部分原定北京车展首发新车的情况下所取得的。考虑到今年所剩时间不多,一些厂商决定将重量级产品提前放在成都车展上发布,希望能保住全年销量目标。

再看看今年成都车展的人气,虽然车展现场被一些媒体形容为“人潮涌动”,但如果对比北上广三大国际性车展,这样的场面未免显得有些冷清。

与此类似的画面还有参展厂商的数量,特别是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厂商。联想到前不久,赛麟、博郡、拜腾等多家造车新势力接连暴雷,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进入密集洗牌期。大浪淘沙,有的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有的仍在负重前行。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参展的造车新势力大幅缩水,只剩下蔚来、小鹏、威马、爱驰、赛力斯5家。刨除没有什么影响力的赛力斯,相当于仅有4家。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综合销量数据,今年1-6月,国内狭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1.3万辆,其中销量前十的新势力总销量为45,795辆,占全国新能源总销量的14.1%。蔚来、小鹏、威马、爱驰均处于上半年造车新势力销量前十阵营中。

本届成都车展,11号展馆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主战场”,有意思的是,蔚来、小鹏还有特斯拉,商业上的竞争对手,却成了“邻居”。从现场情况来看,这三家企业也是最热门的企业,甚至现场直接下单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了国产这剂猛药,特斯拉真能高枕无忧?

和以往相比,这回特斯拉在成都车展上“骚”了一把,将游戏中的Model X“和平精英”特别版车型带到了现场,受到了不少游戏玩家的关注。该车基于Model X Performance 高性能版打造,完全还原了腾讯手游《和平精英》中所采用的“奇幻紫”特殊涂装。

目前,特斯拉Model X在中国市场共有两款车型销售,分别是售价为77.29万元的长续航版,以及售价为87.29万元的Performance高性能版。其中,长续航版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575公里,Performance高性能版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550公里。

不难发现,特斯拉越来越适应中国市场。产品层面,特斯拉通过OTA持续增加车机中本土应用的比重。研发层面,特斯拉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营销层面,特斯拉今年年初入驻了天猫商城,上架个性化配件等。与此同时,特斯拉国外的线下门店因节省成本而收缩,在中国却最新宣布了45个城市的入驻计划。

这一波操作下来,让特斯拉在上半年顺利摘得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宝座。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在中国交付3.1万辆车辆,占其全球销量三分之一。Model 3销量十分抢眼,5月份销量达1.1万辆,环比增长205%,6月份销量1.49万辆,环比增长35.22%。

销量的增长,也助推特斯拉的市值持续攀高。6月10日,特斯拉超越了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汽车制造商。7月2日收盘后,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了2000亿美元。

特斯拉的大招还没放完。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直言,上海工厂部件本地化程度到今年年底将达80%左右。这样一来,未来特斯拉国产车的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

蔚来渐入佳境,还有多少惊喜在后头?

本届成都车展,蔚来智能电动轿跑SUV EC6正式上市,补贴前售价36.8-52.6万元,首批车辆最快将在9月下旬开启交付。这款车是蔚来首款轿跑SUV,其问世标志着蔚来的SUV产品布局日益完善。

EC6保持了蔚来家族式设计风格,沿用了X-Bar设计语言,同样的分体式大灯,ES8上撞色的X形元素变成了与车身同色,这一点跟ES6有异曲同工之妙。车身侧面车顶弧线从B柱开始向下沉,圆润的车顶曲线和车尾连成一体,形成一种流畅、自然的溜背设计,兼具运动感和优雅感。轿跑式车身,也为EC6带来了低至0.26Cd的风阻系数。

EC6内饰使用了全新的喜马拉雅棕主题,视觉效果上更显档次,并且有一种温馨的体验。搭载独创的车载人工智能系统NOMI,可通过表情沟通,达到人机交互的效果;此外,车机系统能够通过OTA升级,升级车辆的各项功能,诸如NIO Pilot也是通过OTA来解锁更多功能。

动力方面,EC6推出两种性能,三个版本:运动版、性能版、签名版。运动版车型采用最大功率160kW的前永磁同步电机,后异步感应电机,性能版和签名版则采用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60kW)+后异步感应电机(最大功率240kW)的动力组合形式。电池容量方面,用户除了可以选择容量为70kWh的电池包以外,还能选择容量为100kWh的电池包,最终能搭配出四种NEDC续航里程:430km、440km、605km、615km。

