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成都天府新区户口好还是龙泉户口好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天府新区户口好。
1、天府新区户口为A类。
2、龙泉户口为C类。但两地户口在学生上学方面都无法摇号主城区的学校,如果对子女的读书资源并没有太大的纠结,天府新区后肯定是比龙泉区户口好。
为什么成都天府新区不修在城北发达的成德绵经济圈,而修在南边?
以前经常去成都,不得不说,天府新区往南走是必然!
一、地理限制
金堂、青白江、德阳一线,是成都平原的核心!是国家18亿亩农耕地红线以内的地方。国土部估计审批就不会通过。而成都南边儿不同,龙泉山脉过去,全是丘陵。
并且,成都背面和德阳距离太近,对比看看现在的天府新区,成都背面无法容纳这么大的面积。要知道德阳本身就够小了……
二、经济带动
成德绵是不需要设立专门的新区,成绵高速、成绵高速复线、成绵乐城际铁路、高铁等交通非常的发达。再去看看成绵高速堵车盛况,就知道成德绵经济交流根本不用在设立新区来带动。
而成南片区不同 ,成南一向是成都经济薄弱环节。毕竟一直以来成都的经济活跃区域都是在城北区域。
成南接壤的几个城市经济活力也远低于城北接壤的德阳甚至隔着德阳的绵阳,所以就经济发展带动而言,成南设立新区更有利!
三、衔接机场
很多人收,设立天府新区,是为了让成都第二国际机场“天府机场”沿线不太荒芜。
天府机场在简阳附近,距离成都市区50公里。
虽然天府新区是2014年审批通过,而天府国际机场在2015年审批通过,但是成都人都知道,天府机场其实申请时间很早,一直在成南寻找合适的地方而已。
四、分区发展
成都各区域经济分区挺明显的,例如城北方向重工,西北向化工,城西制造业。天府新区定位是高 科技 、高新技术行业。
并且天府新区还担当者带动川南区域,联动重庆的重任。
五、拆不起和拆得起
城北发展了多年,衔接德阳,并且人口稠密,属于“拆不起”范围。连旧城改造都害怕的区域,去设立新区……
成南大都是农村,丘陵地带,拆迁成本、征地成本比城北低了很多。
别的不说,最近两年天府新区的楼盘让 成都主城的楼盘价格都不容易乱涨。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第一南边离机场近,交通是第一大优势。天府新区主要承接技术和服务类,要知道以后发展这两样是重要引擎;这些产业占地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而南边地形基本是一马平川,开发建设起来,效率会更高!而周边配套像酒店、超市、医院、银行、学校又比较完善,免除了很多后顾之忧!再来说北边,很多设施很陈旧了、急需改造,改造可是个大工程,耗时、耗钱;其次北边工厂多,环境不太好,这与新兴产业不符。所以天府新区选址南边而不选择北边!
最主要是基于用地的考虑,天府新区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如果是向北发展,必然在新都、青白江、金堂和广汉之间占领大量的基本农田,这么大的土地指标,在全省甚至全国不容易通过,而南边则多是丘陵荒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便于征收拆迁,大幅降低开发成本。
另外就产业基础上讲,当时的双流的航空、龙泉的 汽车 制造,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条件比新都和青白江更好,更容易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事实上,看这两年成都北部的交通现状、北改的落幕和德阳互通的滞后,也证明了当初的选择的正确。
天府新区是以国家的战略,首先,天府新区为副省级单位,与大体量的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市,是平起平坐的级别,全称现在应该叫四川天府新区,大部分土地都是成都的辖区,所以有的时候叫成都天府新区。
成都的主战场是在向东向南发展的,改变了成都千百年来固有的圈层城市模式,圈层城市模式在城市还为中小城市的时候,发展城市是最为经济的,但到了城市需要向更高级别的奋斗的时候,圈层城市模式的交通受到严重的制约,所以在十多年前,成都就提出了成都向东向南发展的口号,为什么要向东向南发展呢?因为成都的东南面为成都的丘陵地带,是不适宜土地耕种的,向东向南发展的好处还在于,把西边和北面沃野千里的,富庶的成都平原,留与子孙耕等等好处。
现在简阳市也回归了成都,成都更可以大展拳脚,穿越昔日的东郊龙泉山脉,成都城市的发展主战场,延伸到了龙泉山脉以东,广阔的丘陵地带,成都高新东区。
昔日的东郊龙泉山,将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从传统的圈层城市模式向一山两翼的城市模式迈进,龙泉山以西为传统的中心城区,也就是五环路以内,龙泉山以东为成都新城区,将着力打造淮州新城,简州新城,天府空港新城。
如此,更契合了成渝经济群,特别是成都和重庆相向发展,为打造中国强有力的成渝经济区圈,而埋下伏笔。成都已经在向世界城市迈进。
成都北边是成都发展比较早的区域,且位于四川经济最活跃的成德绵经济带。成都天府新区优先考虑的确实应该是城北,而最后却落户城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成渝城市群概念的提出。
