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跟大家唠唠我这“农村户口本上的非农业户口”这事儿。说起来都绕口,但经历过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
我对这玩意儿也是一头雾水。只知道自己家户口本上写着“非农业户口”,但明明又住在村里,种种地,养养鸡,跟周围的乡亲们没啥两样。这到底是咋回事?
为弄明白,我可是费一番功夫。1,我翻出自家的户口本,仔仔细细地看好几遍。户口性质那一栏,明明白白写着“非农业家庭户”,可户口所在地,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农村地址。
然后,我去村委会问村干部。村干部大爷慢悠悠地跟我解释,说这是以前的老政策,啥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那时候,把人分成吃“商品粮”的和吃“自家粮”的两种。我这情况,就是属于吃“商品粮”的,但又住在农村的。
听完村干部的解释,我还是有点懵。吃“商品粮”?那不应该是城里人吗?我这天天跟土地打交道的,咋就成“非农业”?
接着,我又上网查查资料。这一查,总算有点眉目。
- 原来,这“非农业户口”还真是当年计划经济的产物。
- 那时候,为区分城乡,就把户口分成“农业”和“非农业”两种。
- “农业户口”就是咱农民,靠自己种地吃饭;“非农业户口”就是城里人,吃国家分配的粮食。
不过现在时代变,早就没有“商品粮”这一说。国家也出台政策,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统一都叫“居民户口”。
虽然政策是这么说,但真要办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后来我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又跑几趟派出所。派出所的同志也挺耐心,跟我解释说,虽然现在都叫“居民户口”,但以前的“非农业户口”还是有些不同的。比如,在一些涉及到土地、宅基地的事情上,可能还会有些区别对待。
3,经过我这一番折腾,总算是把这“农村户口本上的非农业户口”给弄明白。也算是却一桩心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咱也能跟人说道说道。
这就是我这个“农村非农户”的一点小经历。可能有点啰嗦,但都是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希望对有同样困惑的朋友们,能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