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天澜成都升值大不成都落户条件是什么

成都是近些年发展比较快速的新一线城市,房价自然也是比较高的,特别是18年推出了限购和摇号政策之后,很多的朋友都盲目的想要在成都买房,认为在成都买的房子都是可以升值的,但其实不是,在房价上涨之后,政府为了稳定房价,推出了一系列的房产管理办法,那么在成都买房升值的话,房屋的位置就很重要了,今天就来讲一下海昌天澜成都升值大不?成都落户条件是什么?

海昌天澜成都升值大不

现在政府大力建设天府新区,所以这里的房子升值空间还是很大的,可以投资哦。碧桂园海昌天澜位于麓山大道二段59号,属于天府新区,在这个区还没成立的时候,这边是比较荒芜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当时这边的房价是比较便宜的,大概在14000元每平米。该楼盘的房屋是双拼别墅,建筑的面积是248平米-258平米的,面积不是很大,居住在这样的别墅十分的温馨,周边的环境十分的优美。

成都落户条件是什么

1、在成都市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房)面积在70平方米(记者备注:现已调整为90平方米)以上的市外人员,可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但迁入人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上年度我市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水平。

2、在成都市一次性付款购买总价40万元以上的商业用房、用房、工业用房或其他非住宅用房的市外人员,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3、参与成都市灾毁农房联建或在成都市获取使用流转农用地5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4、在成都市范围内从事个体经营、兴办私营企业的市外人员,向成都市税务部门连续2年累计纳税3万元或1年内纳税2万元,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5、在成都市暂住满2年,已经在成都市以用人单位员工名义或以个体名义不间断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申请办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式到来 这些城市最受益!

?本文系原创文章,首发于同名公众号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

“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式到来。

4月8日,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这意味着,“零门槛落户”从中小城市扩容到大城市。城市人口新一轮洗牌开启,哪些城市有望跻身其中?

01

“零门槛落户”时代正式到来

零门槛落户,不是第一次出现。

一年前,2018年3月,发改委发布通知,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的大门从中小城市开启。

如今,时隔一年之后,发改委下发文件,正式取消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大城市的落户限制,放宽500万以下人口的大城市的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零门槛落户从中小城市扩容到大城市,80%以上的城市都将被覆盖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发改委出台《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除了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要放宽落户限制。

显然,“零门槛落户”已是大势所趋,在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户籍将不再是阻碍人口流动的门槛,抢人大战无疑将会更加白热化。

事实上,省会城市的“零门槛落户”第一枪已经打响。

2019年3月,石家庄率先取消落户限制,不再设置任何障碍,只要凭借身份证和户口簿即可落户。

紧接着,4月初,杭州升级人才政策,全面放宽落户限制。大专以上学历可零门槛落户,再度将抢人大战推向高潮。

零门槛落户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城市人口流动形成新一轮洗牌。

02

中国城市层级:

谁是大城市?谁是特大超大城市?

根据发改委文件,2019年将全面取消I型大城市的落户限制,全面放宽II型大城市的落户条件。

那么,在中国的城市层级中,哪些城市属于中小城市,哪些城市属于I型大城市?哪些城市属于II型大城市?哪些城市又是特大超大城市?

先说明一点,衡量城市层级,看的不是全部的市域人口,而是城区人口。这里的区别在于,市域人口是就全市所有常住人口而言的,而城区人口则只包含市辖区的城镇人口,下辖县镇不在其中,农业人口也不在其中。

根据中国城镇层级标准,以城区人口来衡量,1000万以上属于超大城市,500万以上属于特大城市,300万-500万之间属于I型大城市,100万—300万之间属于II型大城市,100万以下,属于中小城市。

这是2017年全国主要城市的人口层级分布:

不难看出,目前全国超大城市只有北上广深,特大城市则包括武汉、重庆、天津、成都、武汉等10个城市,I型大城市则包括西安、哈尔滨、青岛、长春、济南等13个城市,II型大城市则包括乌鲁木齐、石家庄、福州、珠海、兰州等65个城市。

超大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特大城市(城区500万-1000万):武汉、重庆、天津、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

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300万-500万):西安、哈尔滨、青岛、长春、济南、大连、合肥、昆明、太原、厦门、南宁、苏州、宁波。

I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100万-300万):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南昌、珠海、无锡、兰州、洛阳、惠州、温州、呼和浩特、唐山、佛山、海口等。

由此可以判断,除了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其他城市均可放宽落户限制。

武汉、重庆、成都、南京、杭州等地可放宽落户门槛,青岛、长春、济南等城市则可全面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而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南昌、珠海、佛山等地则可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03

哪些城市有望“零门槛落户”?

