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口2020总人数是多少?

成都市2020年末有常住人口1658.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1万人;有户籍总户数574.16万户,户籍人口1500.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8.21万人、乡村人口561.86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 24.02 万人。

全市社会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8.8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 8.4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24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比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

扩展资料:

2020年,成都市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78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27011元、增长9.0%,经营净收入4743元、增长10.8%,财产净收入4681元、增长7.2%,转移净收入9443元、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29720元、增长 8.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7元、增长 10.0%,其中工资性收入12192元、增长9.3%,经营净收入5940元、增长13.4%,财产净收入2330元、增长9.3%,转移净收入3894元、增长7.9%,人均消费性支出17572元、增长10.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88,比上年缩小0.02。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与人口

四川省人口2020总人数口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四川省常住人口83674866(人)。

四川(简称“川”或“蜀”),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大熊猫的故乡[1],被誉为“天府之国”。著名景点有九寨沟、黄龙等。

历史沿革

名字由来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建制沿革

主词条: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夏时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今四川会理县)为濮人 居地,有濮人冢”。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由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因此,四川地区古称“蜀”。

大约在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

“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末期(公元前1045年),古蜀国杜宇王朝建立,定都于鱼凫(今成都温江区),后迁至郫邑(今成都郫都区),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

春秋早期(公元前666年),杜宇氏禅位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成都华阳),开明九世杜尚执政时(公元前367年)迁都至成都(今主城区)。

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设立蜀郡于成都。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刺史部,置益州刺史部,益州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整个四川盆地和汉中地区,形成了四川的雏形。

新莽地皇五年(24年),蜀郡太守公孙述起兵占据益州并在成都称帝,取起于成都之意,国号“成家”。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益州重归中央政权管辖。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后为刘备所灭。

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国号为“汉”,史称蜀汉。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兵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经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四川归西晋王朝统治。

西晋初年,划出益州部分设梁州。西晋末年,李特率流民起义军攻入益、梁二州。

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南北朝时,归南朝统治。

开皇元年(581年)归隋朝统治。隋文帝时期,四川西部高原和临近云南的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拓。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后,四川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西道,县的建置将近300个。在川西高原,设立了很多羁縻州、县,以加强民族地区的管理。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则属南诏地方割据政权。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临幸成都青羊宫,升格蜀郡为成都府。之后又有多位唐朝皇帝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定都成都,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

乾德三年(965年)归宋朝统治。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区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四川由此得名。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并川峡四路,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是为“四川”建省之始,四川行省衙门驻成都府路。 同时对州县大加减并,基本形成了如今县的分布格局。当时,川西高原北部和汉中盆地改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元末,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明玉珍在川黔地区建立“大夏”政权,洪武五年(1372年)为明朝所灭。

明代,四川是全国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辖区除今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市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辖境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布政使司衙门驻成都府。并在川西高原地区设立卫所,进行军屯。

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过“大西”农民政权(1644年~1646年),建都成都。

清初,湖广填四川。分全国为18行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遵义改属贵州,基本确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清中叶,在府、州、厅、县之上,增设五道,即: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北道、川东道,以道辖该地区的府、州、厅、县。在川西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清初至清末,实行“改土归流”。

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成都成立军政府,独立于清朝;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省会设在成都府。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实行“军民分治”,将四川省分置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

民国三年(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中期,由于军阀混战,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日,成都市政公所改建为成都市政府,为四川省会。

民国十九年(1930年)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实行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今四川省通江县为中心,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以刘湘为省主席的新一届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正式成立。3月初,蒋介石从汉口乘机赴四川考察,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踏上四川土地。蒋介石大力整顿四川的军事、财政和交通设施,有效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6月18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5日,川军将士在成都少城公园(今成都人民公园)召开出川抗战的誓师大会。抗战时期约有350万四川人出川抗战,保家卫国。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自贡市。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由二级乙等省辖市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析出四川省。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并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54年9月19日,重庆市并入四川省建制。

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各县划归四川省。

1997年,原四川省计划单列市重庆市与地级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从四川省划出组建重庆直辖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区域。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四川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3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四川省共辖21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其中包括55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106个县、4个自治县。

成都2020年落户人数(成都落户条件2020)

全国16个城市人口过千万,2020年这5座城市冲刺千万人口

人口总量及增量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部分经济学家来看: 人口,是城市竞争的结果 。这句话其实并不难理解,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和高铁的软硬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年轻人口、目标人口正在从偏远地区向县城、从县城向城市、从三四线城市向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城市群核心城市流动。

