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成都龙泉学区划分20222
划分为多个社区。
龙泉第二中学有户籍在龙都社区、驿都路社区、接龙社区、北泉路社区、书南社区、怡新社区、利民社区、保平社区、龙平社区、保安社区的毕业生。龙泉驿区第七中学有滨河花园社区、商业街社区、长柏路社区、百工堰社区、公园路社区、广场社区。向阳桥中学有桃都大道以南,北京路以西的龙泉街道户籍。洪河中学有洪河派出所陵川社区、洪柳社区、好日子社区、东洪社区、玉石社区、分水村。第六中学有万源路社区、平江路社区、明江路社区、星光社区、芦溪河社区。十陵中学有石灵社区、大梁村、青龙村、千弓村、太平村、来龙村、友谊社区、和平社区、双龙社区。黄土中学有户籍为黄土镇的,同安中学有户籍为同安镇的,洪安中学有户籍为洪安镇的,双槐中学有户籍为洛带镇的,西河中学有户籍在滨西绿洲社区、上游社区、卫星村、跃进村、东风村、两河村、龙井村。柏合九年制学校有户籍在柏合镇的。特教学校接收龙泉驿区户籍的残疾儿童。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咨询有关部门。
成都高新区学区划分2023
2023成都高新区学区划分如下:
芳草肖家河学区,东、西至武侯区交界处,成昆线以北,一环路以南;站南学区,东至锦江区交界处,西至武侯区交界处,成都绕城高速以北,成昆线以南。
大源学区,西至双流区交界处,南至天府新区、双流区交界处,天府大道以西,成都绕城高速以南;中和学区,东至锦江区、天府新区交界处,天府大道以东,成都绕城高速以南;西区学区,为整个高新西区范围。
拓展资料: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hina Nation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别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
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在一些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高新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1988年国务院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成都学区房划分是什么
去年,成都教育局新发布了一则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通知,在通知中有多学区房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分配。那么成都学区房划分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学区房划分是什么:
1、寿安学校
寿安镇百花(1-15组)、寿安镇复兴村、苦竹村、江村、清水村、万寿街、吴家场社区(含吉祥街、万寿街、政星街、通柳街、平安街)、新林村、喻庙、长青村、万春镇生态大道寿安段。
2、镇子小学
杜鹃西路、古镇街、万春镇红专(1-14组)、万春镇镇子段、万春镇先锋村、万春镇新河村(1-13组)、万春镇幸福村(1-12组)、万春镇永和村、万春镇镇江村(1-14组)。
3、和盛小学
和盛镇安阜街、和盛镇渡桥村(1-16组)、和盛镇广水(1-20组)、和盛镇李义村(1-18组)、和盛镇石坝村(1-13组)、和盛镇石牛村(1-13组)、星艺大道、兴盛街、和盛镇玉河村(1-12组)、万春镇金星村、和盛镇街村、和盛镇烈士街、和盛镇舒家渡社区(1-3组)。
4、永宁小学
永宁镇八角(1-19组)、永宁镇八一南路、白桦街、城武、翠竹街、芙蓉路、永宁镇花篱(1-17组)、开金路、开元街、康安路、天王(1-16组)、新庄(1-17组)、永福(1-17组,含永福街)、永文路北段(南段)、皇姑路、隆平路、隆盛街、公平正宗社区。
5、东大街一小
万春东路、万春路、迎晖路、景阳巷、蒜市街、文化路、白马庙街、战备渠、公园路、柳北一街、柳北二街、北巷子、鱼凫(1-7组)、春凫街、东大街151号、泰康路、鱼凫路489号-569号(单号)、鱼凫路8号-480号(双号)。
文章总结:好了,关于成都学区房划分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了,有需要了解更多资讯的朋友,请继续关注齐家网,后续我们将有更好、更精彩的内容为您奉上。
成都学区一年一划分吗
成都学区是一年一划分。以家庭户籍为根本进行学校划分,按照每年的学位区域分配给适龄儿童安排入学条件。学区制是指在区(县)内将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措施。一般以街道或乡镇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若干学区,每个学区内含有若干所不同类型的小学、中学,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估措施,搭建交互平台,实现场地、设施设备、教师、课程等资源共享,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