成渝城市群规划提出以后,成渝城市群的定位是全国第四大城市群,要建设未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在这种大背景下,四川原来的一号工程—-成德绵一体化,开始为成渝城市群让位。而成都、重庆相隔甚远,且重庆在成都东南方向,因此,成都大力开发东南方,开始与重庆进行对接。这种情况下,天府新区落户城南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成都北上期望低于预期。
成都当然还是想往北发展的,北边基础更好,地形更好,同时北边的绵阳、德阳基础也不差,且更方便成都北出秦岭、前往中原。但是,成都以北腹地太短,德阳对成都也存在竞争关系,协调难度较大,成都往北只能到达广汉边界。这里的限制条件主要存在德阳一方,大概当时德阳也想凭自己条件成长为大城市吧。不过现在……
三,成南高新区取得巨大成功。
高新区在城南取得的成功,不仅给城南奠定了巨大的产业基础,还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并吸引了大量人口,成功把城南推向了成都的热门区域。同时,高新区的成功,也是天府新区落户城南的强心剂。
四,天府新区在南,可以有效带动川南、川中大多数城市的发展。
天府新区如果在北方,对绵阳、德阳等少数城市是有益的。但是天府新区在南方,则川南、川中等城市密集地带都会随之受益。
五,城南开发成本更低。
城北因开发时间早,城市化水平较高,再开发难度较大。而城南开发晚,大部分区域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开发成本较低。
也是这些原因,天府新区最终落户城南。后来加上成都与资阳的合作出奇顺利,简阳也为成都所代管。天府新区的地位更加牢不可破了。
原因大概有二
第一,成都以北的广汉德阳一直到绵阳一马平川,土地肥沃,这里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地,到处都是大面积的农田示范保护区。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是不容被突破的底线红线。而向南以丘陵为主,土地相对贫瘠,没有农田保护区等限制,正好开发工商业 旅游 业。
第二,成都是中国西部具有国际战略地位的城市,南向发展最有利于经广西到南海,或经云南缅甸等找到印度洋出海口,当成都找到并打通南边出海口,就意味着我国大部分海运货物可以彻底绕过马六甲直接运往中东和欧洲,航海里程大幅缩短,这对于成都乃至四川吸纳全国物流,人流,信息流都是战略性的大手笔,如果出海通道打通,将会开启一段西南地区的大繁荣时代。
其他的方面还有很多,但是这两个原因是比较重要的。
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打造成德绵经济圈喊了很多年,绵阳在做强自己,德阳在积极向南融入成都,为啥成都市要反其道而行之不向北发展?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原有的城市格局问题。成都城市格局奠定多年了,北边主要发展物流商贸产业和工业,包括自贸区也在北边的青白江,而南边主要发展高端服务业。由于北门有太多的商贸物流中心,而天府新区的定位是再造一个新成都,实际上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 科技 产业为主,两者并不匹配。如果强行在城北打造天府新区,那将要付出巨大的拆迁改造成本。
一、基本农田保护
这就要聊聊关于基本农田的事了,作为全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18亿的耕地红线绝对不让碰,“能源、粮食、国防”是国家三大安全支柱,其中粮食安全又极为关键,而成都平原是粮仓,是土地最肥沃的区域之一,不管怎么发展,作为命根子和基本国策的基本农田一定要保护好。
而相反,南边多丘陵,除了眉山、新津部分冲积平原外,绝大多数的丘陵地区并不适合粮食耕种,充分利用这些国土资源进行城市建设就是最好的资源配置。
到这里,就非常清楚了。不是因为北部不好,反而是因为太好,所以作为粮仓进行重点保护罢了。再加上和北边相比,当时南边的城市发展都不算特别好,以建设带动区域发展,这无论对成都还是对四川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是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将区域城市进行联动,既是内在需要,也是发展必由。
二、政策原因主导
天府新区最早是有北部和南部两个方案的。南部方案将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以及资阳、眉山部分地方纳入。而北部方案,则是将高新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以及彭州、广汉等地纳入,从资源利用上南部占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当时的德阳并不愿意把广汉这一沃土划出去,在这一块争论了很久,最终也就导致了南部方案从各个角度而言,都完美胜出。
除此之外,当时整个方向的调整还跟政策有关,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方向的调整、规划的调整很多都是宏观层面的。
三、地震带原因
08年发生地震以后,原本认为不会有高风险的龙门山断裂带让整个成都市政府惊醒,为了避免再次遭遇灾害,往东南方向发展成了必然的选择。西北方向成了主控方向,用来发展农业是再适合不过的区域了
四、城市化进程较早
提问者就说过:成都北边经济发展比较好。是的,成都早期就是从北边开始发展的, 这也是“北改”进展缓慢的原因,城市化发展早,随着时间推移,老旧房源就多,动迁压力也大,从成本角度考虑,宁愿另辟蹊径在无人区域进行新建,也比拆了重建成本要小好多。
