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当年我上大学那会儿,北京户口迁不迁这事儿。这事儿,当年我也是一头雾水,琢磨好久,也问不少人,才做决定。整个过程,我给大家从头捋一遍。
刚收到北京那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兴奋劲儿就别提。然后就看到里面夹着一张纸,说的是户口迁移的事儿,可以选择把户口迁到学校的集体户口上。当时我爸妈就有点犹豫,不知道这玩意儿迁过去有啥用,迁过去会不会麻烦。
我自己,一开始也有点儿懵。你想,一下子从老家户口变成“北京户口”?听着挺美的。我就开始打听,问几个同级的同学,也问当时认识的一个学长。他们说法不一。
打听和琢磨
有人说,迁过去方便。比如,身份证丢,在北京就能直接补办,不用跑回老家折腾。还有,以后要是想办个护照、港澳通行证啥的,在北京办也方便点儿,不用两头跑。
听着好像是挺有道理的。那会儿年轻嘛觉得方便最重要,而且“北京”俩字儿听着就是不一样。
但也有人泼冷水。说你迁过去的那个,根本不是真正的北京户口,叫“学校集体户口”。说白,就是个临时的,你在学校一天,它在一天,等你毕业,这户口就得迁走,学校可不管你。你想留在北京,还得靠你自己找工作解决户口指标,跟这学校集体户口没半毛钱关系。
这话一下子就把我点醒。合着这“北京户口”是个体验卡,毕业就到期。
我还专门去学校的迎新网站上查查,又去我们那儿派出所户籍科问问。户籍科的大姐挺实在,跟我说:“孩子,你要是老家户口是农村的,迁出来容易,再想迁回去可就难。你要是城市的还好点。但这学校集体户口,确实没啥大用,就是个临时放档案的地方。”
我的决定和后续
琢磨来琢磨去,我决定,不迁!
主要考虑几个事儿:
- 临时性:毕业就得迁走,解决不长远问题,感觉折腾一下没啥必要。
- 老家办事:万一老家有点啥事儿需要户口本、身份证(虽然身份证全国都能用,但当时有些特定情况还是户籍地更方便),户口在老家更踏实。
- 没实质好处:所谓的“北京户口”福利,比如买房、买车摇号(那时候好像还没现在这么严格,但也知道不容易),这集体户口压根儿就享受不到。
我就没去办那个《户口迁移证》,报到的时候直接跟辅导员说,户口不迁。手续上倒是简单,就是少交一份材料而已。
大学几年下来,也没遇到啥因为户口不在北京而特别麻烦的事儿。身份证丢过一次,确实得回老家补办,是麻烦点,但也还就当回家看看。至于办护照啥的,那时候出国的同学也不多,我没那需求,也就没体会到所谓的不便。
反倒是我一个室友,当年把户口迁过来。毕业那会儿找工作,单位不管户口,他又没在北京找到能解决户口的工作,要把户口迁回老家,那段时间看他跑档案、跑派出所,填各种表,焦头烂额的,感觉比我当年麻烦多。
后来工作,接触的事儿多,更觉得当时没迁是对的。那个学校集体户口,就是听着好听,实际用处非常有限。真正要在北京扎根,还得靠后面的工作、积分落户或者其他正经途径,跟大学迁不迁户口关系不大。
这就是我当年关于北京上大学户口迁不迁的整个实践过程和想法。纯个人经历,给大家做个参考。关键还是看自己觉得哪种更方便、更适合自己长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