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来聊聊籍贯这事儿。起因是啥,前两天我帮家里亲戚小孩填个啥入学申请表,上面赫然写着“籍贯”二字。这小屁孩哪懂这个,直接就把户口本上的地址给抄上去。我一看,这不对!赶紧拦住他,跟他解释半天。
我这心里就犯嘀咕,现在好多年轻人,甚至一些上年纪的人,都容易把籍贯和户口所在地给搞混。所以我就想,干脆把自己弄明白的过程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省得以后再有人犯迷糊。
第一步,当然是先搞清楚概念。
我先是翻自家的户口本,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户口所在地”:XX省XX市XX区XX街道。这玩意儿好理解,就是你现在户口登记在哪儿,就是哪儿。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籍贯”。这词儿听着就有点“古老”的味道。我先是问家里的老人,我爷爷说,籍贯就是老家,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爸又补充说,一般指的是你爷爷或者太爷爷那一辈长期住的地方。
第二步,上网查资料验证。
光听家里人说还不行,我还得上网查查,看看有没有更官方的说法。这一查,果然,跟我家老人说的差不多。
网上说,籍贯一般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位祖先长久居住的地方。详细点说,就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而户籍所在地就是户口本上登记的地方,一般是出生时父母户口登记的地方。
这么一看,区别就很明显。户籍所在地是可以变的,你搬家,户口迁到哪儿,户籍所在地就变成哪儿。但籍贯一般是不变的,它代表的是你祖上的根儿在哪儿。
第三步,实际操作确认。
为彻底搞明白,我还特意去翻翻我爷爷的户口本(当然是在他同意的情况下)。他的户口本上,“籍贯”一栏写的是XX省XX县XX村,而他的“户口所在地”早就迁到市里。这就更印证我的理解。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是彻底把“籍贯”和“户口所在地”给区分开。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再也不用犯迷糊。也希望我的这回实践记录,能帮到更多的人。
简单
- 户口所在地:就是你现在户口本上登记的地址。
- 籍贯:一般是你爷爷或者太爷爷那一辈长期居住的地方,也叫祖籍。
以后大家填表的时候,可千万别再把这两者搞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