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在四川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 英伦新能源车国产或加快步伐

易车讯 据天眼查显示,近日,四川英伦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约4.34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新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等。

四川英伦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而英伦品牌目前在吉利体系中属于“独立板块”,并不属于“吉利汽车”。四川英伦新能源的成立,或许意味着其英伦LX等国产车型将进入倒计时。

英伦LX是一款增程混合动力多用途乘用车,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66/1945/1880mm,轴距为2986mm。新车搭载的是一套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其中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00kW(136PS),动力电池则配备欣旺达提供的三元锂电池,电机最大功率120kW,搭载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预计也是考虑到车辆运营时对于续航有更大的需求。

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盛大开幕

7月4日,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在四川成都星宸航都国际酒店盛大开幕,来自政府机关、科研组织、协会组织、整车企业、运营经销商、货运平台以及网约车平台等数百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由电车资源、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主办,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协办,获得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支持和指导。

本届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将在两天内开展三场主题论坛,分别是7月4日举办的开瑞新能源冠名的大会开幕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大会;7月5日举办“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及网约出行大会”、飞碟汽车冠名的“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大会”。

成都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处长 文彬

成都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处长文彬为本次开幕式致辞。他表示,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汽车量达519万辆,位居全国第二。成都市拥有新能源汽车企业60余户,其中整车企业11户,整车产能达到15万辆,形成了新能源乘用车、轿车、SUV、新能源商用车、客车、货车、专用车和特种队车等整车制造体系。2019年,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逆势增长,整车产量达到2.3万辆,同比增长47.3%,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6.6亿元,同比增长37.9%。

对于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方面,文彬表示,成都市将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按照产业发展潮流趋势深入推进汽车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2年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要达到20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4.5万个。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和担任本次新能源产业大会开幕式主持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 副秘书长 叶盛基

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 副秘书长叶盛基通过线上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远程演讲,他表示2020年1到6月汽车 产销量相对去年同期下降近20%,新能源汽车产销不足40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35%。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势相对严峻,一方面是受疫情的影响,经济遭受冲击,另一方面是成本下降幅度和补贴退坡力度不相匹配,补贴退坡断崖式下降对新能源汽车造成了巨大冲击。

叶盛基呼吁国家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要全面落实到位,各地政府的相关政策要与国家政策相呼应和协调。他还呼吁城市放宽对车辆的限购,尤其是全面放开对新能源汽车的采购的限购。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 方建华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为本次大会带来“中美博弈常态化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日韩等电池企业还在为做电池而做电池的时候,国内的电池企业已经开始从整车的角度设计电池,如宁德时代的CTP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方建华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野蛮生长”,从2010到2018年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激励下,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但不可持续的发展。2018年到2021年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调整洗牌”,方建华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多数企业是有可能被淘汰的,这是新能源汽车向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第三阶段是“可持续发展”,方建华认为在电池行业内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不超过10%,新能源车企也同样,但是在洗牌期结束以后,新能源汽车产业会进入可持续发展。

对于增量方面,方建华认为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凭借低运营成本的优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清华大学教授 陈全世

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呼吁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他认为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带来最大影响是对物流的冲击,没有物流就没有生产,只有物流恢复了,经济才能够恢复。要用宏观的视角,从产业、技术、消费、市场、品牌等综合地去考虑,把这场全球的疫情变成中国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协同强大的机会。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云堂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云堂针对燃料电池汽车标准的未来趋势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共享化、智能化、网联化和电能化是汽车行业的新四化,这两年趋势还在加快。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已经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000多辆,全国范围内建设有60多座加氢站。何云堂为我们介绍了燃料电池的相关标准,他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于安全和年检两大方面,目前的整车、部件和加氢等标准中基本都与安全相关。另一方面是年检,目前燃料电池的很多方面,如设计、生产、管理、注册、保险等环节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如何适应行业发展还需要经过探讨。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数据中心负责人 抄佩佩

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突破360万辆,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市场驱动的发展环节,新能源汽车安全就尤为重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数据中心负责人抄佩佩发表了主题为《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技术及应用场景的研究》的演讲,她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体系中,整个预警和监管的集成化还不足、管理环节复杂、协同不行。抄佩佩表示,中国汽研正在打造一个立足于大数据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服务功能,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对从事故数据、监测数据及预警数据、实时数据进行相应分析,最终达到解决全链条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问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黄永和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和介绍,全球市场方面,从今年年初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首次出现了下滑,1-5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74.7万辆,同比下降12%。国内方面,1-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下滑将近40%,1-5月份产销分别完成29.5万辆和28.9万辆,同比下降39.7%和38.7%。分车型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是乘用车为主,市场占比约占九成左右。商用车最近几年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今年1-5月份,新能源客车、货车占比分别为5%和4%。