在二线城市里,石家庄已经打响”零门槛落户”的第一枪。

石家庄为何敢去尝“零门槛落户”的头啖汤?除了抢人和稳楼市的双重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石家庄常住人口虽然破千万,但城区人口不足300万,属于II型大城市,符合“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城市要求,零门槛落户可谓名正言顺。

除了石家庄之外,还有哪些城市符合这一标准?

根据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要求,全国共有65个I型大城市符合这一要求。

这其中,包括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南昌、海口、呼和浩特等二线省会,也包括无锡、佛山、常州、烟台、珠海、温州、洛阳、唐山等强经济城市,还包括以保定、绍兴、惠州为代表的几乎所有三四线城市。

至于城区常住人口低于100万的中小城市以及城镇,则于2018年3月已经正式放开落户限制。这相当于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城镇。

换句话说,未来,全国将有超过80%的城市取消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将覆盖除了北上广深杭成渝等一二线城市之外的所有城市。

04

城市分化:

一线严控,二线松绑,三四线大开落户之门

以零门槛落户为标志,中国的人口政策正在出现分化。

在中国城镇化的第一阶段,大量农民工进城,几乎所有城市都获得外来人口的涌入,因此强化户籍门槛,成为几乎所有大城市的标准动作。

如今,城镇化进入第二阶段,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战略愈发清晰。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出生率开始不断下滑,劳动力红利和人口红利都不复存在,各大城市对于人才乃至人口的需求都极为迫切,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正是大势所趋。

不过,即便如此,在一线、二线以及三四线之间,人口政策的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一,三四线全面松绑。根据规定,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而城区人口在300万-500万之间的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其二,强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愈发白热化。根据规定,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均可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目前,大多数二线城市均已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而杭州西安等地更是放宽了大专生的落户限制,石家庄则是零门槛落户,这意味着户籍的含金量越来越弱,抢人大战需要新的筹码。

其三,一线城市仍在严控,但京沪与广深走势分化。北上广深都有人口天花板的约束,但北京上海基本已经触及天花板,而广深还有较大空间。所以广州深圳纷纷放开人才落户限制,而京沪依旧门禁森严。

不过,广深的落户大门只向高学历和技能型人才开放,普通外来人员想要落户,只能通过积分入户等渠道,名额相当有限。

05

户口越来越不值钱了

曾几何时,到大城市落户曾经是许多人的奋斗目标。如今,当一众大城市大开户籍之门时,很多人都开始犹豫了。

其一,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并不一定能吸引到人口流入。城市越有吸引力,户籍门槛无论多高,都不会挡住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相反,城市如果没有吸引力,即便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恐怕业难以刺激人口流入。

其二,在未来的人口争夺战中,户籍这个武器或将失去用武之地。因为除了北上广深,其他城市都能放开放宽落户限制,那么“零门槛落户”或将成为一众二线城市的共同选择。你能放宽我也能放宽,你能零门槛我也能零门槛,抢人大战将失去最重要的户籍筹码。

其三,80%以上城市的户口,将会越来越不值钱。对于部分二线城市以广大三四线城市来说,户籍本身的附加价值越来越弱。当人口大量流出时,即使放开落户门槛,也不会有太大意义。显然,户籍只对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有强大的附加价值。

其四,一线与强二线,户籍的重要性仍然不可低估。不用说与户籍捆绑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福利,在楼市调控中,户籍仍是限购的主要判断标准,有户籍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房票,这种利好显而易见。

成都或将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一直以来落户政策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为落户就意味着要在一个城市长期定居,那么我们进行落户之后在一座城市买房也就更加容易了,否则工作了,却连一个固定的住所都没有,着实有些麻烦。

那么我们落户,将户口从一个地区迁往另一个地区,一般来说都是根据工作来确定将来要落户在哪儿,而现在大城市发展繁荣,很多人都在大城市发展,这也就意味着要做好在大城市落户的准备。然而一般来说在大城市落户会比在三四线城市落户要难上一些,落户限制同样也成为了了人才流入大城市的一种阻碍。

就在几天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任务中主要提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为十四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主要内容。

