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老家一个表弟琢磨着来城里发展,好不容易找个落脚地,结果第一个碰到的坎儿就是这个户口问题。他自己也不太懂,就打电话来问我。
他拿着那本红皮儿的户口簿,翻来覆去地看,上头“户别”那一栏写着“家庭户”。他就纳闷,说现在不都说取消农业、非农业吗?怎么还分这个?他这“家庭户”到底算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以后孩子上学、买房啥的有啥影响不?
这问题我以前也没太仔细研究过,毕竟咱自己的户口本多少年才翻一次。不过既然他问,我就帮他琢磨琢磨。我让他先把户口簿的关键几页拍照片发给我瞅瞅。
我的实践过程
照片发过来后,我先是放大看那个“户别”栏,确实是“家庭户”。这个“家庭户”,是跟“集体户”对应的。简单说,一家子人住一块儿,有自己的房本(或者固定住处),通常就登记成“家庭户”。要是没独立住处,挂靠在单位、学校或者人才市场啥的,那就是“集体户”。“家庭户”本身并不能直接说明是城里还是乡下。
那关键在哪?我让他翻到户口簿第一页,或者常住人口登记卡那一页,找到“住址”那一栏。这才是区分的关键点。
我仔细看他发来的照片,他那个地址写的是“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小区XX号”。看到“街道”、“小区”这些字眼,基本上就能判断,他这个“家庭户”是落在城镇区域的,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城市户口”的底子。
我就跟他解释,要是地址栏写的是“XX省XX县XX镇XX村XX组”或者类似的,那虽然户别也是“家庭户”,但根子上还是属于农村区域的。尽管现在户口登记说要统一,但在实际管理和一些政策享受上,这个地址信息还是挺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保险起见,我还特意叮嘱他:
- 第一步,自己先看户口簿。主要看两个地方:一个是“户别”,确认是“家庭户”还是“集体户”;另一个是“住址”,看登记地址是属于城镇(街道、居委会)还是乡村(乡、镇、村)。
- 第二步,要是自己看不明白,或者信息有点老旧不确定。那就拿着户口簿和身份证,亲自跑一趟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户籍科。这是最稳妥的法子。
为啥要去派出所?因为有时候户口簿上的信息可能更新不及时,或者有些历史遗留问题。直接去窗口问,工作人员当场就能给你查系统,给出的解释是最准确、最权威的。我之前帮家里老人办事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自己瞎琢磨半天,不如去窗口问一句来得快。
后来我表弟听我的建议,虽然从地址看基本确定是城镇户口,但他还是抽空去一趟派出所确认一下,心里彻底踏实。工作人员也跟他解释现在统一登记后的一些情况。
这居民家庭户口怎么区分,我自己的经验就是,先看本儿,主要是看地址栏信息,基本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实在拿不准,或者想百分百确认,那就跑趟派出所,啥都清楚。这事儿看着小,但关系到后面不少事儿,还是得搞明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