从货车来看,货车的市场有一个明显的下滑,黄永和认为有很多因素,新能源货车产量在2017年达到15万辆,后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补贴政策的要求升级,特别是技术门槛的提升,这对于新能源货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随着公共领域的货车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应该对货车行业有一个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总裁助理 黄少堂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总裁助理黄少堂从智能网联电动车的技术变革角度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特斯拉之所以市值能够成为世界第一,是因为特斯拉为市场带来的是新技术的颠覆和对未来的期盼。随着大数据、万物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喷涌而出,汽车也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移动工具了。

黄少堂认为在汽车车联网领域,中国是全世界走在最前面的。供应链也变了,以前是链状的,随着互联网等平台的加入,现在是环状的。在这种背景之下,新领域、新产品、新内容,零部件企业、主机厂都面临转型。

4日下午举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大会,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新能源汽车中心副总工程师杨超、上汽大通产品平台总经理曲小飞、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营运产品整车开发总监刁楷、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技术总监程波、深圳市大地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理 总工程师罗子良、富路集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赵予民、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路高磊、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车载系统事业部总工程师罗志民、电车资源高级技术顾问张建华将发表主题演讲。

晚上将举行“飞碟汽车新品亮相会”暨“金熊猫奖”颁奖盛宴及晚宴。

7月5日,将举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及网约出行大会”和飞碟汽车冠名的“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大会”。

在“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大会”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所物流中心主任 高级工程师甘家华、浙江传化绿色慧联物流有限公司CTO金彪、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监郑岗、唯捷城配品牌建设部市场总监严叶雷、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黄颢华、车和运总经理杜坤、地上铁总裁高级助理袁果、货拉拉运力总监谷小猛、上海融和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须宝、伯坦科技市场总监李良、开瑞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王广友、深圳市瑞瑞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CEO徐远运、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吉利商用车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李红艳将发表主题演讲。此外,除一场互动沙龙外,开瑞新能源还将举行一场互动专场。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及网约出行大会”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举为本次大会进行致辞,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城乡客运部部长朱鸿国、中国出租车(租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出租车行业党委副书记 原深圳公共交通局调研员俞力、东南大学副教授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高德地图公共事业部总经理彭科、飞的出行总裁周晓刚、曹操出行西南片区总经理张炜、首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都城市总经理 成都网约预约出租汽车协会会长李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营运产品销售总监洪伟、深圳比亚迪汽车对公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为明、开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刘平、广东万城万充电动车运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伟程、重庆渝小司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贝将发表主题演讲。此外还将举行一场互动沙龙。

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脱离不了开瑞新能源、飞碟汽车、长安新能源、柳州五菱、庆铃汽车、江铃汽车、比亚迪销售、东风风行、元齐新动力、华晨鑫源、福建新龙马、东风日产、吉利商用车、现代商用车、江西昌河、瑞瑞新能源、大地和电气、中通客车、长安凯程、郑州比克、力神电池、重庆瑞驰、奥思伟尔、电王快充、福田智蓝新能源、江淮新能源商用车、苏州汇川、胜业电气、上汽大通、北汽蓝谷、地上铁共计31家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赞助本届大会,此外广东快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本次大会提供7千支口罩。

此外,比亚迪秦EV 、比亚迪E3、长安逸动EV460、东风风行S50EV、菱智M5EV、东风日产轩逸EV、吉利远程E200、远程ER500、瑞驰新能源EC35 II、EC31、柳州五菱电卡、五菱雪宝、五菱电卡货厢、五菱新能源、五菱50EV、江铃凯锐EV、庆铃EV100、开瑞新能源优优EV、海豚EV、大象EV、优劲EV、华晨鑫源好运1号、新海狮EV300、福汽启腾M70EV、福汽启腾M70LEV、长安睿行EM80、福田风景智蓝、欧马可智蓝、现代泓图EV、江淮帅铃I3—T330、郑州比克宏翼2019、比克光翼、飞碟Q3、北汽EV5、上汽大通EUNIQ5、北汽EU5、EU7等数十款车型展出。

东风日产、中通客车、苏州汇川、大地和电气、力神电池、胜业电气、电王快充、瑞瑞新能源、元齐新动力、奥思伟尔等品牌参展,现场展示电池、电机、继电器、充电桩、电控和增程式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和技术。

2020年以来,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淘汰赛加速。大浪淘沙之下,如何站稳脚跟?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在此时召开,研讨内容紧贴行业发展形势,为当下新能源车行业和企业发展辨明了方向,意义重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新能源汽车落户成都(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西安)

吉利汽车在成都的子公司地址??还有网址是多少??

