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落户成都
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为什么落户二线?落户后如何保障就业和公共服务?
↑点击上面,关注三联生活周刊!
文/黄子懿
本文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14期,原题为《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大学生落户后呢?》,严禁擅自转载侵权行为
一年来,这场人才争夺战发生在许多二线城市之间,吸引了大量大学生以低门槛落户的方式进入二线。这也让北京和上海坐不住了,严格的户籍政策相继放松。但也许,一个更值得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在二线定居?落户后,如何保障他们的就业和公共服务?
“抢人”
半年来,我身边有四个熟人把户口落到了成都。
他们有一些共同点:非成都户籍的四川人在重点大学毕业后三年内在一线城市工作,但未能解决户籍问题。毕业后,他们的户口不得不搬回原来的城市——通常是成都周围的一个地级市。现在这些共性又加了一个:通过人才引进战略落户成都的新成都人。
2017年7月,成都市政府一纸令下,规定45周岁以下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成都,户口不在成都地区内且在市内没有住房者,可以申请落到成都任何一个区县内。
今天本科学历并不少见,一纸命令让无数年轻人蜂拥而至。截至12月6日,成都已注册本科以上人才10万人,30岁以下青年人才为主体。2017年,成都新增户籍人口36人.即使抛开正常流入和自然增长的人口,4万人仍然相当可观。
我的朋友秦青是2017年落户成都的新成都人之一。2017年8月,新政出台不到一个月,她就向公司请了三天年假,从工作地上海飞回四川定居。她在上海从事电影行业。虽然她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但由于只有学士学位,她未能在上海落户。
今天,她还能回忆起当时的落户盛况。那是8月中旬的一个炎热的夏天。她早上7点从成都市中心出发。当她到达许可证处理中心时,门口排起了数百米长的龙。队伍还在停车场周围。许多人拿着长凳或报纸,只是为了度过炎热的阳光。发号时间是上午9点,每天办理600个号码左右,她拿到了200多个号码。拿到号码后,办证现场有几个队需要她征服。有复印证、打印无房证、审核落户材料、正式办理的队伍?经过这么多的团队和流程,她终于在下午4点左右落户了。每个队都有几十米长,一个队要排一两个小时。”秦晴说。

有一次,毕业后,我也把户口搬回了家乡。我不知道一张纸户口不仅要飞得很远,而且扔得这么多。直到春节,我的父母才几句话叫醒了我。成都房价涨得太快了!你某娘娘的儿子也把户口落到了成都!儿子,你怎么还稳起不动呢?以后回成都买不起房?”
几句话惊醒梦中人。春节过后,我也去成都定居。原因和这些朋友一样:成都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和它在网上的走红速度差不多。成都南部的高新区已经有了不亚于北京、上海的办公区和高层建筑,这是我在成都南部没见过的。每次回成都,至少会开一条新的地铁线路,2050年地铁远景规划已达40条线路。作为四川唯一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它吸引了省内外人口的持续流入,房价迅速上涨。万一我以后从北京撤退,发现家乡没有我的容身之处呢?
为此,我向单位请了一天假——与大多数单位相比,三联收假已经够晚了,但我的长假都预约了,所以我不得不推迟一天的行程。此前,由于现场办理人数过多,工作人员太忙,2018年以后所有申请都改为网上预约,每小时约50个号码,每天8小时。当我去处理时候,虽然也在排队,但是人数和队伍长度都没有朋友形容的那么夸张,整个过程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在去机场赶回北京的班机之前,我甚至有更多的预留时间去一旁的派出所办理新身份证。
即便如此,成都的学历落户流程也不是最方便的。2017年3月23日,西安再出狠招,全国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网上落户西安。此前,西安已经放开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现在证明材料和程序减少了70%,可谓最简单。在线结算政策宣布当天,西安将迁入8050人,突破之前的最高纪录,3天后迁入1人.5万。许多在京大学生通过西安在京的招聘现场远程落户。
一年多来,成都、西安、南京、武汉等二线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不再是新闻。这些城市不仅降低了落户门槛,还通过住房补贴、差旅费补贴、便利性等细节吸引了人才,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例如,在南京,外国毕业生将在面试中发放1000元的补贴,首次创业可获得2000元的一次性开业补贴;武汉开始实施社区公共家庭、人才住房券等制度;成都此前宣布,未来五年将建设35万套人才配套住房。
给房子钱给户口基本都是这三招。研究户籍制度改革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文凯表示,2014年提出的国家新城镇化战略对全国户籍改革提出了普遍要求。除京沪等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应逐步放开户籍要求,人才竞争是这一要求下的改进。
当北京和上海严格控制规模,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时,似乎从未像2017年那样渴望人口甚至人才2018年如此激烈。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从世界上看,移民较多的城市和国家发展最快,中国也不例外。从活力的角度来看,它们基本上是以外来人口为主导的城市。例如,在深圳,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4倍以上,北京和上海的外来人口约占40%。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开放对城市的活力和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宏山将北京市管理学会理事、北京市管理学会理事归结为二线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一线城市的减少和发展,人才竞争变得特别激烈。一些人才也在考虑为自己提供更好的机会,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也在增强。”
以后还是有点想回成都发展,上海压力有点大。”秦晴说。月收入过万,待遇不薄,有时还会去兼职模特赚点外快。但上海5万?平均6万元/平方米的房价还是让她觉得定居遥远。包括她在内,我在成都的四个朋友中,只有两个在上海,两个在北京。
逃离京沪?
北京和上海在二线城市轮番情况下,北京和上海开始坐不住了。
3月21日,北京发布消息,正式向风险投资基金经理等金融人才、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等科技人才开放,要求工资是平均水平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虽然门槛很高,但这种松动仍然被媒体称为北京近10年来最宽松的落户政策,而不是过去户籍指标分配给系统内单位的倾斜。五天后,上海宣布将进行大刀阔斧的人才政策改革,重点关注13名高科技人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
2017年是1978年以来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首次下滑的一年。相比之下,深圳和广州分别实现了62万人和45万人.常住人口增长5万,杭州、长沙、重庆增长近30万,郑州、武汉、宁波、成都、贵阳增长10万16万之间。近两年来,常住人口增长前十的城市或多或少都出台了人才引进策略。