蔚来董事长、CEO李斌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提起,EC6的对手是特斯拉Model Y。在2019年NIODay 上他还表示,暂不公布EC6的配置和售价,是想留有一些调整空间。而这个余地显然是为特斯拉而设。

自2月与安徽省合肥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获得新融资以来,蔚来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占据上半年交付量的“头把交椅”。数据显示,蔚来上半年累计交付14,169辆新车,其中6月交付同比增长179.1%至3,740辆,连续四个月实现环比上涨。

7月10日,蔚来获得了六家银行共计104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7月18日,第5万辆蔚来量产车在合肥制造基地下线。蔚来积极的态势,是很多造车新势力阵营“战友”所不具备的。

深耕前沿技术的小鹏,每一步走的稳稳的

在本届成都车展上,小鹏汽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天生智能”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小鹏汽车首席人才官、销售副总裁廖清红在介绍小鹏P7的续航里程时,自信满满地表示:“小鹏P7在NEDC工况下达到了目前中国最长续航里程706km,这点超过了隔壁的朋友特斯拉Model 3”。

作为小鹏汽车的旗舰车型,小鹏P7于今年4月27日正式上市,并在本月中旬开启全国交付。

得益于与德国顶级团队联合开发底盘,并采用博世智能刹车控制、布雷博刹车系统、宁德时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以及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iBooster智能制动、智能连续主动减振系统及高性能三合一电驱等,小鹏P7有着超高的品质保障。

自动驾驶是小鹏P7核心的智能化优势所在,XPILOT3.0能为国内用户提供适合中国道路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14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组成了业内唯一的360度双重感知融合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并观察外部环境。

同时,XPILOT 3.0拥有超强的运算能力,加上博世iBooster带来的精准控制能力,使P7可以能够带来如高速自主导航驾驶、停车场记忆泊车等多种高级别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在智能网联方面,小鹏P7不仅拥有全场景语音的智能交互方式、应用市场加支付宝小程序带来的双重生态体系、同IIFAA联合定制的金融级安全数字钥匙等,还拥有18个进口扬声器以及中国量产车最多的20个声道。使其不负智能音乐座舱之名。

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的小鹏G3i,由于搭载了小鹏汽车最新的Xmart OS 2.0车载智能系统,其运算能力相比原系统提升700%、流畅度提升30%,能够极大提升大屏操控流畅度。

同时,在小鹏G3原有的3种车身配色基础上,小鹏G3i还新增了静谧黑和轻悦蓝2款颜色,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车身配色需求。

7月20日,小鹏汽车对外宣布,已完成近5亿美元的C+轮融资,这笔融资也为小鹏汽车的长期发展以及进一步从激烈的市场竞争突围,提供了有力支撑。

赛道收窄,有人欢喜有人忧

2020年,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也许,活着或死亡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尖锐地摆在造车新势力面前。除了资金储备造成新势力阵营两极分化外,特斯拉国产化的深入,也让造车新势力们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就目前而言,蔚来、小鹏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在收获新融资后,不断扩大优势,今后越来越多的资源也将会向它们倾斜。在保证持续稳定的现金流的前提下推出新产品并提升产品销量,显得尤为重要。

威马正在不断追赶中,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7,686辆,虽然销量较为可观,但其D轮融资却因疫情而搁置。仅有理想ONE一款产品的理想,自去年12月正式交付以来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交付节奏,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9,500辆。据悉,理想计划于北京时间7月31日晚间正式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

而对于爱驰、哪吒、赛力斯、零跑、云度等造车新势力来说,当前所占市场份额不大,也无新的融资计划,所处境况不容乐观,如何生存下去依旧是最大考验。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就是残酷的竞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调查丨不靠“绿牌特权”,电动车在成都为什么还能卖的那么好?

前段时间,上海限行政策升级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刷爆了。相关限行内容可以归纳为:如果没有沪A牌照,那你的车将在上海核心区域“寸步难行”。

明显趋严的限行政策,将再次推升上海市原本就紧俏的牌照资源的热度。要知道,一张沪牌的拍牌周期,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两年,同时价格也已接近10万,都快赶上一辆紧凑级合资轿车的售价了。

为了能正常出行,许多车主把购车目标瞄准了不限行、不限号的新能源汽车。事实上,早在政策施行的前一个月,上海能够售卖绿牌新能源车的4S店和体验中心就已经全部沦陷,现货都被一扫而空,部分车型的提车时间甚至已经延迟到了明年。

由此可见,大城市的限行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销量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更严格的限牌政策,他们还会主动购买新能源汽车吗?