最后,其实大方向很早就定了。
按照国务院1999年批复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成都城市规划的路径清晰可辨:结合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南面、东面发展空间大的优势,重点朝南向、东向拓展,进一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促进国土空间高效利用。
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科技 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
成都正北,是彭州,什邡等城市,多丘陵,配套主要是物流、商贸!而南边原本就有高新区!一马平川,配套完善,定位匹配!
天府新区,提出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新成都”,和成都成为中国第六大中心成都目标一致!
恕我直说重点是拆迁大队长被双规了,北改资金全部被新当家拿去南边去了,为了划清界限,然后城南一发不可收拾。不然其实城北也还是可以的。比如当年说的2019新火车北站竣工,再看看现在没变样,是因为换人换班子。不是当年大队长站错边成都比现在发展更合理吧大概
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谁才是成都的未来?
天府新区更有未来吧!
天府新区是国家级新区,起步也早,目前正在高速发展中;而东部新区只是省级新区,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在产业方面,天府新区已有先发优势,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总部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主;东部新区产业方面,重点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五大主导产业。
2021年10月,打磨十年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纲要正式落地。
成都和重庆共建经济圈,你细品一下。
在十年前你可以说天府新区是成都的未来,但现在,政策指向很明显了哈。
ps:我没有唱衰天府新区。
一个是过去领导所指的方向,一个是现在领导所指的方向,至于说未来,那得等未来领导指明方向。[呲牙]
天府新区是四川的未来,东部新区是简阳的未来[呆无辜]
成都5加2区域户籍优势
法律分析:
成都东部新区落户政策参照成都市统一的落户政策,包括人才落户、积分落户、投靠落户购房落户、平迁落户、技能落户等(可查阅“成都市户籍迁入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其中,成都东部新区在“人才落户”和“积分入户”两项政策上具有比较优势。
法律依据:
《成都市户籍登记服务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户籍居民户口登记服务管理。居民身份证的办理按照《四川省居民身份证管理操作规程》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户口登记服务管理是指户口申报、注销、迁移、项目登记信息变更更正,以及户籍证件管理、信息查询等。
第四条 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在经常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一个公民只能登记一个常住户口。公民的户口登记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户口登记服务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市)县公安办证中心和“成都公安一站式服务办证点”负责本区(市)县常住户口登记服务管理工作,市公安办证中心提供五城区及高新区、天府新区常住户口登记服务。
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协助做好集体户口登记服务管理工作。
第六条 户口登记项目信息应当完整、真实、准确。公民户口登记项目信息发生变化或有差错的,应当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及时向公安机关申报变更、更正登记。
第七条 户籍业务办理必须开展人像比对;相关证明材料必须扫描上传;申报人必须确认签字;满十六周岁必须采集人像。
公民申报户口登记时,应当对居民户口簿登记项目进行逐项核对,有错误的,应当提出更正;确认无误的,由申报人在业务确认单和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问下最近中新网、新华网这些全是在说天府新区的未来,落户在天府新区好吗?
从天府新区开放购房资格到今天,CBD已落户中铁中冶,中交,中建这些国字号企业,年初中海天府里二批次开盘就售罄,这个区域的价值不可估量
还有兴隆湖成都科学城撑腰,落户的全是科研产业,最大的项目应该就是独角兽岛和紫光天府芯城了
紫光都带来了核心科技,还规划了“三院两云”
这边“成都第二个市中心”感觉都快成了,落户肯定是不错的选择撒
四川天府新区发展怎么样了?未来如何?
