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户口能购哪些地方的房子?

青白江的户口可以在三圈层买房。如果只是有户口,不能在一二圈层买房。如果在对应的限购圈层有24个月以上的社保,那么也是可以买房的。

已有青白江区的购房资格,那么可以选择在青白江区/简阳市/都江堰市或其它D类区域买房。而D类区域则没有原有住房数限制,只要求户口或社保限制也相对较低。

青白江二手房好出手吗?

成都市青白江的二手房不太好出手。

目前成都市分区域级别限购,限购区域包含: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华、高新南区、天府新区、龙泉、双流、新都、郫都、高新西区和温江,有购房资格的单身限购住房一套、家庭限购两套,青白江属于成都市管辖范围内的卫星城,属于远郊三圈层区域,虽然不限购,可以随便买,但因为距离成都城区较远,享受不到成都市近年来发展的红利,人口流入该区域较少,并且购买清白江的房产还会算做占用成都市限购区域(主城区)的资格,所以青白江内的房产没有吸引外来人口购买的优势,主要是靠在本区域内常年工作的稳定人群购买自住为主,基本没有投资价值,需求较少,加上也有新房在建在售,二手房就不太好卖了。

成都二手房限购政策2021?

在成都,不管是买二手房还是买新房,你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成都户口2年及以上;

2、成都社保连续缴纳2年及以上;

3、成都户口+连续缴纳社保1年及以上(对落户时间没有要求)

购房资格说明:

①成都三圈层限购要求较低,只需要拥有大成都户口(没有时限),或非成都户口但在成都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及以上即可;

②通过社保购房,需要连续不断缴纳24个月,且首尾必须由公司缴纳,中间个人缴纳时长不得超过6个月。

③通过户口+社保12个月购房,首尾必须由公司缴纳,且中间个人缴纳时长不超过3个月。

④除了这三种方式购房外,其实还有人才绿卡、政府资格,由于这两种方式比较少见,所以这里就不做过多说明。

科目三青白江祥安考场流程?

科目三考试流程包括四个部分:检查身份证及资格证、科目三考试路线讲解、考试实际操作、成绩确认及结算。在青白江祥安考场,考生首先需要在考试前到考场进行身份验证和身体检查,保证符合考试要求。接下来考试工作人员将为考生进行科目三考试路线的讲解,并且提供考试车辆供考生熟悉道路和车辆。进入考试操作环节后,考生需要按照考试路线进行考试操作,包括起步、直线行驶、左右转弯、变更车道、靠边停车等考试项目。考试结束后,工作人员将对考生的成绩进行确认和结算,并为考生提供相关证件和成绩单。总体来说,在青白江祥安考场,科目三考试流程是符合标准的,同样需要考生认真准备和规划时间。

青白江二手房限不限购?

青白江属于成都市3圈层,属于限购区域,在本区域购买二手房,只要房源属于住宅70年产权,就是限购,需要购房资格,购房资格:三圈层购房资格需要3圈层任一区县户籍或本地社保,或成都市本地户籍或成都本地社保一年,如果你是大专毕业,年龄在35岁一下,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迁入户口

青白江人才引进购房政策?

一、实施产业人才聚集工程

1.设立2 亿元产业人才发展资金,支持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现代物流(铁路)、口岸服务、加工贸易、跨境贸易等我区重点产业引进高精尖缺产业人才或顶尖团队,促进各类人才在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创业。

2.力争引进一个团队、催生一个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带能引领我区重点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或能够填补国际国内市场空白,且能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重大产业化项目或研发机构项目来我区创业的,经评审认定,给予1000—5000 万元综合资助,特别优秀的可给予不高于8000 万元的综合资助。符合市级顶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综合资助政策的,同时推荐申报享受市级相关政策。

3.着眼全域国际化,紧扣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引进产业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对重大产业化项目一并协议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给予最高100 万元资金资助;对在我区工作满1 年的产业精英人才,给予最高15 万元资金资助。符合市级人才引进政策的,同时推荐申报享受市级相关政策。

4.建立企业引才奖励制度,设立“引才伯乐奖”,鼓励高校、人力资源机构等社会力量推荐人才,对成功引进或推荐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给予最高10 万元引才奖励; 对挂牌“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才引进工作站”的机构,给予最高5 万元奖励。符合市级企业引才奖励制度的,同时推荐申报享受市级相关政策。

5.争取建立中国科协(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分基地(工作站),对进入分基地(工作站)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申报我区各类人才政策时不受每年在区工作时间限制。

二、实施重点人才培育工程

6.鼓励各类人才(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提升学历,对在职攻读并新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或相应学历的,分别按学费的 30%(不超过1.5 万元)、 50%(不超过5 万元)给予一次性补贴。

