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多个中心城市零门槛落户
户籍制度在中国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短期和中期将继续。
古代户籍制度主要是为了征税服役。户籍制度的本质是调整资源分配。
在全球实行户籍制度的国家取消户籍制度的背景下,由于资源短缺与人口规模庞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长期无法取消。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尚未发芽。当时,城市无法承担农村人口流入,也不能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因此,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
此外,在此期间,由于城市经济困难,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国家还呼吁大多数城市青年到农村工作,解决就业问题,即上山下乡,创造知识青年一代。
但随着后来的包产到户,农村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带来了许多变化:
首先,劳动力的释放带来了粮食的丰收,但随后农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使许多人失去了农业的热情,因此发生了许多废弃的情况。很多人什么都不做,无所事事,犯罪率迅速上升。
二是劳动力的释放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在劳动力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劳动效率基本进入负值。
在这两个背景下,加上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市场经济到来后,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户籍制度开始放松。此后,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城市定居门槛越来越低,城市户籍人口不断增加。
2017年,武汉率先发起人口争夺战,随后各中心城市纷纷降低落户门槛,诞生了许多零门槛落户的城市。
后来,国家发布文件,要求城市人口不足300万的城市全面放开落户。因此,截至目前:
昆明、石家庄、南昌、银川、福州、济南、大连等7个城市的落户门槛基本为零,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的落户门槛也降到了最低。
甘肃省零门槛。此外,四川、贵州、黑龙江、江西、吉林、云南、青海、宁夏、内蒙古、海南、广西、江苏、山东、河南都提出了解雇主要城市以外所有地区的门槛。
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人口9.总人口占644亿.7%,农村人口4.98亿,占比35.3%。中国正在加入WTO2001年,农村户口占7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02 | 年轻人应该迁户口吗?
面对中心城市落户门槛降低,新一代年轻人有必要将农村户口迁到城市吗?或者,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要落户城市?
随着农村福利的增加和对宅基地的怀旧,很多人都在纠结是否定居。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太纠结。根据国家现行规定,即使你在城市定居,你原来在农村拥有的土地仍然是你的,不会因为户籍变更而被收回。
此外,虽然近年来农村福利增加了很多,但仍然比城市福利差得多。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农村和城市仍然无法比拟。
在一个城市定居,户籍人口可以首先享受一个城市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虽然每个城市都在促进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教育公平,但你应该知道,世界上只有相对公平和绝对不公平。
现阶段,在按积分划分教育的前提下,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相比优势明显。
对北京、天津来说,非户籍学生不能参加高考,也不能享受这两个城市的高考优势。
目前,北京的录取率在全国排名第一,高达30.5%,天津第二,24.1%,然后上海21.8%。北京、天津、上海是211录取率和985录取率的前三名。

在深圳,由于中小学教育资源极度紧张,非户籍人口在小学、中学就读时自然存在劣势。深圳中小学教育资源分为三六九等,首先倾向于在深圳注册有房的人。
非户籍,无房,在底层。小孩上中小学,基本只能回老家。或读民办小学、初中,但面对中考,非户籍人口的高中录取率远低于户籍人口。
如今,年轻人在家乡几乎无法生存存,家乡的生产用地基本承包给大规模种植的人,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城市发展。
农村土地所有权不会因户籍变更而改变。因此,如果你能在城市定居,试着定居。毕竟对自己和孩子都有很大的好处。
当然,也有人担心,考虑到他们买不起城市的商品房,搬家也很无聊。
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的确,北上广深、杭州、南京、苏州等热点城市的房价确实过高,大多数工薪阶层只能仰望。
面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高房价、医疗、养老等福利资源,我们只能权衡利弊。
如果你想清楚一件事,我们在孩子读书前没有退路。为了孩子的教育,还是要尽量落户。即使买不起房,一直租房,只要有户籍,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我个人的意见是,尽量迁。
只要是户籍人口,就可以在城市申请公租房和安居房。公租房的租金远低于市场租金,安居房的房价也远低于市场房价。
以后孩子长大上高中,还是买不起房是买不起房,也可以把户口转回去。根据法律法规,当事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和户主同意接受当事人的户籍,当事人的户籍可以迁回原籍,而不改变非农业的性质。
03 | 最好在哪里定居
年轻人最好在哪里定居?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见仁见智。
落户最好的城市,当然是北京、上海、天津,其次是广州、深圳等城市。
京津沪一本书与重点学校的录取率具有绝对优势。在中国,儿童教育是重中之重。当阶级越来越固化时,孩子们尽可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有希望打破阶级。
但由于北京、上海的教育资源优势,北京、上海的落户门槛很高。
北京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直接开放本科生定居的城市。此外,北京的户籍对名校毕业生没有明显的倾斜。
第二,在上海定居难度与北京的定居条件相似,但另一个是上海985所大学的应届本科生,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世界级大学的硕士和全国各地大学的博士可以直接在上海定居。
其实广州、深圳、天津的门槛并不高,不超过一定年龄的本科生就可以落户。近年来,其他城市的门槛也大幅下降。
京沪以下城市本科落户基本没有障碍。而且,自抢人大战爆发以来,很多强二线城市的落户门槛都降到了专科甚至高职。
目前大专学历越来越普遍,除京沪难落户外,广州、深圳、天津的门槛略高,其他城市基本都能落户。
如果你不能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或其他强大的二线城市定居,你应该尽量在家乡的省会定居。
在城市圈化和城市群时代,未来潜在城市基本集中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苏州、无锡、东莞、佛山、泉州等40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制造业城镇。
这些城市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资源质量相对较好,结算含金量较高。
总之,看自己的能力,能落户更好的城市,就落户更好的城市。
当然,要结合自身的抗压能力和竞争力,城市越好,资源越紧张,压力越大。
抗压能力弱,竞争力不够强。最好避开一线,在家乡省会定居。
原创2022-05-30 15:09·金融白话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