一是容纳新的产业布局,跟高新区做一些区分,按成都的人才资源与产业资源,是有能力支撑天府新区的商业布局。现在成都的创业创新不是玩虚的,有很大一拨人才做得相当不错,包括从北上广深回流的企业,数量也不少。
二是五城区与高新区的人口容量已经有限,现在高新区中和版块、大源版块,就是后起来的几个地方,都已经很拥挤,堵车很严重,像我住的小区里,停车位基本上已经饱和,大量车辆只能停到小区外面,5年前入住率可能在三四成,现在基本上是9成以上,包括出租的。
三是成都的吸聚效应很明显,不仅是川内有8000多万人口支撑,还有大量回流的,以及对西藏、陕西、贵州等地都有吸引力,外地人的数量最近几年都在增长。还有净人口流入,成都一直是保持可观的增长。天府新区新修的楼盘,吸纳了不少新进入人口。
可以这么说吧,以前的老城保持着传统与安逸,而现在的新城,完全是外向型扩张。
哎,说了又要得罪人:天府新区虽然不至于凉凉,但是确实除了房价提前起来了,其他基本为零。
详细的太多太冗长,就给大家从三个方面简单说一下:
1 天府新区规划与实际完成的理论可能性
2 中途有几个变化点
3 全国新区发展历程
1 天府新区规划与实际完成的理论可能性
01 区域面积: 天府新区由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共同组成,规划总面积为1578平方公里。其中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包括了成都高新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津县、简阳市的部分地区; 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包括了彭山区、仁寿县的部分地区。天府新区是19个国家级新区之一。
02 战略规划: 一中心三城,天府中心、西部博览城、成都科学城、天府文创城
发展定位:以公园城市形态,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在国家级新区中提档升位,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作用为基准目标,努力建设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
03 发展目标: 据2015年版《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规划四川天府新区2020年总人口3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20万人;2030年总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80万人。
这是第一点,简单介绍了天府新区发展规划和目标,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人口来填,人口起不来,一切都是瞎扯淡。
咱们来看下成都近几年人口流入情况:
成都最近几年的人口流入,按照夸张一点的说法,也就是每年30万人的净人口流入。如果按照天府新区的规划,2030年要达到500万人的规模,就算每年成都都按照这个人口净流入,并且全部流入天府新区,也才能勉强完成规划。
就问一句话:你们觉得成都的人口流入,能有多少进天府新区?
2 中途有几个变化点
01 一个地方发展好不好,某种意义上来说,限购的程度就能代表
高新和天府是不能互买的,高新是成都限购最严格的地方,来成都的,只要有条件和资格,没有谁不想入住高新区的。原本的天府新区也是如此,但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五个主城区,高新区,高新西区的人都可以购买天府新区了。
诸位可以想象,这个转变的背后,蕴含的意思。
02 天府新区目标的转变
最初: 再造一个成都的雄伟口号,天府新区将形成“一带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布局八大产业,将着力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 高端服务业和新技术、新材料等。
最新:做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节点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人城境业高度融合的公园城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的增长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诸位仔细区分,这里面少了什么?变了什么?透露着什么?