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高原公司),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一级制造子公司,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企业。

高原公司座落在四川省成都市东部龙泉驿区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9年2月10日正式开工兴建,并在同年10月28日实现了生产基地的竣工暨吉利集团首款SUV的成功下线。

公司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30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3.5亿元人民币,已经建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为主体的,含动力站、油化库、试车道路、成品车停放场、及综合库房的完备的汽车生产线。

高原公司在吉利集团战略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将成为吉利集团多功能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30亿元人民币。

高原公司在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各级领导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秉承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文化理念,坚持“人性化神经管理、军事化高效执行”的管理思想,创新拼搏、敬业沟通、全心全意为实现集团“2015年产销两百万辆,其中二分之一外销”的目标而奋斗,为实现吉利汽车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宏伟蓝图积极贡献力量。

翼周车闻:吉利发布声明,成都车展今日启幕

7月已入尾声,一起来看看本周都有哪些车圈大事件~

吉利入主华菱星马 拟4.35亿拿下15.24%股权

历时近3个月,华菱星马(9.290, 0.08, 0.87%)重组事项将落定,吉利将以4.35亿元拿下华菱星马控股权。

7月22日晚间,华菱星马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安徽星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星马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马鞍山华神建材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华神建材”),与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商用车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完成后,吉利商用车集团将持有公司15.24%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

江淮大众注册资本增至73.56亿 大众汽车持股增至75%

7月21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公司和大众中国投资拟向江淮大众进行增资。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完成了对江淮大众新股权的认购,合资公司的总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加至73.56亿元。

其中,江淮汽车方面向江淮大众增资1,284,908,578元,持有合资公司25%股权;大众中国投资向江淮大众增资5,216,711,460元,将持有合资公司75%的股权。此前,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中国)各持有江淮汽车50%股权。

滴滴部分股权将进行网络拍卖

7月21日,阿里拍卖曝光的一次股权拍卖,将滴滴拉入了公众视野。阿里拍卖网信息显示,“全球领先的网约车出行平台公司股权”将于7月29日起公开拍卖,起拍价为9200万元,处置单位为杭州顾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吉利发布声明

近日一份致吉利汽车品牌公关部“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通知函”引起关注,中航工业中心指责吉利在未授权下擅自使用“运20”军用大型运输机形象,经过沟通后吉利再次存在违规行为,中航工业中心要求吉利删除侵权内容并道歉。该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后,7月22日吉利汽车官方发布声明作出回应。

吉利汽车在官方声明中表示,关于近日媒体报道吉利汽车与中航工业“运20”一事,报道中所指的大飞机形象非“运20”。某广告公司承接制作了以大飞机形象为装载背景的宣传视频,片中涉及的大飞机素材非“运20”飞机,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正版图像版权素材,属于正当的版权使用范围。

此外,吉利没有否认发布过与“运20”有关的宣传内容,但吉利称是官方使用了“网友内容”导致误会。

吉利汽车表示,网上出现的吉利豪越与“运20”的关联内容,非吉利官方行为。但吉利汽车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上使用网友内容进行了单次转发,造成吉利豪越与“运20”合作的误会,对此深表歉意。在与中航工业文化中心沟通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删除处理。

成都车展今日启幕

7月24日,成都车展正式开幕,作为今年国内举办的首个A级车展,成都车展自然是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根据官方公布的消息来看,展会汇聚了120多个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参展车辆超1500余辆,展出规模达16万平方米。

以上就是本周翼周车闻的全部内容,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帝豪EV450出租车版成都投入运营

近日,吉利帝豪EV450出租车版正式投入成都公共出行市场。出租车版由吉利成都工厂制造。据悉,帝豪EV450租赁版将逐步取代成都原有的燃油燃气出租车并陆续投入运营。吉利帝豪EV450是吉利推出的纯电动紧凑型轿车。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400公里,30分钟即可将电量从30%快速充至80%。在此之前,帝豪EV50依靠3.6万辆曹操车,积累了上亿公里的运营经验。这一次,成都政府联手吉利汽车。从去年11月到今年6月,吉利成都工厂迎来了第5300辆新能源出租车下线。据悉,帝豪EV450租赁版将逐步取代成都原有的燃油燃气出租车并陆续投入运营。本内容转载。无论如何,本文所表达的信息或观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或支持其观点。

新合资时代!吉利、戴姆勒组建smart全球公司背后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中国,将成为经典汽车品牌——smart的第二故乡。在这里,裹挟在电动智能化的浪潮之下,smart将重新腾飞。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奔驰”)宣布: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正式成立。

“吉利版”国产电动smart,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这一次,它将以什么方式搅动风云?

▌ smart:在中国,为全球

吉利smart的合作虽然不是新闻,但本次正式官宣还是透露了一些重点信息。

首先,关于钱: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各持股50%,奔驰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

其次,关于人: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由吉利集团总裁助理、领克张家口工厂总经理、领克学院院长佟湘北出任smart合资公司全球CEO,负责统筹市场、销售、研发等smart品牌所有业务模块,向smart合资公司董事会汇报;

再是,关于分工:全新纯电动smart将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在此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生产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生产smart EQ forfour)生产smart现有车型。

最后,一个尚未确定的问题,全新纯电动smart产地(工厂)在哪儿?