7.支持各类人才(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自主研修,对参加 7 天(含)以上(不含往返路途时间)高校、科研机构等高端学术机构组织的进修、学术研讨等活动的,举办地在国(境)外的补贴 0.5 万元,举办地在省外的补贴 0.3 万元。每人每年可申领1 次补贴。

8.鼓励各类人才提高职称、技能,对新取得高级、中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推荐申报享受市级技能等级提升补贴。

9. 加快各领域紧缺人才培育,至2020年,培育20名创新型企业家、2000 名产业人才、500 名现代都市农业人才、2000 名技能工匠、400 名名师(名校长)、 300 名骨干医师、200 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 名文化领军人才。

10.鼓励人才施展才华、贡献力量,从在区工作5 年(含) 以上的创新型企业家、产业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中,每年选拔一批有突出贡献的“青白江优秀人才”,按其贡献,给予最10 万元奖励。

11.举办“青白江创业之星”大赛,遴选优秀创业项目重点扶持,对获得大赛奖项的给予最高5 万元创业资助,并提供创业导师、创业咨询等创业孵化服务。

12.打造“青白江技能大赛”品牌,带动企事业开展岗 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能交流推广等活动,对在区级及以上技能 大赛中获奖的,给予最高 5 万元奖励。

13.对新建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席技师工作室 (技能大师工作室), 分别给予10 万元、5 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评市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席技师工作室(技能大 师工作室)的,按所获市级及以上奖励资金的50%、最高不超过20 万元给予一次性配套奖励。

三、实施民生人才提升工程

14.鼓励社会精英人才以市场化聘用方式到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机关事业单位专业岗位工作。对引进到专业岗位长期工作的,给予15—30 万元年薪,特别优秀的可“一事一议”。鼓励区级部门、事业单位组建智库团队,对引进提供高端智力咨询(服务)的专家或团队,每年给予专家最高15 万元的咨询费,每年给予团队最高80 万元的咨询、合作等综合费用。

15.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5 年内每人每月给予 3000 元“人才津贴”;新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3 年内每人每月给予1500 元“人才津贴”。

16.我区公办学校(幼儿园)在岗的省特级教师,每人每月给予 2500 元“人才津贴”,新引进的另给予 30 万元“安居补贴”;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特级教师(校长),5 年内每人每月给予 2000 元“人才津贴”,新引进的另给予 20 万元“安居补贴”;取得中(高)级职称两年以上、曾获市(地、州)级 及以上表彰且个人专项赛课获得市(地、州)级及以上奖项的骨干教师,以及市学术(技术)带头人,5 年内每人每月给予1500 元“人才津贴”,新引进的另给予10 万元“安居补贴”。

17.我区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在岗的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 年内每人每月给予 3000 元“人才津贴”,新引进的另给予40 万元“安居补贴”;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市(地、州)学术(技术)带头人,5 年内每人每月给予 1500 元“人才津贴”,新引进的另给予20万元“安居补贴”。

18.鼓励高校优秀在读研究生来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实习锻炼,分别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提供每月2000 元、1500元生活补贴。

19.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备,对在我区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有关企业中全职从事社会工作,且具有社工领域专科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经考核后,每月给予200—1200 元“人才津贴”。

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

20.符合成都市人才安居工程政策的人才,可按成都市规定的租金、面积标准申请租住 60 ㎡—120 ㎡人才公寓、租期5 年,满5 年后可申请按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我区根据人才层次及其贡献,配套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购房补贴。

新落户我区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或符合《青白江急需紧 缺产业人才目录》的紧缺人才,1年内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提供安居补贴。

凡享受区级人才安居政策的,不重复享受市级人才安居工程政策。同时符合市级、区级政策的,择一政策享受。

22.凡属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园、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集聚区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根据其贡献,可按市场租金的一定比例租用产业园区配套住房,提供给本单位产业高技能人才租住。

23.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为外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来区应聘,在7天内提供免费住所。

24.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区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在我区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五、实施人才暖心工程

25.推行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人才服务“一卡通”,对持卡人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各类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和生活服务。

26.在产业园区、区政务中心等设立青白江人才服务 窗口,受理人才认定申请、人才服务申请等事项。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对一”人才专员服务。

27.开展“感知青白江”“ 暖心人才”等各类活动,在公交站、广场等地布点投放广告、画报,在户外 LED 屏播放城市形象宣传片,广泛宣传城市人才形象,大力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社会氛围。

28.建设人才示范性荣誉阵地,依托产业园区等人才汇聚地,打造人才公园、人才星光驿站等,让人才更有荣誉感、归属感。

29.每年发布《青白江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提出全区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岗位的人才需求。

30.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机制,通过交流、慰问等形式,加强与专家人才的直接联系,充分支持、服务专家人才开展创新创业。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