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姓贺的名人有哪些?

贺 纯:东汉时官拜侍中。原姓庆,名纯,为齐桓公支庶庆公的后代。据《姓氏考略》指出:“后汉庆纯,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望出会稽、河南。”他既然在朝为官,就不得不对皇室的名号有所避讳,而把自己原来的姓氏改掉了。这位贺纯也是当时十分有名望的人物,他博极群书,曾经屡次向朝廷奏请数十事,多被接纳,后来并做到江夏太守。为贺氏的得姓始祖。

  贺 循: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晋代时官至光禄大夫,为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之一。其博览群书,善写文章,为当世儒宗。

  贺 铸:卫州共城(今河南省汲县)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号庆湖遗老。其词善于锤炼字句,因《青玉案》中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称贺梅子。有词集《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传世。

  贺 岳:海盐(今属浙江省)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有《明医会要》、《医经大旨》、《药性准绳》等传世。

  贺 懋:清代临清人(今属山东省),官至贵州道监察御史,宽舒公明,清慎仁爱,民称为“贺青天”。

  贺 昌:山西省离石人,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任中央苏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在江西会昌牺牲,卒年29岁。

  贺 龙:湖南省桑植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十大元帅之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文革中惨遭非人待遇,于1969年被迫害致死。

  贺狄干:北魏时鲜卑人,魏道武帝将领,因功赐爵襄武侯,通《论语》、《尚书》诸经,有儒者风度。

  贺若弼:字辅伯,洛阳(今属河南省)人,隋朝大将。博涉书史、善骑射,因会文精武,得北周齐王宇文宪器重,用为记室。随上柱国大将军韦孝宽攻陈,屡献计谋,克数十城,遂任寿州刺史。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宋国公,官至右武侯大将军。炀帝时因议论朝政得失,被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与下同姓同名者有别)。

  贺若弼:隋代民间琴师,对于他的演奏艺术,苏轼曾有诗云:“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定会爱陶潜。”说明他演奏的乐曲意境与陶潜的诗境类似。贺若弼创作了宫声十小调:《石博金》、《不换玉》、《汪峡吟》、《楚溪吟》、《越江吟》、《孤愤吟》、《清夜吟》、《叶下闻蝉》、《三清》,还有一首佚失传,其中《清夜吟》见于明代的《西麓堂琴统》。宋太宗喜爱古琴,也爱附弄风雅,据《续湘山野录》所载:宋太宗嫌这些小调的名称不够“雅”,就把《古博金》改名为《楚泽涵秋》,把《不换玉》改名为《塞门积雪》。

  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号四明狂客,擅长草隶书,好饮酒,与李白友善,为“吴中四士”一,其诗仅存二十首。

  贺逢圣:江夏(今湖北省云梦)人,明代大臣、学者。因学问渊博,才华过人,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贺隆锡:曲沃(今属山西省)人,清代著名画家。侨居江宁,善画山水、人物、兰竹、兼工诗词小楷。

  贺长龄:湖南省善化(今长沙市)人,清代大臣,道光时历任贵州巡抚、云南总督等职,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惠政颇多。著有《耐庵诗文集》。

  贺炳炎:湖北松滋人,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解放后,历任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

  贺敬之: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当代著名诗人,其诗善于及时捕捉和表现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治命题,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主要作品有《放歌集》、《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贺锡德:音乐编辑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45年即创建汉口上智中学军乐队,任队长,师从著名管乐家马艺汀(马谦受)学吹小号及乐队配器。1948年春,先后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先修班及北平辅仁大学经济系,参加辅仁大学轻音乐队,清华大学军乐队及管弦乐队,曾随队参加“欢迎解放军入城式”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多项重大活动。1950年12月,响应政府“抗美援朝”号召,参加军政干校曾任华北空军政治文化部干事,后调华北空政文工团。向罗忠镕学习和声,并自学音乐理论,配器法及对位法。1952年,随着朝鲜战争深入,该团部分人员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九七部文工团入朝,在前沿阵地上为中朝部队进行慰问演出,直到1953年朝鲜停战后回国。1995年调军委空政文工团任乐队队员。1958年转业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任外国音乐编辑、中国音乐编辑、音响导演、外国音乐组组长等职。1981年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并任美国音乐研究会会员。

  贺亦然:生于1917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军分区副政委,1943年任地委副书记,1947年任二野十纵三十旅副政委、政委,1948年任174师政委,1950年来广西剿匪兼任宜山地委第一书记,1950年任玉林地委第一书记、容县地委书记。历任广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文教委员会主任、广西区党委常委、人民政府副主席。1985年离休。

拉康是什么意思?

1.拉康的意思指的是成都拉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2.拉康公司登记的机关是:武侯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3.拉康公司注册的地址是: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9号

4.拉康公司经营的范围是:健康咨询(不含医疗),企业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四川省体育学院怎么样?

成都体育学院是我国著名的高等体育学府之一,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学院的前身系始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为成都体育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形成了成教、医、文、管四个门类,八个专业,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高等体育学府,是中国目前体育院校中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设置最多的院校。

  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校园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80人,其中专任教师381人,正副高级职称120人,中级职称208人,助教和实验员53人;国际、国家级裁判60余人。近60年来,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如原著名中医骨伤科和武术专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成都体育医院院长怀贤教授;体育史专家、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体育组召集人)、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导师、原学院院长周西宽教授;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武术专家习云太教授等。

  目前我院在籍学生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百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000余人,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和体育中专学生500余人,函授本、专科学生1400余人。

  学院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医学系、武术系、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系、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以及附属竞技体育学校、附属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和中国蓝球协会成都蓝球学校等。现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分别授予教育学、医学、管理学和文学学士学位。现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优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科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均招收硕士研究生;经国务院学位委会员批准可向同等学历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并可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体育史学、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的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为国家体育总局的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体操、田径、蓝球、排球、足球、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理论、运动解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9门课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图书馆现有藏书约36万余册,期刊合订本2万余册,各种中外文报刊1千多种。学院办有发行国内外的中文核心期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

  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部委级的重点科研课题,并有8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部委级科技进步奖,8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部委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并获得国家体育事业贡献奖、奥运会科技攻关奖、成人教育质量奖等奖项。1999年获全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夫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资学金”。学院注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在武术、艺术体操、跆拳道、软式网球及蓝球等项目成绩较佳,共获得全国性比赛的30余枚金牌。40余人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比赛、并获得奖牌10余枚。我院武术运动员获99年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手52.5公斤级金牌。在中国功夫对美国拳击对抗赛中,我院选手勇胜美国拳击手。艺术体操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分获金、银牌。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先后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运动管理中心和地方体委联合办运动队,现已建有中国软式网球协会成都软式网球培训中心和中国手球协会成都手球培训中心,并已成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中心。学院的国际交往活动也日益频繁,现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发展有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各类外国留学生。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