其中比较吸引眼球的就是关于落户政策的内容,在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的内容中提到,将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那么对于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推动他们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其中对于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将督促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其他超大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坚持存量优先原则,取消进城就业生活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城的人口等重点人群落户限制。推动Ⅰ型大城市探索进城常住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应落尽落。鼓励有条件的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公安部、发展改革委、省级有关部门等负责)

那么对于超大城市的定义,是指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2015年末,成都市户籍总人口就已达1228.05万人,并且成都跻身新一线城市多年,截止至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58.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233.79万人,因此成都很有可能会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

不过上文提到的是鼓励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至于会不会取消,以及什么时候取消,大家注意相关部门官网,同时 成都 楼盘 网也会及时收集关于这方面的资讯,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成都 。

各大城市开放落户限制,哪个城市最值得去?

1、南京

早在今年1月份,南京就发布了人才新政。在补贴这块,对A、B、C三类人才分别给予300万、200万和170万的购房补贴。考虑到南京均价2万/平米的房价,拿到的补贴可分别买一套150平米、100平米和85平米的房子。

2、长沙

长沙的人才新政是在去年6月份公布的,同样对于A、B、C三类人才,长沙市政府将分别给予200万、150万和100万的补贴。这个补贴数额虽然没有南京多,但长沙的房价平均在1万/平米左右,如果用补贴来买房的话,分别可买200平米、150平米和100平米的房子,所以性价比反倒比南京更高。

3、南昌

南昌的人才新政刚刚才公布,虽然时间较晚,但却诚意满满。对A、B、C三类人才,除了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补贴外,A类人才还能享受以300平米为标准的全额购房补贴,B、C类人才分别享受最高200万、100万的购房补贴。而南昌的房屋均价在1.2万/平米左右,所以无论怎么看,这个城市在以上三个城市中,对人才的补贴都是性价比最高的。

超16个城升级人才引进政策 落户放宽限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据媒体报道,2019年以来,已有海口、广州、大连、常州、西安、南京等6城市发布新政,放宽落户限制。

为了吸引人才,除了落户限制,多地发布多样化人才政策。据统计,截至2月18日,在2019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

从2017年初争夺人才大战打响,两年间,由主要在二线城市展开,到蔓延至一线和三四线城市,甚至吸引不少县级城市加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争夺人才愈演愈烈的背后是对我国经济转型、就业转型、教育转型、政府公共服务转型的考验。

落户政策放宽学历、年龄限制

今年一开年,多地纷纷发布落户政策,学历和年龄限制均有放宽。

海口市2月13日开始受理申报的《海口引进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从学历和年龄上均有放宽。从学历上将范围扩大至应届高校和职校或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从年龄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55周岁,全日制专科学历或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45周岁。

西安市提出,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育部学信网在册人员),均可迁入落户。此外,落户年龄限制又一次实现突破:本科(含)以上学历取消了年龄限制;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由35岁(含)放宽到45岁(含)以下。

一线城市广州市也在1月11日发布了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历人员年龄限制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周岁。同时,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入户。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社会保障室主任陈秋霖认为,落户政策不断放宽,逐渐形成统一的人力市场,是国家发展需要的,可以说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要从户籍开始,逐步解除劳动力要素之间的流动壁垒。

从省级到县级加入人才争夺

2017年初,武汉市“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打响了争夺人才第一枪。这一年,争夺人才大战主要集中在武汉、西安、成都、南京、厦门等新一线或二线城市。

2018年3月21日,北京市宣布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凡是符合一定条件的科技创新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体育人才、金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利发明者和北京市紧缺急需的自由职业者,均可申请引进。同月,上海也提出打造“人才高峰”。2018年,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政策,一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也开始争夺人才。

今年一开年,各地争夺人才政策集中发布。据统计,截至2月18日2019年至少有16个城市发布各类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据记者统计,其中一线城市3个,新一线城市4个,二线城市4个,三、四线城市4个以及1个县级城市,争夺人才大战全面展开。

购房、生活补贴成重要手段

购房、生活补贴成多地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2019年初,多城发布相关政策:安徽亳州市最高可领80万安家费;江苏省镇江市对硕士、博士毕业生分3年给予每人15万元、20万元的购房补贴;浙江宁海县对落户宁海的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的经费资助;成都高新区为创业团队提供5套以上的人才公寓,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

各地人才引进服务也有了进一步提升。1月10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等5类高技能人才,可按规定直接办理人才引进,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一并随调随迁;深圳市在实现大学毕业生引进“秒批”的基础上,将“秒批”拓展到在职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海口市政府设立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