2016年底,来京9年、在某重点大学读完本科、硕士的毕业生李玲辞去北京工作,转到杭州工作定居。让她产生离开念头的,是在她换工作时的一段插曲:她有北京集体户口,但原单位需要她迁出档案,新单位则没有接收资质,由此只有找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代为存放档案。
我一打听,就知道一年要2万多元,真的很刺激。当时我开始想去苏杭。李玲想了很久,心一狠,转移了无数人向往的北京户口。她说,她毕业时随波逐流。在求职季节,学生们谈论找工作。她总是问是否有户口,这导致她也想要户口。最后,她找到了一份可以给户口但不喜欢的工作。
如今,她在杭州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并通过人才引进战略成功落户杭州。起初,她首先想到在苏州定居,但发现杭州经济发展更好,定居门槛低于苏州。在落户政策上,我对杭州印象很好。李玲说,杭州的产业发展适合她的专业背景,房价可以承受,至少可以看到买房的希望。在北京,工资足够生活,买房子很远,感觉秋冬很长,终于意识到老年人熬过冬天的感觉,真的有点死。
在杨宏山看来,一线城市从来就没停止过人才争夺战,并不存在重新加入的问题,只是在行政律令下市场容量变得有限,需求和供给开始不平衡,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水涨船高,只有致力于寻求金字塔尖的顶尖人才。这增加了原本能在一线城市找到好工作的人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压力,可能需要去二线城市。”

大学生的内部素质也参差不齐。即使有严格的控制,京沪最高端人才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甚至落户,所以中高端人才只能去二线。孙文凯表示,在当前的城市行政体制下,人力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分布性。2015年底,他与人合作做了抽样调查,发现清华大学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大多没有获得北京户口。最后,许多人选择回到家乡的省会。
目前,离京的趋势似乎正在扩大。以近几年清华北大毕业生留京率为例,根据两校就业质量报告,2013年2017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留京率为30.7%下降至21.1%;硕士从56.1%降至45.8%,下降趋势明显。同时,北京大学已签约本科生留京率71.79%降至32.82%,降低近40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京沪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二线城市主动伸出橄榄枝,一方似乎开始慢慢占据上风。
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影响城市空间和格局。”李铁表示,虽然京沪人才引进政策相比过去已经有些放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人口流入的限制。目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口向城市群聚集的趋势并没有发展变化,即人力资源的空间通过中小城市的兴起自动重新配置。然而,人口竞争可能会导致一些微调,如从中国三大都市圈转移到武汉、郑州、成都等地区。后三者是近两年国家认可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是一种趋势。”李铁说。

国家发改委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黄宇) 摄)
据他估计,相当一部分通过这一轮政策优惠落户二线城市的人将是回流型人口。由于城镇间人口流动有一个自低到高的过程,一线城市门槛最高,二线城市成为省内流动
的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