03 东部新区的成立
东部新区和天府新区,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天府新区是试点,东部新区借鉴其经验;东部新区是基础,天府新区是后续。
但是从资源和政策上来说,两者是同生竞争的关系,这点也毋庸置疑。所以道理就明白了。
04 GDP的增速
额,这个数据,观察员没有找到,哪位友友找到了,可以评论里发一下。虽然没找到,不过结果可以预估。
3 全国新区发展历程
01 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成功者寥寥可数
全国目前总结有19个国家级新区,除了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其余的好像貌似也没有听到比较成功的。
02 发展10年的高新区和发展10年的天府新区对比
98年开始筹建的高新区,到12年其战果辉煌:
2012年,成都高新区完成产业增加值878.9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0.2亿元,增长32.1%;实现工业总产值2230亿元,成为全省第一个过2000亿元的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568.5亿元,增长16.1%;财政总收入251.16亿元,增长15.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71亿元,增长38%;到位外资16.15亿美元,增长34.8%;区内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5家,占成都市的52%;聚集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知名企业120余家。
10年提出的天府新区,到现在说老实话,好像还没有拿得出手的。
一般来说,每一个新区的发展,基本要10年或者以上,才会优势明显突出。但是恕我直言,目前的天府新区,唯一比较突出的就是,房价直追高新,锦江和青羊。
如今要说四川最风光的城市非成都莫属,但是成都也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发展很好,成都发展最好最快的地方又是城南地区,这个地方就是天府新区。如今天府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成都的增长极,从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地,如今再来这里早已改头换面,一年一个样,而且发展还在高速进行之中。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以上,2025年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目标。
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计划将要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定位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距离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仅51.5km,如今这座机场正在大力建设之中,飞行区等级为4F,设计旅客吞吐量为4000万人次,远期将建设6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126万平方米,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需求。到2020年成都即迈入双机场时代,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天府新区主要涉及成都市的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区、双流区、龙泉驿区、新津县、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区、仁寿县,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天府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水系发达、生态宜人,拥有三岔湖、龙泉湖、龙泉山“两湖一山”、岷江等自然生态资源。2020年天府新区总人口350万人。
如今天府新区天府新区核心区拟规划中学52所、小学94所、幼儿园157所,平均每个街道拥有不同类型的优质学校数量为4.5所,优质教育学校覆盖率达到84.38%,覆盖率居成都市前列。成都天府七中、成都天府四中、成都天府九中都在建设中,在2017年到2022年未来这5年时间里,新区将布局规划130余所学校、幼儿园,投资逾百亿,将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名优教师,坚定实施素质教育,教好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自主又可持续的发展。
在医疗方面,2020年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2025年左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分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天府新区医院一期、省人民医院高新分院、天府新区大型综合医院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到2035年天府新区、高新南区将成为我市优质医疗资源新的富集地。未来将建设成为西部医学中心。
交通上,天府新区范围内建设的线路包括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18号线。新增了3条轨道交通,主要目的是联通天府国际机场、天府站和成都主城区主要交通枢纽。还有6条铁路客运专线通达天府新区内外。成资城际铁路、成自泸城际铁路、成昆货运外绕线客改铁路,并预留北向引入西成客专。
成都如今已是新一线城市榜首、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全国前十,走在天府大道,两旁全是高楼大厦,作为天府新区发展势头肯定会很好。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评论。
天府新区是副省级行政单位,对标浦东新区。在规划上吸取了 历史 城建经验,快速路,地铁等交通设施都很大气,城建景观等看到了深圳/上海的影子。目前重要的政府机构,央字头企业,金融/ 科技 园区,学校,医院,商用住宅都有序的在规划建设。如果政府持续当前的投入,未来5-10年成都最宜居的地方一定是天府新区。
天府新区总体定位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与 科技 创新高地,以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其五大核心功能包括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步规划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鹿溪智谷、天府中心和成都科学城起步区,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型增长极”;到2035年,基本建成天府新区核心区,经济总量站上万亿级台阶,成为内陆开放经济新高地;到2050年,全面建成天府新区,成为最具产业活力、最具城市张力、最具人文魅力的新极核,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的生态新城。
在天府新区的产业规划中,着重规划了电子信息、 汽车 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金融六大产业增长极和生态建设。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天府软件园区自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经吸引了包括IBM、NEC、GE、新电、华为、阿里巴巴、腾讯、WIPRO、DHL、宏利金融等近25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在 汽车 制造方面,大众、沃尔沃、丰田、吉利等众多世界驰名的 汽车 及工程机械产业巨头在成都经开区聚集;在新能源方面,双流西航港开发区已发展为国内技术路线最齐、产业链条最长、发展潜力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在新材料方面,天府新材料产业园区已成功引进韩国SK、美国JM、中材集团等新材料工业项目超40个,协议投资百亿元;在生物医药方面,双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依托天府新区建设,未来将大力打造西部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德国拜耳、恩威集团、修正药业等知名医药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在金融产业方面,随着成都高新金融总部商务区日渐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驻;在生态宜居方面,天府新区气候温润,水系发达,拥有三岔湖、龙泉湖、龙泉山“两湖一山”和众多湿地生态公园,在规划中充分体现了生态建设。
综上说述,天府新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成都是国家六大中心城市,新一线首位城市,一座城市,两个国际机场,在中国只有上海,北京,成都,你说成都是十大城市吗?