除此之外,南京市修订南京市积分落户,在房产情况方面首开房屋面积每满1平方米加1分的先例,最高不超过90分,多套房面积不累计计分;湖北省襄阳市发布文件,连续6个月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可以申请公积金购房贷款。

多次加码人才政策颇有成效

2月13日,西安市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这已经是2017年初西安市发布“最宽松落户政策细则”以来,第七次调整升级户籍政策。

据当地媒体报道,户籍新政实施以来西安市新增人口超过105万,单日落户超8000人。2018年全市市外迁入共79.5万人,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落户的63.5%,其中博士以上1253人。除此之外,多次加码人才政策的南京、合肥、成都等城市均在2018年落户超10万。

然而,人才出走又回流现象也比较突出。据统计,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时,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 解读

1 为何出现人才争夺现象?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各地出现争夺人才现象,正是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的显现。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1.8,平均每年劳动人口减少600多万。而与此同时,我国人均寿命目前提升到76.7岁,出生人口少、死亡率低、人均寿命长,致使养育人口、劳动人口、退休人口三者间出现结构性问题。因此不论是所谓高端人才还是劳动人口,甚至消费人群都越来越短缺,而他们都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源。“人才从来都在争夺,但我们看到,劳动年龄人口,甚至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都成为了争夺的对象。”

除此之外,陈秋霖认为争夺人才也跟城镇化有关。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数量和规模增加,劳动人口需求加大,无论哪一级城市,都面临缺人的问题。

对此,杨燕绥提出,应当重视理论研究。杨燕绥认为,当前我国缺乏生育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方面研究,对结构经济学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人口结构规律、违背规律会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新的问题等方面研究不足,就会导致宏观规划反应比较迟钝。

2 城市如何才能留住人才?

陈秋霖认为,短期来看,降低落户门槛的确能够吸引人才,但长远来看,特别是现阶段在国家层面上出台了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的新政,就更考验城市留住人才的实力。经济前景好、支柱产业多、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都是城市实力的体现。

“要做好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让城市变得温暖。”陈秋霖提出,除了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外,还要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针对当前年轻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制定政策,建立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

针对城市自身实力的锻造,杨燕绥认为应当从简单的数量发展向质量和特色转型。城市发展应当全国布局,各个地区应遵循当地文化、资源状态整体规划、全面转型,“有些适合绿色种植,有些发展旅游,而非盲目跟风开发房地产。”杨燕绥提出,全面转型且具有人文发展氛围的城市,才能留住人才和人口,发挥他们的作用。

3 城市发展需什么样人才?

陈秋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定义也在变,学历等门槛不能成为简单的衡量标准。“只要是适应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当地关键产业、关键领域起到重要作用的都是人才。”

对此,杨燕绥认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进行教育转型。杨燕绥说,随着社会发展,“好多事没人干,好多人没事干”的现象各国都会出现,我们也是如此。这就需要跨学科培养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变国民滞后的就业观念,“并非学历越高越不做服务,经济越发达社会对服务业需求越大”。杨燕绥提出,要让大家认识到,共享经济下相互服务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此外,杨燕绥提出,进入老龄社会,人口红利并不来自于低成本劳动力,而是来自于高质量的人口。这要求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高,资产结构好,并且能够用消费拉动经济。不论是劳动年龄阶段还是老龄阶段,给国家和当地贡献都大于个人消费,才能出现在生产,才能产生红利。“这样的人口红利需要时间培育。”(记者 马瑾倩 姜慧梓)

一线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落户吗?

由于户口关系着人们平时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所以,落户问题也成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里,很多人虽然身在其中,却并没有在那里落户,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人可能受到相关制度的限制,有的可能并没有想在那里长期发展的目标。如今,很多一线城市放宽了落户限制,面对这种情况,你会选择落户吗?

一、户口跟人们日常生活有哪些相关的东西?

虽然有些时候人们可能觉得户口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但是有时候,户口却限制了人们很多事情,比如上学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上小学开始,如果不去私立学校,就得去指定的学校上学,但是很多好学校都要求户口在片区内。至少是有效录用片区内的学生。如果不是片区内的,就可能会调到其他的地方上学,这样一来可能上不了想上的学校,而且去的学校也不方便。

二、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放宽了,你会选择落户吗?

关于“一线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落户吗?”这个话题,各位有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