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首都是哪里?
明朝国都在南京、北京。明朝总共有过两个都城,一开始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又将都城迁到了顺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洪武元年到永乐十九年,南京一直是明朝的都城,之后才迁都的北京,但南京的应天府作为留都依然存在。
明朝的首都在哪里?
明朝的三个都城分别是北都北京和凤阳。
明太祖朱元璋占领了应天之后,向西讨伐陈友谅,向东击败了张士诚,彻底站稳了脚跟。应天可谓是朱元璋的崛起之地,但是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想要定都他的故乡,安徽凤阳。
在永乐7年,丘福10万兵马全军覆没更让这个问题变得严峻。为了稳定明朝的统治,明成祖朱棣在永乐12年迁都北平,改称顺天。
明朝行政区划
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7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共设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
明朝首都是什么?
明朝首都开始为南京,后改为北京。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共传十六帝,朝代共计276年,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
明朝共历16帝,统治277年。此后清兵入关,建立清王朝。明亡后,其残余力量曾先后在南方建立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韩王定武政权,史称“南明”。
发展历程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即明太祖),建都南京,国号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是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大国。疆域东北初年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乌地河流域,后退至辽河流域,西界初年在河套西喇木伦河一线,后退至今长城,西北初年到新疆哈密,后退至嘉峪关,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东南到海及海外诸岛。
明初社会经济发展,扩大了同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后期宦官专政,政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明末陕北农民起义,后扩大为全国性的农民战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明朝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