成都是中西部最大的城市,驻蓉领事馆在中西部最多的城市。昨天又北京城市论坛上,成都又被评为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第一名。成都有太多的第一,有太多的让人羡慕嫉妒恨,但真没办法,这个成都的地理位置有关,也与成都的拚搏不无关系,现在的成都交通四通八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早已成为过去式。
成都位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腹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旱从人,是一座不知饥馑的城市,千年灌溉工程都江堰,滋润着,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
为保护土地肥沃,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留于子孙耕,现在的成都,在向东向南发展,因为成都的东南方向是丘陵地带,更适合城市的发展,所以天府新区应运而生。未来的成都,一市两核,在天府新区再造一座产业成都,经济不可限量!
天府新区算是成都乃至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房价位居全市之冠,达到两万元每平米左右。
在规划上属于城市东进南拓的重点区域,也是发展的核心,相当于再造一个成都。
同时天府博览城,科学城,新川 科技 园,天府软件园等重大项目和配套为其注入了发展动力,也是成都写字楼,新兴产业,孵化创业最密集的区域。
未来的天府新区或许是龙泉山东侧和现成都城区的新中心。
新区,是个新的发展理念,其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对这个概念,新朋老友,都需要一个个谨慎的检索,一个个深思熟虑的认识,一个个全新的规划…这是非常正确的:前进重要,但方向更重要。
新区,要解决什么 社会 发展问题?应该解决什么经济发展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中,与蓉城如何协调?…与乐,宜,雅如何协调?新区与成渝经济圈城市群如何协调?怎样为成渝联合云贵桂,共同向南,形成南向新战略做出贡献?…为构造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贡献智慧与力量。
对一些落后的观念,应该摒除,千万不能以为,有了些大型超市,就可标识为“中央商务区”,有了些储蓄网点,就说是“高端金融区”…这些,都是泡沫,一吹就破。
目前的思索是理性的,也是必要的:不能再以地产的发展蒙蔽了眼睛了,这不是设立新区的初衷,也不能持久
新区,也要认真思考,能否在“无人驾驶”、“大数据下的新城市”、“医疗技术中的AI”,…甚至”中国芯″,甚于成都舒适背景下的“康养产业”…等新经济态中占有一席之地。
蓉城,在自身 历史 的经验下,也加入对新区的想象,提出了“东进、西控、中优、北改、南拓”的十字方针,这个规划的五个方面,都必须与新区很好融合,尤其是温、双、蒲…与之的融合,更应该是真心实意的,也就是说,未来二十年,无论是新区引领风骚,还是十字方针下的蓉城扛起大旗,梦想中的“成渝向南”的丰功伟绩,都是新区、成都的胜利,更是四川的胜利。
不看好,成都主城千年 历史 才几百万人口,天府新区规划600万常住人口,乐观一点20-30年,上不封顶。再造产业成都,现在到处都是产业新区,西咸,两江,滨海,浦东……这些都有挤出效应的。我相信天府新区GDP会迅猛发展,快于成都,不过其他地方也在发展,不一定能有多大作为。
从发展角度来看,你认为选择落户成都哪个区比较好?
目前郊区新都郫县还稍温柔一点,如果主城区的话成华和金牛相对温柔点,不过这不影响你落,除了高新区必须本区户口才能买以外,其他区是可以交叉购买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买高新区的房在任何区落户均可,如买高新区房则必须落户高新区。
如果你户籍在这11区之一(锦江、成华、金牛、青羊、武侯、郫、温、龙、双、新都、高新西区),那么你可以在成都的任何地方买法(除了天府新区和高新南区)
温江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绿化度高。且学校、医院众多。而成都老五城区,很多地方街道是几十年前建的,拥堵难行,环境较差,我原住青羊区,最近才搬到温江区居住。
对于年轻人来说压力太大了,龙泉有阳光城之称,离主城有地铁,上班族可以考虑,有车一族随便任性,环境好,配套慢慢就跟上了,郫都区规划太乱了,温江光大大道周边房价一点也不便宜,西控政策,基本上就这样了。
当然现在很多大学生选择落户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经济开发区,除了工作地点在此处居住方便外,这些地方属于国家级新区,后期开发不断完善,潜力巨大,
就业角度:商业 服务业就业的话选择二圈层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基本二圈层都通地铁,房价性价比高郫都区 新都区 温江区都可以,工厂管理人才就业的话,可以选择郫都区(高新西区)双流区这两个区域制造业较多,尤其是郫都区(西区)大企业最集中!主城区我不推崇
如果工作地点稳定,当然是在离工作地点近的地方安家好
要么2-3环也可以的。交通便利,去一环方便,到3环外的其他地方也很方便。
如果这些条件都不满足,在成都其他区有房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