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VS成都 谁是中西部最强势省城?

落户成都和武汉(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哪个好)

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私下多个场合,双城互相“对标”已成常态;成都市发改委的内部记事板上,武汉每季经济数据在列。而武汉政府常务会上,成都也多次成为关注重点。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周慧

除了北上深,创业下一站,去成都还是武汉?

武汉和成都,作为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两个省会城市,因经济体量相当,成为直接较量对手。两地早年从对比GDP,到现在比“创业”,争夺创业第四城、通航第四城的称号。

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私下多个场合,双城互相“对标”已成常态;成都市发改委的内部记事板上,武汉每季经济数据在列,而武汉政府常务会上,成都也多次成为关注重点。

近日,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都定位之一表述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再次触及了武汉神经。自2012年,武汉就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目前仍是“十三五”期间的地方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起,成都和武汉先后跃升中国经济总量10强城市之列。其背后重要原因是,内陆省会城市因其政治中心地位、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好,成为产业转移重点地区,并带来区域经济版图中地位的上升。因而,这两个人口均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的发展,也是观察内陆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的最佳样本。

21世纪宏观研究院拟通过经济体量、产业结构、创业氛围三个方面,就成都、武汉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六次GDP位次更替

近日,国务院还批复同意四川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当天有湖北统计局官员即在朋友圈转发新闻,并评论:成都GDP要超过武汉了。

武汉人对成都的关注程度,不是一日练成的。岁末年初,地方经济统计数据出来后,两城GDP数据长期不相上下,在官方内部的会议上,以及地方媒体的报道,都会把两城市的经济数据对比列出来讨论。

在武汉前市长唐良智履新成都市长后,两地对比更具话题性。在2016年的两会上,有媒体写出“‘前武汉市长’唐良智:力争让成都超过武汉”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

1990年至今,两市GDP出现过六次排名的更替。事实上,由于两市的经济总量常年差距在200亿元以内,往往是一两个大项目投产便可改变位次。

如2008年武汉因东风本田达产和富士康投产,GDP超越成都。之后成都亦发力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

先后引进了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富士康、仁宝、纬创等5大产业项目,于2011年实现了对武汉的超越。

2014年武汉市主要领导公开表示,要将成都作为赶超目标。当年,汉蓉GDP均过万亿,武汉以12.88亿元的优势超过成都。2015年武汉保持了这一格局,其GDP为10905.60 亿元,高于成都100亿元左右。

此次成都新代管的简阳市,2015年GDP为401亿。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2016年,成都GDP预计会超过武汉。

谁是创业第四城?

除了GDP的较量,近期两地的竞争还体现在争夺“创业之城”——都自称为“创业第四城”。

清科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报告提出,除了北上深及东部沿海地区以外,近年来风投机构的投资热点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国创新创业的版图,基本形成了北上深加成都、武汉的“3+2”格局,成都和武汉是新生的两支力量。

在打造创业环境上面,汉蓉都不遗余力。2015年,成都转、改和新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近80家,新引知名孵化机构近20家,已建成55个众创空间

目前,武汉共有各类孵化器217家,孵化场地总面积逾920万平方米,建有大学生创业特区72家。另外,武汉全面推进“青桐计划”,吸引大批大学生创业。

据统计,2015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4.86万户,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9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6545.9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8个百分点,新增科技型企业11032家。

武汉方面数据显示,武汉2015年全年新增工商登记市场主体12.57万户、新增创业人数2.73万人。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从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上来说,成都比武汉高很多,说明成都创业的活跃度比武汉更高。

在新一轮互联网创业大潮中,二线城市创业的一个难题,就是缺少龙头互联网企业带动,另外找人难。从城市的产业和人才结构对创新创业有重要影响。

从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对比来看,2015年,成都的一、二、三产业机构比为3.5∶43.7∶52.8,武汉结构比约在2∶48∶50。

