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国家支持的央企一般实力雄厚,很多都在世界500强企业之列。根据相关数据,目前我国有120多家央企。其中,国资委出资管理企业96家,中央金融企业26家,行政企业3家(烟草、铁路、邮政),文化企业出版。

众所周知,北京可以说是我国央企的“大本营”,许多央企的总部都设立在北京,比如大家很熟悉的三大运营商、三桶油、四大国有银行等等。据统计,北京有100多家央企。
除北京外,中国各地区央企总部数量排名为:上海8家、港澳6家、东北5家、广东4家、武汉3家、雄安2家、成都1家。不难看出,北京在央企数量上优势明显。
然而,就在最近,中央企业的搬迁浪潮出现了。许多中央企业开始将总部从北京搬出大本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根据最近的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本月将总部迁至广东深圳,融入大湾区发展建设;中国船舶集团也将在今年内迁至上海。
事实上,在此之前,其他央企已经开始了总部搬迁计划。今年9月,三峡集团总部从北京迁至武汉,12年后再次回到湖北老家。中国电气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也于9月在上海正式成立。
今年上半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化在雄安新区落户。从以上迹象可以看出,很多央企在这次央企搬迁潮中脱离了北京的怀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谁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呢?

雄安新区是最大的受益者。雄安新区位于北京、天津和保定的腹地,属于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可以说,雄安新区诞生于首都,承担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是雄安新区的主要作用和任务。
如上所述,上半年已有两家央企落户雄安新区,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央企从北京迁至雄安新区。北京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支持部分中央政府有序转移到北京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高校。这不仅能有效地推动雄安新区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还能为当地增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除雄安新区外,上海也将是央企搬迁潮下的受益者之一。要知道,上海的定位是经济、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不仅金融业高度发达,而且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该地区的高科技实力也非常强大。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实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上海无疑对众多央企有很大的吸引力。
上海目前有8家央企,包括即将迁往上海的中国船舶集团和新合并的中国电气设备公司。具有诸多优势的上海,未来更多央企总部的希望很大。总的来说,上海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央企大本营所在地,除北京外。

综上所述,央企落户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影响。除雄安新区和上海外,深圳、东北、武汉、海南等相关产业集聚地也有望吸引央企落户。
我不知道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在下面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