省会城市大都拥有丰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同时相较于其他地级市可以提供更加广泛行业的就业机会,以2017-2019年全国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前十的城市为例(深圳、广州、杭州、西安、重庆、长沙、佛山、宁波、成都和郑州),其均拥有经济增速快、医疗教育资源优、辐射带动能力强等特点,且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了50%,多数城市更是超过了60%。

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城市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共计有16座,分别为重庆(3124.32万人)、上海(2428.14万人)、北京(2153.60万人)、成都(1658.10万人)、天津(1561.83万人)、广州(1530.59万人)、深圳(1343.88万人)、武汉(1121.20万人)、哈尔滨(1076.30万人)、苏州(1075万人)、临沂(1066.71万人)、石家庄(1039.42万人)、杭州(1036万人)、郑州(1035.2万人)、西安(1020.35万人)和南阳(1003.16万人)。

上述16座城市中, 有7座城市同时也进入了过去三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全国前十名单 (分别为 重庆、成都、广州、深圳、杭州、郑州和西安 )。

有3座城市过去三年常住人口呈现外流趋势,其中北京常住人口外流的原因一部分来自北京执行全国最严格的落户政策,另一部分原因是北京近年来进行的非首都功能疏解( 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向北京副中心疏解 );哈尔滨常住人口下降是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转型,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地区面临经济转型,其中部分人口出现就业难、工资收入下降的困境,随即向其他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的地区流动,同时人口下降的原因还有 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生育率低等 综合因素;最后一个常住人口下降的城市来自河南南阳,这座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 历史 文化名城在2018年常住人口出现了下降趋势,虽然整个河南省有59.8%的流动人口最终流入了省会郑州市,然而南阳市却是其中的例外, 南阳市50%以上的外流人口都流出了省外 。人口流出的同时南阳还面临生育率的下降,南阳市出生率由2016年的11.8‰下降至2018年的9.79‰,远低于全省的11.72‰。

以上三座常住人口下降的城市都极具代表性,分别代表了:因人口过多而主动疏散城市部分功能、因产业转型从而导致的就业人口外流和因随着高铁、高速等交通升级主动外出寻求、争取就业和教育机会等。

而上述这16座千万常住人口城市中,我们发现 郑州和西安是于2018年实现了常住人口破千万大关,杭州市则是在2019年城市跨入千万城市级别 。

实际上这三座城市中,除了郑州背靠河南这个人口大省以外,杭州和西安所在的浙江省和陕西省在我国相对来说都是人口小省(浙江5850万人、陕西3876万人、河南10952万人)。值得注意的是, 过去三年杭州和西安分列全国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第三和第四位,其中西安2018年常住人口增长了38.7万人,杭州市2019年常住人口更是增长了55.4万人 。

两座城市在本省常住人口有限的背景下,取得如此高效的人口增长成绩,背后与快速、灵活、多变的“抢人”政策关系密切,简单总结为:西安的“快”和杭州的“变”。

2017年,西安市分别在3月和6月推出落户政策,在落户流程上做到了全国最简单、在落户门槛上做到了全国省会城市最低、在落户条件上做到了全国最宽泛。彼时的互联网上对于西安推出以上落户新政还充斥着嘲讽之声,甚至还有恶搞西安“抢人”的漫画被网友热传。

然而普通老百姓还没看懂的操作,其他城市运营者却看慌了,进入2018年,全国就有50多个城市下场“抢人”,西安也做好了准备迎接其他城市的冲击,全年分别在1月、2月、3月、4月推出5次优化落户政策,在其他城市效仿西安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时,西安则推出了落户人口补贴,且做到了同期城市中补助力度最大、补助时效最长,最终2018年底西安常住人口正式破千万后,很多城市才回过了神纷纷感叹西安此次“抢人”大战的优异表现。

如果说西安“抢人”是快,那么杭州“抢人”则是主动求变。

2019年3月,杭州市对外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第十八项提到“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此次推出的仅为“征求意见稿”,旨在鼓励广大市民踊跃提出意见和建议。

然而就在该意见稿发布8天之后,4月3日杭州市就正式发布了该《通知》,并且在一天后发布了该《通知》的《政策解读》文件。

为何此次杭州执行如此之坚定和迅速?原因在于2019年开年(1-2月),杭州市支柱型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比下降了16.7%和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了0.2%,刷新了2009年以来的新低,因此杭州此次推出的稳企稳增促实体政策是面向 社会 、面向市场的主动求变。

到了年底,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被拉升到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13.1%和7.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7%、37.6%和46.5%。而杭州市的常住人口更是一年之内新增55.4万人(全国第一),常住人口达到1036万人,从全国第17位上升至全国第13位。

回顾了西安和杭州在过去三年中“抢人”的出色表现,我们不仅好奇在即将结束的2020年,能否有哪座城市步这两座城市的后尘,在“抢人”大战中拔得头筹让城市快速迈入千万人口级别呢?

