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小升初划片区2023政策
高新区小升初划片区2023政策如下:
1、坚持就近入学,公办学校实行按户籍划片入学或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入学。教育文体局依据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人数,遵循入学划片历史沿革,结合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新建小区、街道和人口变动等因素,科学划定服务范围。持续深化“幼升小”“小升初”多校划片改革。
2、坚持免试入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保障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一个公办学位。学校须严格实施均衡编班,按照班额、生源、男女比例等基本均衡的原则,均衡分配学生、配置师资,学校不得以教育信息化改革等名义分班并取名。
3、坚持公民同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优先满足成都高新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及其他符合政策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不得在成都市外招生。教育文体局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额及班额要求。
社会影响:
小升初是小学生升入初中的简称。小升初入学考试与初中升高中的中考、高中升大学的高考并列为中小学生的三大考试。由于“小升初”不允许统一考试各个重点中学自行按照各自的标准录取学生而备受关注。
前几年小升初主要看“华杯赛”等数学竞赛的考试成绩。近几年重点中学录取优秀学员主要参考“综合素质测试”的成绩。由于优质校招生数量有限,所以每年五六月份都会出现大量的小学生报考少量重点中学的现象,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使得“就近入学”难以实现。
成都市落户政策2023年新政策
法律主观:
2017年成都最新的落户政策: 一、 购房 落户——购买 商品房 或 二手房 1、《入户申请表》; 2、入户人员户籍证明(或户口簿)、入户人员居民 身份证 (原件和复印件); 3、亲属关系证明(户口簿不能反映亲属关系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4、入住证明或门牌号证明; 5、 房屋产权证 或经房管部门备案的 购房合同 、一次性缴款发票或按揭合同、连续6个月以上的按揭银行交款凭据(原件和复印件)、房屋信息摘要。 购房入户所需要的前置条件: 在 成都市 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区购买商品房或二手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并实际居住,且与我市用人单位 签订劳动合同 以及不间断缴纳 社会保险 1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实际居住地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08年后为了灾后重建,曾将落户政策改为满70平米缴纳 社保 一年就可落户,但是该政策已于2016年6月1日进行调整,购房落户的面积限制重新调回90平米。在执行之日前已购买的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按促进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有关购房入户政策执行。 二、暂住落户——在我市暂住满3年入户 1、《入户申请表》 2、IC卡暂住证(含 居住证 )(原件和复印件) 3、入户人员户籍证明(或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4、亲属关系证明(户口簿不能反映亲属关系的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5、合法固定住所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6、省、市、区社保部门出具最近两年的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 (含综合社会保险)明细表(原件) 暂住入户前置条件: 在成都市暂住满3年,拥有合法固定住所,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3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 三、租房落户(仅针对本市农民) 成都行政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在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建制镇建成区通过购买、受赠、 继承 、修建等方式取得合法产权房屋并实际居住的,或在上述城镇连续租用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包括在城镇新型社区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修建的出租房和统一管理的农民出租房)且在同一住房居住1年以上的,可在实际居住地办理常住户口。 1、入户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房屋产权证、亲属关系证明(户口簿不能反映亲属关系的提供,下同)、身份证标准照片1张(16周岁以上人员提供,下同)。 2、入户人员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租住统一规划修建的出租房屋证明、同一地址的 租房合同 、亲属关系证明、身份证标准照片1张。 四、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落户 1、《入户申请表》; 2、毕业证或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省人事厅、市人事局或高新区人事局出具的进入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人员联系函(原件); 4、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原件)或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5、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6、住房证明或入户地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7、申请配偶、未成年子女随迁或投靠。 五、投资落户 1、《入户申请表》; 2、投资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企业 营业执照 (原件和复印); 4、企业税务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 5、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原件和复印件); 6、入户人员户籍证明(原件)或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7、申请配偶、子女随迁,提供亲属关系证明; 8、合法固定住所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法律客观:
《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六条
原则上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
2023户籍改革方案出台,地区放宽落户条件有哪些
户籍改革方案出台,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有哪些?下面就由我为您整理以下知识,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惑。
户籍改革方案出台,地区放宽落户条件有哪些
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在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具体规定,但对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3年。
在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要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较严格的规定,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
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分值。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有序办理、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规定分值的流动人口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二、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五)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在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具体规定,但对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3年。
(六)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在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要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较严格的规定,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
(七)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分值。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有序办理、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规定分值的流动人口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八)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认真落实优先解决存量的要求,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三、创新人口管理
(九)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十)建立居住证制度。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同时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十一)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为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信息支持,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2023年中考录取政策
2023年中考录取政策如下:
1、调整考试科目。
受疫情影响,取消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及艺术(音乐、美术)考试科目的统一测试,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3门科目成绩分别按满分计入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艺术(音乐、美术)科目按“合格”计入。
2、考试报名。
报名时间为5月上旬。八年级学生参加地理、生物科目的考试。九年级学生2021年未能参加地理、生物科目考试的,随八年级一起报考;已经参加过地理和生物考试的学生,不得重复报考。市内学生可在学籍所在县区或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参加考试,市外临沂户籍学生可在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参加考试。
3、考试科目设置及组织实施。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艺术科目(音乐、美术)。考查科目为: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科,体现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参考。
中考的重要性。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中考是中国重要的考试之一,直接决定着考生升入高中后的学习质量,对高考成绩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衡水2023年还录取外地生吗
2023年外地来衡水中考就读条件:买房落户、租房落户、进城务工:社保或者营业执照满两年。
外地生是指主城区以外户籍,经区教育部门审核符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条件的考生。可填报的志愿如下(共20个):衡水泰华中学公助生、衡水泰华中学普惠生、衡水市第十三中学统招生、衡水顺平中学公助生、衡水顺平中学普惠生、衡水创新实验中学公助生、衡水创新实验中学普惠生、衡水市第十四中学统招生、衡水阳光中学公助生。
衡水阳光中学普惠生、衡水桃城第一高级中学公助生、衡水桃城第一高级中学普惠生、衡水桃城中学(本部)自费生、衡水桃城中学(学谷校区)自费生、衡水英才学校自费生、衡水汇龙中学自费生、衡水启明高级中学自费生、衡水志华实验中学自费生、衡水湖城中学自费生、衡水旭博中学自费生。
衡水上学2023年最新上学政策:
必须有户口或者社保营业执照、ABC类考生的差距逐渐拉大。
A类考生是指满足①五年主城区户籍,②初中“三年学籍、三年在本校就读”的考生,其中“主城区”是指桃城区、高新区、滨湖新区。
B类考生:一是具有主城区户籍、主城区初中学校学籍,初中阶段有转学经历或有在其它学校借读史的考生;二是2017年8月31日后户籍由主城区以外迁入并落户的考生;三是有主城区内乡镇(办事处)户籍在区直学校借读或乡镇办初中招收的跨乡镇就读的考生(注册有“其他类”考籍)。
C类考生是指主城区以外户籍,经区教育部门审核符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条件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