相对来说,武汉的工业重镇特征更明显,从2011年到2015年工业产值数据来看,武汉持续领先成都,以武钢、东风汽车等为代表的央企国企,成为武汉的经济支柱。在新型产业领域,武汉的光电子和生物医药发展较好。

成都在三产方面有绝对优势,其中,旅游人数和总收入长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互联网产业也实力雄厚,2003年,英特尔落户成都,带动整个产业链,随后汇聚了戴尔、富士康等电子信息产业入驻。

单从产业结构来看,在互联网创业方面,成都的产业基础更优化。但是从人才和科研优势来看,武汉更具优势。

成都共有高校56所,在校大学生超72万。而武汉常住人口1012万,而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18.33万,占常住人口的10%以上,占全国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的4.78%,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目前,武汉地区集聚普通高校79所,各类科研机构778家,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2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两院院士58名。

但21世纪宏观研究院调研发现,武汉的问题是,很多毕业生不愿留汉,很多武汉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反映,本地难以找到所需的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高端应用型人才更是紧缺。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评价一个城市的创业环境,需综述各种城市特质。当下,创业大潮还在波涛汹涌,水退下后,武汉和成都还有留下哪些优质项目,然后才能真正判断谁是创业第四城。

城市营销成都领先

成都与武汉相比,不得不提的一个强项是:城市营销。一个佐证是,成都的城市营销的案例,写入了很多城市营销的论文和教案。

2008年以后,成都市政府跟国际知名公关公司合作,策划包装了系列城市营销活动。至今,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聘请专业国外公关公司为政府做营销方案,还并不是常态。

成都城市营销的一个著名案例,是在《功夫熊猫2》的电影中大量植入成都元素。据公开报道,“熊猫攻略”背后,是成都市政府与制片方,两年时间的大量视频会议、邮件、对接协商等沟通。

另外,成都拿下《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的举办权。每一届活动,都会吸引到数百名全球政坛领袖和全球500强CEO齐聚成都,既提升了成都全球知名度,也利于吸引外商投资。

从全球知名度以及城市美誉度来说,武汉跟成都还有不小的距离。以会展营销为例,武汉市商务局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成都市博览局有80人,而武汉市会展办内设在商务局,只有几个人办公。武汉会展专项资金每年2000万元,而成都是8400万元。

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哪个好

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都是中国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科技产业重镇之一,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优势。

成都高新区是中国西部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拥有完备的产业链、良好的政策支持、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该区域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落户。

武汉光谷则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硅谷式创业创新区,是中国最知名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武汉光谷拥有国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如华中科技大学等,人才资源雄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成熟,逐渐形成了产业多元化、特色鲜明、完整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综上所述,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各有其优势,选择其中之一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您是想从事互联网行业,那么成都高新区可能比较适合,而如果您是想从事生物、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那么武汉光谷则更有竞争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老了,想把户口从武汉迁移到四川,成都双流区,行吗?

你多老了

如果已退休了

想迁回成都就很困难了

退休老人好像只有投靠子女一种方式迁户口回成都吧

详细的你可以去成都人事代理网查查政策看

中西部竞争激烈的成都、重庆、武汉,谁更有潜力?

现在经济水平越来越提高,所以很多事情都存在一个竞争,当然经济方面上面的考虑一定是首要位置,那么,中西部竞争激烈的成都、重庆、武汉,谁更有潜力?