大多数地区新能源车主的回答可能是:不会!但是有一个城市的情况恰恰相反,它就是成都。

2020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杭州、成都、郑州、柳州和重庆。不难发现,前六名都是限牌城市,而第七位的成都市实际上是不限牌的。

简单来说就是,北上广深的消费者可能是“没得选”才买了新能源车,但是成都的绝大多数车主都是心甘情愿购买新能源车的。并且这种情况并非一天两天,去年成都市的新能源车销量也是“非限城市”第一名。

那么为什么新能源车会在成都卖的好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成都的新能源车主进行了采访调查,试图从他们口中得到一线最真实的反馈。

在2020年,主流纯电动车的续航都已接近500km,如果和燃油车来对比,算的上旗鼓相当。但是大多数车主的续航焦虑并没有因为续航里程的增加而减缓,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电动车充电的便利性受阻。

以2019年的数据来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70.3万个,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私人充电桩占新能源汽车数目的比例仅为18.4%。这就意味着,每10台新能源车中,只有两台有私人充电的条件。

同样,去年国内真正可用的公共快充桩的数目仅为21.69万个,但是却需要服务310万的无桩车主,车桩比例是1:14。对于单次充电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的电动车而言,这样的比例是严重不足的。

同时,由于我国的充电桩分布不均,车主们很难就近充电。即便是驱车找到了充电站,由于部分停车场所出于利益因素以及部分车主不够“自律”的原因,电动车充电车位常会不对外开发,甚至还会被燃油车“霸占”。凡此种种,早已严重影响了许多一线城市电动车主的用车体验。

但是,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在成都一点都不存在。

在采访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成都电动车主表示:充电方便是选择购买电动车的一大原因。这里的充电方便实际上指的是:安装私人充电桩方便;找公共快充桩方便。

特斯拉Model 3 A车主表示:“在大成都范围内安装私人充电桩特别方便,基本步骤跟网上写的一样,比如要有车位,安装之前找物业沟通,然后申请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只要不是老旧小区,大多数小区的物业和相关部门都是不会踢皮球找麻烦的,并没有网络上说的那么难搞。”

A车主所述的情况的确是成都这边的现况,根据我所住的小区地下停车场的情况来看,不管你的新能源车是特斯拉、还是国产品牌,只要你有安装私人充电桩方面的需求,小区物业基本上都会支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车位是露天的那种的话,物业基于安全考虑(下雨、暴晒引起安全问题),就可能不同意安装。

“找公共充电桩方便”主要体现在成都的充电站建设的比较多,用家住成都郊县的 奥迪e-tron B车主的话来说就是,“我每周都要开车去成都城区里面办事,重来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随便哪个卡卡各各里头,只要把手机打开,基本上在几公里范围内,都有能够正常充电的快充桩。”

开始我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B车主说的这种的情况,因为在读大学那会儿(4年前)实测了一周的特斯拉Model S,每次需要充电的时候,基本上都需要穿半个成都才能到达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来回怎么都得跑个50km左右。那时候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都寥寥无几,更不用说普通的快充桩了,基本上连影子都看不到。

但是如今当我打开百度地图APP里面的“充电桩地图”时,我才意识到这两年成都的充电桩铺设的速度真的太快了。主城区范围内基本上全覆盖,并且充电站的数目足够多,所以绝大多数时间段都没有出现电动车充电拥挤的情况。

能够做到了现如今的表现,实际上和成都市对充电桩的发展规划密不可分。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印发了《成都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按常规模式发展,至2020年全市建设充电桩超过11万个,总体桩车比不小于1:1.1,超过北京、上海建设水平。

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成都市区将做到每5公里半径就至少有一个充电站。可以看到,良好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成都电动车主很好的用车体验。

根据我们的简单统计,在接受采访的二十几位成都电动车主中,超过9成的车主购买的电动车都是家里的第二台(或者第三台)车,这个和我们之前的预想一致。

也就是说,在没有“限牌”政策驱使下,绝大多数选择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家里已经有了一台燃油车,才敢于“尝鲜”。

