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 成都集体户子女入学政策
  2. 2021成都小学入学政策是什么
  3. 成都读小学最新政策
  4. 成都转学政策2023

成都集体户子女入学政策

法律主观: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广泛,当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只需要在网上就能学习了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讲解关于成都市集体户子女读书应该如何办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让大家清楚这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成都目前官方入学政策有两种 1.按照户籍所在地学区划分入学(一般为公办学校入学方式)。 2.学位房入学(一般也要求孩子落户到房子,一房一孩),按照义务教育阶段,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那么落户后孩子至少是有一所公办学校学位的。二、影响 1.父母一方是成都集体户则孩子不能落集体户:孩子不享受该地区的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双方中的一方为成都集体户,孩子是不能够在成都公办小学正常入学的。 2.如果父母双方均为成都集体户口,孩子可以跟随父母落成都集体户口:理论上孩子可以有上成都公办小学的资格;但公办小学入学依然是拥有个人户口孩子根据学区划分优先入学,其余类型户口学生再入学或由区教育局进行分配。所以集体户口的孩子不一定能进入学区内的公办小学。三、现状以前新落户人才只需要购买成都商品房可以实现落户,如今5.15新政后新落户人才,必须满一两年社保才能购房入户。四、建议人才落户集体户的青年人才们的娃娃,能够根据所租住区域开具证明,实行同等条件入学。这个证明希望也不要有太复杂的程序。另外,5.15新政后落户的青年人才,到2019年5月,娃娃们报名入学,很多不符合一年居住期证明了。综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都市集体户子女读书应该如何办的解答,总的来说,对于成都市集体户子女读书应该如何办在我国现有的政策规定中就是这样了,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咨询相关网站或者部门。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到进行法律咨询,祝您生活愉快!

2021成都小学入学政策是什么

政策如下:

四个不变:坚持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原则不变。坚持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体制不变。坚持公民同招、公民同权的要求不变。坚持公办保底、民办选择的导向不变。

四个转变:从覆盖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转变。从关注适龄儿童个体向关注家庭多子女转变。从广泛政策宣传向精准宣传转变。从强调双方权责向界定五方权责转变。

简介:

小学(Primary school),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内。

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即从小学升级到初级中学(简称:小升初)。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学

成都读小学最新政策

1·落实“四个坚持”,就近免试入学

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实施“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工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达693所,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多起来”,老百姓的认同度“高起来”,入学“舍近求远”的现象少了,家门口就近上好学的多了,就近入学成为新常态。2023年,成都市将加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新建中小学80所,新增学位8万个;统筹实施市直属和五城区优质学校引领帮扶行动,全面提升重点片区教育质量,培育更多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

坚持“就近入学”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学位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目标要求,综合考虑适龄儿童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科学划定服务范围。公办学校采取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相结合方式入学。民办学校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区(市)县学生入学需求。

坚持“免试入学”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规定,严禁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评测等招生。

温馨提示:

初中未按政策规定入学的,将不能享受成都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生政策。

坚持“公民同招”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学校不得在成都市外招生,违规跨市(州)招生的将不予注册学籍。

坚持“均衡分班”

学校按照“班额、生源、男女比例等基本均衡”的原则,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不得以教育信息化改革等名义分班并取名。

2

突出“四项便民”,优化办理服务

放宽条件,常住人口“全覆盖”。来蓉工作居住满半年的随迁人员子女、集体户人员子女、持旅行证入境和在蓉港澳台及外籍适龄儿童少年均可申请在蓉接受义务教育。

一网通办,学生家长“少跑路”。各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均可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实现“一键申请”“一网通办”。

简化手续,推行入学“零证明”。简化入学手续,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清理取消无谓证明材料。

长幼随学,多个子女“同校读”。继续实行长幼随学政策,为多子女家庭接送提供便利。

温馨提示:

如果您不会进行线上操作办理,也可到户籍地或居住证(地)进行线下办理。

3

做到“四个统一”,确保公平公正

统一政策。市教育局统一制定并公布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实施细则。

统一平台。全市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及录取工作均纳入全省、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平台统一管理。

统一时间。全市各区(市)县小一、小升初均按照全市统一的工作日程办理。

统一流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均按照网上信息采集(核对)、资料审核、公办学校划片、民办学校报名及录取、学位确认、到校报到程序进行。

4

强化“四个严禁”,规范招生行为

严格落实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纪律要求,公布招生入学咨询电话和监督投诉二维码,畅通监督投诉渠道,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严禁提前招生。严禁学校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

严禁考试招生。严禁学校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评测、简历等任何形式或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成绩、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严禁挂钩招生。严禁学校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教育咨询公司等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等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

严禁跨市(州)招生。坚持公民同权,所有学校均不得在成都市外招生。违规跨市州招生的将不予注册学籍。

成都转学政策2023

2023年成都转学政策依据“小学相对就近,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邮(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

学生需要转学必须是:

因家庭住址迁移且户籍变更,或确有其他特殊困难需要转学到其他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学生转学坚持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依据”小学相对就近,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

学生在休学期间、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公办中小学的六年级、九年级第下学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学生办理转学手续需先由接收学校出具接收证明,其余流程均由学校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在《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完成转学审核。

不能转学的情况:

1、上面《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提到的学生在休学期间、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2、公办中小学的六年级、九年级第二学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

3、关于随迁子女,已在“5+2”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同一学段不办理“5+2”区域内转学,继续在原学校就读,直至完成该学段学习。

4、青羊区明确:小学高段无正当理由原则上不得转学,在读学生不办理区内转学。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