其实三个地方可以说都是发展比较好的城市。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其实是一个佼佼者,是领先于很多西南部的城市的,我们要知道四川省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而作为省会城市的成都也是能够在所有的城市里面排的上号的。

众所周知,四川省整个社会的经济还是算中上等的水平,而成都的发展则是超出了全省的水平,并且能够与其他的直辖市进行比较。当地的旅游业还有其他一些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本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成都经济水平的提高。其实四川成都是一个比较慢的生活节奏,很多人会选择到这个地方进行养老或者是度假。这个地方,他们的房价以及工作机会还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到成都去闯荡,见识世面,希望有更大的一个工作机会和工作机遇。落户成都和武汉(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哪个好)

而重庆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它的发展也绝不仅仅赐予其他的地方。由于经济重心一直都是在重庆,所以他的整体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四川,重庆他们都是属于山城,所以说他们的交通相对于平原来讲会有一个更大的起伏。当然,现在的发展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落后,所以交通这方面不会成为阻碍他们发展的一个方向,相反,这恰恰会成为他们的一个优势特色。能够更加拉动经济的增长。我们知道这两个地方算是整个四川发展最好的地方了。而且这他们的思想足够开放,也足够开明,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非常乐观的。再加上国家对于西南地区的大力扶持,将这两个地区的经济以直都能够保持稳定上升的节奏,并且能够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落户成都和武汉(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哪个好)

而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省会城市自然是不容小觑的。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更是让我们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的伟大,不仅人民伟大,而且城市也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武汉作为一个高校之都,从来都是被大家认可的,这个地方教育资源极其优越,很多的一本重本学校都是位于此。武汉的发展一直都是佼佼者,他的经济水平始终都是在于其他省会之上,再加上他作为经济开发区,他有他独特的经济优秀,而且国家重点扶持他的发展。希望能够以他为中心点,带动周边的地区的发展。落户成都和武汉(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哪个好)

所以对于这三座城市,哪座有发展潜力,其实各有各的优势,我想在今后国家的支持下,每座城市的发展都应该是直线上升的。

在武汉、南昌、杭州、苏州、成都等城市中选择一个定居,你最理想的是哪个?

真要说起来想选哪座城市,有一个很俗但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因素,那就是:钱。取决于你有多少钱。如果你很富有,那么,每一座城市你都会生活得很惬意。如果你的钱包有点瘪,相信我,每座城市你都会生活得不自在。这不是什么金钱论,除非你去终南山隐居,不然就绕不过这个话题。

这也就带来第一个结论,去一个最能让你赚钱的城市,能够让你尽情发挥自己才干的城市,能够让你寻找到自己价值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才会是最理想的。我们不用去谈什么天才级别的人物,就说说普通的高校毕业生,你的所学专业在哪座城市最有发挥余地。比如说,杭州的民企、苏州的外企、武汉的国企,你最想去哪里?或者说,你能去哪里?

落户成都和武汉(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哪个好)

再来说说吃住的问题。杭州房价较高,再高下去很多人就买不起了。相比之下其他几座城市房价会低一些,但问题不在于房价高低,而在于你买不买得起。有房子,人会轻松很多。没有房子,人会很累,没有归属感,事实就是如此。要知道,炒房是炒房,住房是住房。

住的问题解决了,就要研究吃的问题。武汉、成都、南昌都能吃辣,不会吃辣的就不要去了,去了你最终也会吃辣。但成都的是麻辣,武汉的是干辣,南昌的是咸辣,这种饮食习惯跟当地的气候、物产有关。要是你爱吃甜,去苏州吧,甜死你!口味要是清单的,就去杭州。当然,现在大城市里各地美食都有,你都可以找得到。大不了自己做嘛。

落户成都和武汉(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哪个好)

再说说气候条件。成都居于平原之上,气候条件相对会好一些。武汉夏天比较热,但这几年已经被杭州超过了。南昌、杭州、苏州江南一带雨特别多,有时候一场雨能下一个月。每到梅雨期,就是检验大家内裤库存够不够了。如果你受不了这种整天湿漉漉的感觉,那么,还是选成都、武汉最好。而且,江南三城都是过完冬天直接入夏,春秋时间相对较短,但台风多。相比之下,武汉容易发大水。