虽然他们中间每个人选择电动车的理由不完全一致,但是基本上都是冲着电动车“成本低”去的,比如这位购买Model 3的C女车主就是其中一位。

C女车主的Model 3刚提不到两个月,车型是特斯拉刚推出不久的磷酸铁锂版。当C车主说她的红色Model 3是磷酸铁锂版的时候,我开门见山的聊到了最近网络上很热的:“磷酸铁锂版Model 3充电慢、磷酸铁锂版的电动车冬季续航打骨折”话题。

根据C车主的反馈,“成都这边的天气虽然说冬天偶尔也会下雪,但是重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零下几十度的天气,所以她并没有遇到磷酸铁锂版Model 3续航暴跌的情况。”并且她还表示,“成都的天气很适合开电动车,冬天不会太冷,出现续航明显衰减的情况;夏天不会太热,出现自燃起火的情况。”

聊到这里实际上我心里暗暗地说“现在的电动车主,不管是男的还是女车主,对于电动车的了解真的挺多的。”

当然言归正传,当问到C车主为什么会买电动车的时候,C车主笑着说:“我之前的燃油车坏了,正好需买一台车来接送孩子,平时也就是在城里面开一下,所以没有续航方面的焦虑”,“并且我在家里和乡下老家房子里都安装了充电桩,现在每周用起来成本特别低,开销和之前燃油车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与此同时,奥迪e-tron B车主的反馈,更能真实的反映出成都地区有钱人的“精打细算”心理。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得知,这位奥迪e-tron B车主之前就是奥迪车主,但是由于奥迪某轿车车型烧机油,并且保养费很贵,让B先生“怀恨在心”。有一次保养车时候,4S店告知他有零部件坏了需要更换,加上保养,一共所需要的费用大概上万,B先生又不懂车,只能够任由他人宰割。

在此之前,他就听说电动车保养费用低,所以借着在4S店保养车的机会,到展厅里面去看了下e-tron这款车,当他听说买这台车不交购置税等利好时候,B先生毫不犹豫的刷卡买了这款进口的奥迪e-tron。

事实上除了不交购置税、保养费用比燃油奥迪车低很多之外,吸引B先生购买e-tron的重要原因还有:奥迪和特来电合作,每年会送5000元的充电费用给B先生。B先生说到“每年送5000元电费,8年就是白赚4万元”的时候,他的眼睛里似乎发出了光芒来。从中我们看得出,B先生是一位有钱但有很喜欢精打细算的人。

或许你会认为有钱人B先生的“精打细算”只是个例,实则不然。我身边一位叔叔同样也是家境殷实,还很多年前就购买了一台路虎揽胜(行政版)。因为他是做生意的,所以汽车这种门面上的装饰必不可少。

但是2018年,他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购买了一台蔚来ES8后,基本上在大成都范围内出行就没有怎么开过路虎揽胜了。问他原因他的回答十分接地气:“开路虎出去逛一圈,几十上百块的油费就没有了,开ES8基本上算是不花钱,一个月怎么都会剩下几千的油费来,还不算保养什么的,一年下来节省的开销还真不少。”所以,他现在又给他女儿买了一台ES6…

我相信,在许多还未拥有电动车朋友的眼中(包括我自己),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电动车主,明明知道几年后电动车保值率会比燃油车低许多,却还会愿意花个二三十万买台电动车?所以我在采访过程中,特意对购买小鹏P7、特斯拉Model 3、奥迪e-tron、特斯拉Model S的车主进行了了解。

小鹏P7的?D车主表示,他的小鹏P7刚买3个月左右,是长续航版的(706km),算是这次采访调查中续航里程最长,车型版本最新的一台了。当然,不出意料这位E先生也是一位年轻人,他购买电动车的理由并不是基于开销低,保养便宜什么的,他选择电动车的原因很简单,享受体验新事物的快乐。

所以,当我们问他花30多万买一台电动车,会不会担心二手车保值率低的问题时,他明确的表示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和担心。他这种对电动车是玩具而非出行必需品的观念,可能是大多数非刚需年轻消费者的想法。

D车主对电动车的认知和特斯拉Model S E车主的反馈几乎一模一样,这台Model S之前我们在特斯拉超级充电站遇到过,但是那次没有采访到这位E车主。他的Model S算是成都地区最早的一批车了,至今上的还是“蓝牌”。

