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惠州积分入学政策2023
惠州积分入学政策2023如下:
惠城区:
对象:
1、随父亲或母亲(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惠城区居住的非惠城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2、具有惠城区小金口、水口、三栋、汝湖、马安、横沥、芦洲等7镇(街道)户籍,随父亲或母亲在惠城区内户籍地所在镇(街道)外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
居住证及社保要求:
在2017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其父亲或母亲在惠城区参加社会保险(含基本养老保险)时间和办理居住证件时间累计满6个月。
仲恺高新区:
1、2021年政策中,暂未查看到相关的说明。
2、对象:在仲恺高新区居住的非仲恺高新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居住及参保条件:
居住条件:随迁子女父亲或母亲在仲恺高新区居住,属惠州市外户籍的,须持有地址在申请入读学校所在镇(街道)的有效居住证;属惠州市内户籍的不需要办理居住证。
备注:2022年积分入学要求办理居住证时间截止招生报名时间满3个月,2023年起要求满12个月。
参保条件:随迁子女父亲或母亲已在惠州市参加社保(含基本养老保险)。
备注:2022年积分入学要求参加社保时间截止招生报名时间满3个月,2023年起要求满12个月。
惠阳区:
对象:非惠阳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居住证及社保条件:
1、监护人须持有有效居住证满3个月(居住地址必须在惠阳区内)、连续参加惠阳区基本养老保险满3个月的。
居住证和“基本养老保险”满3个月必须包含2022年3、4、5月三个月在内。
大亚湾区:
自2022年起,大亚湾区公、民办学校招收惠州市外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其父母单方或法定监护人必需:
①持有大亚湾区居住证(有效期内),且在大亚湾区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
②连续缴纳大亚湾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满3个月以上。
自2022年起,大亚湾区公、民办学校招收惠州市内大亚湾区外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其父母单方或法定监护人必需:
①提供在大亚湾区内有效居住证明材料,且在大亚湾区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
②连续缴纳大亚湾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满3个月以上。
“居住证”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满3个月是指从2022年5月31日往前推3个月。
特别说明:2023年申请大亚湾区公、民办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位,其父母单方或法定监护人须持有大亚湾区有效居住证满1年,且须连续参加大亚湾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满1年(必须包含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一年在内)以上。
惠东县:
对象:非惠东县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居住证及社保要求:
1、其监护人非惠州市户籍的,监护人须持有惠东县有效居住证,并连续参加惠东县基本养老保险满3个月以上;
2、其监护人惠州市内惠东县外户籍的,监护人需连续参加惠东县基本养老保险满3个月以上。
注:基本养老保险计算时间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从2022年5月31日向前推满3个月以上(即包含2022年3、4、5月三个月在内)。
博罗县:
对象:非博罗县户籍儿童、少年:
居住证及社保要求:
其监护人持有博罗县有效居住证,购买博罗县基本养老保险满3个月以上。
家庭团聚入户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嵌入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1.夫妻投靠的,以配偶有本市居民常住户口、有合法稳定住所为条件,可申请迁入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2.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的,以父(母)有本市居民常住户口、有合法稳定住所,并与父(母)共同生活为条件,可申请迁入本市居民常住户口;已婚子女投靠父(母)的,以父(母)身边无子女并与父(母)共同居住生活、照顾父(母)为条件,可申请迁入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3.父(母)投靠子女的,以子女有本市居民常住户口、有合法稳定住所,并与子女共同生活为条件,可申请迁入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惠州入户条件最新政策2023年
2023年惠州入户条件最新政策如下:
1、出生登记:父(母)亲双方或一方有本市居民户口、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新生儿,可登记本市居民户口。新生婴儿常住户口登记,随父随母自愿选择。历年出生人员,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申报出生户口登记,1998年7月22日前出生的随母入户,1998年7月23日后出生的随父随母入户自愿选择。
2、收养入户:收养人有本市居民户口、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符合《民法典》规定且领取了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核发的《收养登记证》的被收养人,可登记、迁入本市居民户口。
惠州地理位置
惠州市,别称鹅城,广东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认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全市总面积11347平方千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
惠州市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数量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惠州是客家人、潮汕人和广府人融合得最为成功的地方,也是客家人从陆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通道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惠州
惠州市入户口新政策2023
目前,关于2023年惠州市入户口的新政策还没有具体公布,需要根据当年衡策发布后进行查询。