再说说当地的美景。苏杭不必说了,什么叫天堂,看看苏杭就知道。就现在来说,杭州的自然山水资源还是在全国首屈一指的。苏州老城区很有味道,开发区就算了。武汉的城市布局,有些人可能会不大喜欢,觉得就是个大镇,巨大的镇,但可以看樱花,可以看大江,挺热闹。成都也一样,旅游资源丰富,人美景美的地方。南昌相对名气要小些,城市建设也落后于其他几座城市,赣江水太浑。但这几年也在努力。

落户成都和武汉(成都高新区和武汉光谷哪个好)

再说说与人打交道。杭州这座城市包容性比较强,1000万人口的城市土著占比不是太高,是这两年人才流入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这反过来说明这座城市年轻有活力,就像深圳那样。杭州也是最早普及移动支付的城市,很多东西可以在杭州尝鲜。苏州外来人口也多,大多苏北、安徽而来,你要是这几处来的,很容易找到老乡。相比之下,武汉湖北人最多,成都四川人最多,南昌江西人最多,当地本土文化氛围更为浓厚。最后说一句,这五座城市都是英雄的城市,无论你在哪座城市,你都将以她为豪!

说个实话,武汉这城市怎么样?跟成都谁强点

武汉与成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武汉与成都在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

等方面十分相似。成都是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是西部

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

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09年,在全国19个副省

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GDP 排第9位,成都排第10位。

一、武汉与成都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与成都的主要经济指标各有高低。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 平方公里,小于成都的12121平方公

里,但武汉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大于成都的439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成都的1286.60 万人少376.60万

人。武汉户籍人口835.55万人,比成都的1139.60万人少304.05

万人。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 亿元,比成都的4502.60 亿元多

117.58 亿元。其中,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 亿元,比成都

的2233.00亿元多95.98 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 亿元,比成都的4895.86

亿元多136.32 亿元。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长期领先成都,

但差距逐步在缩小。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 亿元,比成都的4025.89

亿元少1024.79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 亿元,比成都的1949.95

亿元多214.14 亿元。武汉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国内贸易

领先成都的优势在不断扩大。

武汉进出口总额114.73 亿美元,比成都的178.60 亿美元少

63.87 亿美元。成都进出口贸易长期领先武汉。

武汉实际利用外资29.35 亿美元,比成都的27.97 亿美元多

1.38亿美元。成都外商投资逐步赶上武汉,差距缩小。

武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 亿元,比成都的387.50

亿元少71.43 亿元。近几年两市差距有扩大趋势。

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比成都的18650元

少265元。两市差距在不断缩小。

武汉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 元,比成都的7129 元多32 元。

武汉首次超过成都。2008 年,武汉6349 元,成都6841 元,少

成都492元。

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2007年6 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同年12 月,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市

都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武汉和

成都经济发展各有特点,与武汉相比,成都在以下4个方面尤为

突出。

一是集中度高。成都积极深入推进“三个集中”。1、 工业向

园区集中,提升了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2003 年推进城乡一

体化以来,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推进了食品(含烟草)、

医药、机械(含汽车)、 电子信息、冶金建材和石油化工六大重

点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定位更加明确,

工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到2009年,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共 落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5 户,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871.64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68.2%,比2005 年提高12