E车主之前豪掷千金购买了这台Model S,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享受特斯拉的驾驶感”和“开在大街上拉风的感觉”。 当我们问他花了近百万买一台电动车,当时会不会担心二手车保值率低的问题时,他说:“当时购买Model S的时候,本来想的就是这种偏电子产品的东西可能和手机一样掉价快,没有太在意二手车保值率的问题,但是哪个晓得这价格掉的也太陡了些,现在这车几十万都值不到了,简直血亏。不过嘛,好在现在还是不差钱。”

与此同时,红色Model 3?女车主和奥迪的e-tron的B车主,对待电动车保值率的问题态度也很相似。Model 3女车主的态度是:“电动车也是车啊,哪个车不也是只开几年吗?你燃油车也是开几年就换,电动车开个三四年基本上也会换新的,所以这个时间段电动车的保值率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奥迪e-tron B先生的态度更加官方,他表示:“电动车现在的保值率低是因为电池衰老嘛,我这台车有8年质保,有问题奥迪会赔付,而且你一台车开了几年,几年后的技术和电动车保有量又不一样了,到时候再换一台更新、技术更好的电动车不就完了吗?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我听了默默地点头,这当然没毛病,有钱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吧。

新能源车在售前、售后方面的优质服务是传统燃油车品牌不能媲美的,特别是造车新势力中的几个优质品牌。在这方面,理想ONE车主F先生最有发言权。

和别的电动车不一样,理想ONE是一台增程式电动车:烧油给电池发电,然后电池在输出给电机转动,驱动车辆,简单来说就是一台“烧油的电动车”。我们从F先生专门驱车6公里跑到这个快充桩来充电可以看出,F先生同样也是一位看重新能源车使用成本的消费者。

F先生告诉我们,买理想ONE完全是基于偶然,因为他的工作需要经常跑工地的,所以最开始打算购买的是“神车”普拉多。但是目前成都这边购买普拉多需要加价8万多,新车的价格算下来基本上要超过50万了。

因为“神车”普拉多是卖方市场,所以4S店销售人员的态度高傲,“见不得这种恶意加价”、并且“受到冷眼相待”的F先生最终还是没有购买普拉多。在身边朋友的介绍下,F先生专门到太古里的理想ONE专卖店看了一下新车。

在看车和体验的过程中,F先生表示,“自己在理想ONE的体验店中是贵宾,是被认真对待的人,不像之前的丰田4S店,简直就是“狗眼看人低”那种感觉。”所以,再加上三十万的车价(原本预算五十万),F先生当天便全款提了这台理想ONE。经过几个月的用车体验,F先生被电动车的静谧、提速等优势所折服,家里另外一台燃油车也基本处于闲置的状态。

当然,在造车新势力中,主打优质服务的当属蔚来,这个在成都也不例外。从我叔叔的反馈来说,“蔚来的车可能不是最豪华,技术最好的,但是他们的服务肯定是最一流的”,“比如,蔚来的手机APP上经常会有专员嘘寒问暖,并且还可以在上面和他们的领导近距离交流和反馈问题,这给我的感觉就很亲切。你想想,你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跟这个小地方(区县)的领导能见到面甚至交流吗?肯定不可能。但是蔚来就可以,人家李斌怎么都算是个人物,你都可以在APP上面和他交流,这种体验会让你觉得蔚来很实在。”

“除了手机APP,他们平时搞得那些活动也很多,也会有人通知我,但是我因为忙没去过几次”,“这些是传统4S店所不能比的,说白了,你花六七十万买一台车,你去保时捷可能会被冷眼相待甚至挖苦刁难,那么为什么不花四五十万买一台能够把你“捧在手心”里的蔚来呢?”由此可见,当下的消费者在购买高端电动车时候,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更多的不是在乎你的电动车是不是值这个价,而是这个服务体验好不好。

作为全国私家车保有量第二,同时又还没有限购摇号的城市,成都的新能源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显而易见,这也被广大新能源车企视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没有“限牌”的情况下,成都能常年夺得新能源车销量最多城市的冠军,首先和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和努力分不开,最重要的就是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超许多大城市。其次,这也和成都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只要新能源车企的产品优势,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国产车型,他们都乐于体验和买单。当然,在此过程中,不少车企比如传统品牌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何提升消费者在购车以及售后方面的体验,因为这对于前卫且敏感的电动车主来说十分关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