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如何落户成都?
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光明论坛
作者:彭俊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新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推进新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该计划特别强调,要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城市建设;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保护历史背景;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文化城市。该计划特别强调,要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城市建设;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保护历史背景;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文化城市。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一些哲学家说:城市是一种致密而紧凑的特殊结构,专门用于传播人类文明的成果。城市具有社会、经济、自然集聚效应高的特点,人口密集,资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城市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自然环境将进行必要的改造,但需要实施适度、有计划的实施,免对生态环境的过度损害。
也因此,新型城镇建设须全盘考虑,既要做好生态文明保护,也要做好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地方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高标准的规划设计理念,努力实现生态文明与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建设城市绿色生态,保护历史背景的延续。
管子云:圣人之处国者,必须不倾之地,而选择肥饶的地形。乡山,左右经水若泽。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相互依相连的有机链。人与自然和谐,风景如画的城市,即符合古人的规划理念。山水林田湖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如果不保护生态文明,城市将失去活力,甚至因生态环境恶化而陷入巨大的生态危机,威胁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未来发展。过去,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自然蓄水和调节能力下降,降低了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提醒我们要保护好城市生态。
城市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聚集,也是文化发展的载体。城市文化涵盖人文、历史、习俗、居民生活方式等精神方面,以及建筑、公共文化设施、历史遗迹、文化遗产等物质方面。例如,北京京剧、京剧、四合院、胡同、城墙等都是老北京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特点,汇聚成北京城市文化的背景色彩,使市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北京文化的魅力和地位。
从我国城市发展过程来看,宜居城市必须提前部署城乡规划,实现生态文明与文化遗产的综合发展,使城市拥有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杭州、成都、西安、重庆等网络名人城市,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以美丽的生态文明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功圈,受公众喜爱和追捧,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获得了声誉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获。
城市的特点要求我们注重生态文明、文化积累和文化创新。截至2021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城市定居政策的进一步自由化和实施,城市化率将继续提高。十四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化动力依然强劲。各地要提前规划,尽快进行周密科学的城市规划,努力传承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和谐宜居、文明智慧的新城市。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4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让城市生态与文脉并行,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