一般来说,城市户籍政策的调整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研究和决策,同时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反馈。因此,建议关注当地政府部门的通知和公告,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同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城市户籍政策的调整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社会保障等。建议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可能的政策变化。
关于2023年惠州市入户口的注意事项如下:
1、政策变化:惠州市入户口政策可能会因为政策变化而发生调整,建议关注当地政府部门的通知和公告,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
2、申请条件:申请入户口需要符合当地政策规定的相关条件,如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等,建议了解当地政策规定的申请条件,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3、申请材料:申请入户口需要准备相关的申请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明等,建议提前准备好申请材料,以免耽误申请进度;
4、审核流程:入户口申请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核,建议耐心等待审核结果,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审核工作;
5、合法合规:入户口申请必须合法合规,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申请,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惠州市入户口申请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建议关注政策动态,了解申请条件和申请材料,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审核工作,确保申请过程合法合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千零九十七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第一千零九十六条
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的规定进行。
惠州最新落户政策2023
惠州2023最新落户政策包括稳定居住就业落户、人才引进落户、购房落户、投资入户、市内迁移。
1、稳定居住就业落户
(1)惠城中心区
惠城中心区包括:桥东街道、桥西街道、江南街道、江北街道、龙丰街道、河南岸街道、水口街道、小金口街道。
惠城中心区目前政策为: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居住满3年(连续办理居住登记3年或以上),且连续合法稳定就业满3年或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3年。
(2)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区
惠城区包括:马安镇、横沥镇、三栋镇、汝湖镇和芦洲镇。
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区目前政策为: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居住满2年(连续办理居住登记3年或以上),且连续合法稳定就业满2年或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2年。
(3)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
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目前政策为: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已在公安机关办理了居住登记。
2、人才引进落户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以申请迁入居住地常住户口。
(1)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学术、学科带头人。
(2)拥有属于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发明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人才。
(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有相应学历或一定技能的非本市户籍的人员。
技能型人才包括:
a.经地级以上市相关部门认证的中级技能型以上人才(中级技能型人才年龄在45周岁以下)。
b.本地区经济发展特别需要的特殊技能型人才和特殊专业技术人才。
(5)国家、省、市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引进的其他高级人才。
3、购房落户
即2016年11月21日后取消了购房落户政策,在此之前购买的商品房可以直接购房落户,在此之后购买的则不能直接购房落户,必须满足其他落户条件。
4、投资入户
(1)无房产的,企业登记时间满1年以上且当前正在正常运转的,企业法人可以申请入户。
(2)有房产的,企业登记时间满半年以上且当前正在正常运转的,企业法人可以申请入户。
5、市内迁移
(1)惠城中心区居民:可在惠州任一区县(惠城中心区除外)根据实际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2)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区和惠城区居民:已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的,可在惠城中心区实际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3)惠城区、仲恺区、惠阳区、大亚湾区居民:可在惠州任一区县(惠城中心区除外)根据实际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入户惠州的好处:
1、教育:惠州户籍子女享受优先安排就近上学;非惠州户籍需要综合家长在惠州的各种条件来累计分数,达到要求才可入学。
2、医保:拥有惠州户籍,孩子随迁或父母投靠子女后成为惠州户籍,可以在惠州购买居民医保。
3、医疗待遇:例如少儿医保,惠州户籍的新生儿就可以办少儿医保,非惠州户籍的孩子要入园或入学才能办。
4、需要惠州户口的知名外企,涉外机构及国有单位的重要职位(如财务、公务员)。
5、本市户口可以购置两套房产,可以参加本市车牌摇号。
以上内容参考:广东省人民政府-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惠州市户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