此前,长城-宝马合资公司“光束”已公布,电动MINI将于苏州市张家港市生产,基地拟于2020年开工,2022年建成。相比之下,吉利-戴姆勒的电动smart对产地的消息进行了模糊处理。

2019年5月,有消息称,内部代号“戴姆勒C项目”的电动smart国产项目,将落户成都市龙泉驿区。

一个支持的例证是,2019年8月29日,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纯电动品牌Polestar极星公布其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首款车型Polestar 1将在这里进行量产,出口全球市场。如果电动smart国产项目也落户在此,那么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制造成本。

另一个猜测是,由于目前吉利形成了BMA、CMA、SPA、PMA四大平台,其中PMA是全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因此全新电动smart很可能基于PMA电动车生产平台生产。

关于新的合资公司,一个不同的意义在于,吉利-戴姆勒的smart,并不是一个跨国车企和一个中国车企在中国境内设厂合资的传统模式,而是双方以50:50的合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一次可喜的超越。

同时,合资公司智马达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

▌迅速升温“吉戴合”

至此,戴姆勒在华已经拥有四个合作伙伴,分别是北汽集团(北京奔驰)、福汽集团(福建奔驰)、比亚迪(腾势汽车)和吉利汽车(smart)。但由于吉利smart将生产电动车型,所以并不违反“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车企”产业政策。

在外界眼中,戴姆勒与吉利的感情迅速升温,在2018年吉利汽车成为司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后,双方的合作关系就开始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已合作了三个项目:

2018年10月,双方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目前该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已上线运行;

2019年3月,双方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目前该合资公司已正式成立;

2019年9月,双方共同投资全球城市空中出行引领者Volocopter,持续探索并引领电动出行和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日前德国《汽车周刊》报道,戴姆勒和沃尔沃计划合作开发燃油发动机,降低研发开支。有知情人士表示,沃尔沃和戴姆勒可能会在下阶段考虑创办合资公司,研发生产纯电力动力系统。虽然双方对此事拒绝评论,但“吉戴合”的亲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本次最新的合作进展,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指出,smart品牌具有独特品牌魅力、核心价值和全球影响力,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在业内看来,吉利与戴姆勒的“联姻”也十分登对: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连续三年蝉联自主销量冠军。2020年,吉利汽车将销量目标定为141万辆。综合来看,吉利汽车旗下产品布局均衡,且高端化进程的代表领克、星越,纯电品牌几何均表现不俗,具备与戴姆勒联合打造全球车型的体系能力。

▌产品策略:微型or紧凑型?

“吉戴合”如火如荼,双方各取所需,吉利得到了戴姆勒光环下的smart品牌,戴姆勒则脱手了亏损不止的smart项目,以减轻自身日益加重的财务压力——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累计亏损达40亿欧元(约合303亿元人民币)。

那么,涅槃重生的电动smart,将如何参与竞争?

在官方公布的信息中,有一条关键内容,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紧凑型细分市场。

应当指出,smart品牌的两大定位——一是电动化,二是微型化。其中,电动smart本就是戴姆勒集团电动化进程的一部分,将与奔驰EQ、腾势共同发力系能源市场;而微型化,可以说是在吉利的参与下发生改变——向紧凑级车型进军。

盘点近几年两个细分市场的变化,2017年微型纯电动车占比高达69%,2018年下降至49%,2019年上半年仅剩26%。相比之下,紧凑型纯电动车2017、2018和2019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23%、33%和54%,市场份额逐年增长,且已经远超微型车。

这不仅是消费升级的结果,更在于“技术性补贴”的结果:微型车所搭载的小容量电池拿不到任何补贴,微型电动车遭遇断崖式下滑。

2022年以后,“吉利版”电动smart将销往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届时,哪一种车型,到底是微型电动车还是紧凑级电动车更受欢迎呢?

理想智造的“小而美”SEV项目宣告失败后,可以为国内市场的风向做一个反面佐证:至少短期内,微型电动车(尤其smart售价高昂,与紧凑级车型相当)不会出现规模增长。

但是,全球范围内,风向未必如此。

(大众ID.4续航里程分别可达330km、550km)

我们看见,对于刚刚成型的电动车,各系别车企在做着完全相反的选择: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自主品牌专注于开发包括SUV在内的大型长续航里程的车型,而日系车企则更偏好于更便宜、更小尺寸的电动车型。比如日前,丰田推出一款超小型电动车BEV,可容纳两个人,续航仅100公里。

无论如何,全新的“吉利版”smart都让外界充满想象,无论是其在全球市场的征战,还是与“长城版”MINI的对峙都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