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农业户口取消”“落户北上广”这些词,但压根搞不懂自己属于哪类户口?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毕竟这玩意儿关系到买房、孩子上学甚至退休金,搞不明白真能耽误大事儿。就跟新手想学“如何快速涨粉”得先搞懂平台规则一个道理,咱们也得先把户口的基础门道摸清了。
先说说最常见的两种户口吧。?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个分法,估计大伙儿都听说过。早些年农村人基本都是农业户口,城里人拿非农业户口。不过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取消这种区分了,统一改叫“居民户口”。不过啊,这个改革还没全国铺开,像山西、江西这些省份前两年才刚完成合并,你要是老家在偏远山区,可能还能见到老式户口本上印着“农业”俩字。
接着咱们说说集体户口。这个特别常见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身上。比如说你大学毕业后把户口挂靠在人才市场,或者公司给你办的集体户口,本质上就是个临时户口。重点来了:集体户口分两种!?单位集体户和人才市场集体户可不一样。前者跟着工作走,离职了得迁走;后者虽然稳定点,但要是结婚生孩子,孩子户口可不好落。我表弟前年就吃过这个亏,孩子出生三个月还没上成户口,急得直跳脚。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类型叫家庭户口,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个人户口本。这里头又分城镇家庭户和农村家庭户——注意啊,这跟前面说的农业非农业不是一码事!现在很多地方农村拆迁,户口本上写着“家庭户”的,可能还能享受宅基地分配。去年我老家村里拆迁,隔壁王叔就靠这个多分了20平米的安置房。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不是说户口都统一了吗?怎么还这么多弯弯绕绕?这里头有个时间差的问题。2014年国务院出的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说是取消农业非农业区别,但具体落实得看各地政策。好比说你在北京看到的“居民户口”和云南山区老家的“居民户口”,背后能享受的公共服务可能差着十万八千里。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着急了:到底哪种户口最吃香?这么说吧,要是比含金量,?大城市家庭户口绝对排第一。北京上海户口为啥金贵?光是高考录取分数线这一项就值套学区房。不过现在搞积分落户,普通人想拿个北京户口,难度不亚于新手运营三个月内做出百万粉丝账号。
再来说个冷门类型——蓝印户口。这玩意儿上海1994年搞过,深圳2004年也试行过,说白了就是“准户口”。当年在深圳买套房就能拿蓝印户口,满七年转正。不过现在基本都取消了,要是还有人跟你说能办蓝印户口,十有八九是骗子。
最近还有个新词叫社区公共户,上海2018年推出的。专门给那些没房子、没直系亲属投靠、单位又没集体户口的人准备的。听着是挺人性化,但实际用起来限制不少。比如办个护照得多跑两趟派出所,孩子上学还得另外开证明。
可能有人会问:我老家户口到底要不要迁到大城市?这事得算经济账。举个真实例子:我同事老张把河北农村户口迁到天津,孩子高考分数线降了60分,但老家拆迁每人80万的补偿款他就没份了。这选择题换成你,该怎么选?
最后说个特别情况——双重户口。前些年户籍管理没联网的时候,确实有人钻空子办了两个户口。不过现在公安部全国联网核查,这种情况基本见不着了。要是你手里还有两个户口本,赶紧主动去注销一个,不然被查出来可能要吃官司。
小编观点:普通人没必要深究户口分类的学术定义,关键要看自己手头的户口本到底能享受哪些实际权益。打算买房结婚生娃的,提前半年去派出所问清楚政策;老家可能要拆迁的,千万别急着迁户口;孩子要上学的,重点关注当地入学条件。记住,户口这事永远都是“选择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