纵观2020年推出落户新政的城市中,唯上海、宁波和无锡的影响力最大。其中上海已经是2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而宁波和无锡截止到2019年常住人口分别达到854.2万人和659.15万人,除非合并周边的地级市和县级市,否则宁波和无锡2020年依旧无缘千万人口城市。

那么我们把目光聚焦在2019年常住人口已经无限接近千万人口的城市身上,据统计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在900-1000万之间的城市有5个,分别是: 邯郸(954.97万人)、青岛(948.98万人)、保定(939.91万人)、潍坊(935.15万人)和温州(930万人) 。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上述5座城市中保定和潍坊在近3年中出现了常住人口下降趋势,其中保定市是因为原辖区内的雄县、容城和安新3县划归到了雄安新区,因此出现了常住人口的下降;而潍坊市2019年则首次出现了常住人口下滑。

其他三座城市中,最接近千万人口的邯郸市距离千万人口还有45万的人口差距,实际上这样的人口差距放在增速强劲+政策灵活的省会城市身上不算难题。然而邯郸是位于河北省南端,与晋、鲁、豫三省接壤的地级市,下辖6区、11县和代管1个县级市,900多万人口中城镇人口只占到500多万,城镇化率为58.15%,县域经济强是邯郸市的经济特色。在过去的2020年前11个月,邯郸市并未推出任何“抢人落户”政策,以过去三年邯郸市的常住人口增量(年均1.9万人)来看2020年邯郸市在不合并其他区县的前提下常住人口无望突破千万。

区别于地级市邯郸,常住人口已达到948.98万人的青岛市则是我国的计划单列市,2019年GDP也高居我国第14位。

2020年青岛市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政策,于3月份推出《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实施意见》。其中在“先落户、后就业”政策中,将原有的专科生门槛放宽至毕业学年的在校大学生,给予落后可想在本市购房及申请人才公寓等政策,且推出10万套人才公寓并给予8折的优惠。

过去三年,青岛市年均常住人口增量约10万人,目前距离千万人口还有51万的人口差距, 青岛也成为2020年是否迈入千万人口的唯一可能 。

2020年最终是否有新的千万人口城市诞生,我们拭目以待!

成都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成都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达到2093.78万人。

一、成都的地理优势如下。

1、成都地处欧亚航路中点,拥有我国中西部地区广阔的市场腹地,建设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以及面向欧洲、中东门户枢纽具有先天优势。目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84条,其中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40条,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均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2、在国际区域铁路枢纽方面,成都将积极推进出川铁路通道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国家高铁枢纽城市,完善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高铁交通骨架,贯通与国家高铁骨干网络的直接联系。

3、在西部高速公路枢纽方面,成都将优化市域内和周边高速公路网,形成畅接全省、辐射中西部、通达全国“三环十三射”高速公路网络。到2020年,成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形成至重庆等周边城市3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至贵阳、昆明、西安、武汉8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20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

4、成都市航空枢纽将达到年旅客吞吐量63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10万吨的运输能力。

二、成都是历史名城,而且又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休闲城市。

1、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作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65所,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01家。

2、成都的隔壁就是重庆,重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成都的发展。重庆现在已经是一个直辖市了,这些年来经济一直都很好,而这两个城市同为西南地区的大城市,其中一个发展地好了,对另一个会有推动作用。重庆虽然被誉为是一座”火炉“,因为它的气候比较湿热,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重庆的旅游业。重庆和成都距离很近,因此很多时候来重庆的人都会顺带去成都,由此带动了那边的经济。

3、成都的文化很让人喜欢,这里的人们喜欢慢悠悠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比较疲惫,而成都作为一个比较繁荣但是节奏很悠闲的城市,可以留下很多人才。

成都市人口“有多少

根据2019年12月7日,百度百科给出的数据,截至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194.05万人;2018年成都市户籍人口为1476.05万人;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1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0.94%。

扩展资料:

成都,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西部战区机关驻地,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8年,全市管辖11个区、4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有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4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万人,GDP15342.77亿元。

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85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市

2021年成都市人口总人数是多少?

截至2022年3月,成都市还没有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2093.78万人。

成都:

成都,四川省辖地级市、省会,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截至2022年3月,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成都常住人口1658.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10万人,增长1.54%。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33.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41%,比上年末提高1.2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500.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02万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成都常住人口20937757人。

成都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境内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为12.93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位居前十位的有藏族、回族、彝族、羌族、土家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壮族、白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成都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