个百分点。2、农民向城镇集中,优化了城乡结构,加快了城镇

化的进程,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居住,成都累计有20.30

万农民转变居住生活方式实现集中居住。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

中,加快了土地集约化进程。新增耕地流转面积59.3 万亩,农

用地流转面积达303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7%,其中耕地

流转面积达到22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7%。

二是经济活力强。2009 年,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 2389.10

亿元,武汉1852.43 亿元,多武汉563.67亿元。成都民营经济增

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53.1%,武汉40.6%,高武汉12.5 个百分

点。成都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15.9 亿元,占GDP 比重为

38.3%,武汉500.11亿元,比重10.8%,高武汉27.5个百分点。

成都 拥有四川汇源集团、科创集团、宏达集团、川开集团、成

都昆仑集团、成都中央花园等一批著名的民营企业,其中迈普公

司已成长为中国主流的路由器供应商和网络综合解决方案提供

商,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和 地区。占据了国内中低

端市场12.3%的份额。2009 年,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5.9

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2173.0 亿元,武汉 1465.74 亿元,

多武汉707.26亿元。成都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4.0%,

武汉48.8%,多武汉5.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已成为成都的 投资

主体。

三是开放力度大。2009 年,成都实际利用外资27.97亿美元,

增长24.6%,新签约富士康、马士基等228个重大项目,新引进

德国邮政、埃森哲等世界500 强企业9 家,进入成都的外资每

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INTEL、西门子、丰田、泰科电子、

卡特彼勒等141 家世界500 强企业在成都投资办厂或者设 立办

事处,全球研发中心有上百家。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

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

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 等都有长足发展。2009年,

成都与世界81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进出口总额

178.6 亿美元,增长15.4%,武汉114.73 亿美元,多 武汉63.87

亿美元,其中,出口105.0 亿美元,增长15.5%,成都出口加工

区综合排名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有7个国家在成都设立了领

事馆,与法 国的蒙彼利埃市、日本的甲府市、美国的菲尼克斯

市、加拿大的温尼伯市等11个国家的14 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还与五大洲34 个国家的7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成都已加

入世界城市联盟。荣获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

四是生活环境优。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

24 座历史文化名 城之一,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历史文化厚重,

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成都市通过旧城改造、东郊工业区结构

调整、畅通工程、水环境治理、绿化工程、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

等“六大工程”,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成都市先后被授予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中国最

佳管理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

游城市”等称号,使成都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焕发了新的生

机。2009 年,成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 天数315 天,空气质

量优良率86.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2%,城市

气化率94.0%,市区污水处理率88.5%。城镇登记失业率低 于

3%,率先在全国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和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城镇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

高22.5%和28%以上,农村 五保对象最低供养标准提高53%,

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100%,覆盖面居全国前

列。扩大了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保障对象准入水平由家庭 年

收入4万元调整为5万元。提高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发放标准,

开工建设廉租房1.15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5万户。2009

年,成都获得新中国 成立60 周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低

碳中国贡献城市”。

三、成都经济发展的启示

武汉与成都比较,既有自身的优势,同时在一些方面也有较

大的差距。武汉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加快

经济发展。

一是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2009年,武汉民营经 济增加

值占GDP 的比重40.6%,低成都12.5 个百分点。因此,武汉要

下大气力激发民间投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要加快所有制结构

调整,努力形成各种 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要进一步推进全民创

业,培育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提高创业本领。创新财 税

金融服务支持全民创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优化

投资创业环境,让广大创业者愿意投资,能够发展。

二是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武汉历史上对外开放也有 过

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外贸易落后了。武汉

与成都同为内地特大城市,地理区位不比成都差,理应有更大的

外贸优势。因而,要抓住机遇,积 极承接国际、国内“两大”转

移。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要围绕支柱产

业、新兴产业招商,大力引进支撑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要

积极吸 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汉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

总部。延长武汉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汽车及零部

件出口基地、服务外包基地、武汉出口加工区 建设,努力扩大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软件外包等服务贸易。增强

城市口岸功能,拓宽国际经贸合作空间。

三是进一步提升生活环境。要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 络

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内交通畅通能力,全面实施“疏堵

保畅三年行动计划”,塑造城市新形象、新亮点。完善公共交通

系统,推进出行方式转变。优化公 交线网,完善智能交通系统。

加强交通管理,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破解城市道路交通难

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市容环境。努力实现城市整洁、

有 序、美化并向特色、生态、宜居提升。立足于确保公益、促

进均衡,激发活力、提高水平,加快建立完备的社会事业发展体

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立足武汉实际, 创新机制,突出关注

弱势群体,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坚持保基本、

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

的申报、审批、 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制

定实施动迁安置房政策。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