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燕郊户口这事儿,我得从头说起。好几年前,那时候在北京飘着,孩子眼看就到上学的年纪,北京户口那是想都不敢想,积分落户算来算去也差着十万八千里。没户口,在北京上学太难,要么找那种死贵死贵的私立,要么就得回老家当留守儿童,我跟我媳妇儿都不想。

为啥动心思?

这时候就听说燕郊。离北京近,就隔条河。关键是,有人说办个燕郊户口,孩子就能在当地上公立学校,说是跟北京的教育资源也差不离,还能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免费。你想想,这对我们这种北漂家庭诱惑多大?公立学校,那可比私立省太多钱。而且还有个说法,有燕郊户口就能买当地的二手房,当时想着,就算以后在北京混不下去,在燕郊好歹有个自己的窝,不至于彻底卷铺盖回老家。

当时真是觉得,这燕郊户口简直是给我们这种人量身定做的“跳板”或者“后路”。地理位置又每天通勤虽然累点,但总比孩子回老家强?周围不少在北京上班的朋友,都开始往燕郊跑,不是买房就是办户口。

动起来!我的折腾过程

心动不如行动。我开始打听怎么操作。那时候政策好像还相对松快点,但也不是说你想办就能立刻办成的。我记得是先得在燕郊有套房,或者有正式工作和社保才行,具体细节记不太清,反正不是抬抬脚就办好的事。

我当时是咬咬牙,凑钱在燕郊先买个小房子,新房买不起,就淘换个二手的小户型,想着先把资格弄到手。办房本、弄材料,那段时间真是没少跑腿。北京燕郊两头跑,单位请假都快不好意思。

  • 准备材料: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明、房本(或者购房合同、发票啥的)、在北京的工作证明、社保记录… 反正是一大堆,复印都复印好几沓。
  • 跑部门:先去房管局确认信息,再去派出所申请,中间可能还要去街道或者社区盖章。每个地方人都不少,排队等着叫号,有时候一个上午就办一件事。
  • 等待审批:材料交上去也不是立刻就批,得等。那段时间心里是七上八下的,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

整个过程下来,差不多小半年,总算是把我们一家三口的户口迁到燕郊那个小本本上。拿到新户口本那天,心里石头落一半,感觉为孩子,这罪没白受。

户口到手,然后?

户口是到手,生活也确实发生一些变化。

孩子上学:这确实是最大的好处。孩子到年龄,顺利地划片进燕郊的一所公立小学。学费是免,书本费也不贵,跟在北京上私立比,那真是省一大笔开销。学校教得也还行,老师挺负责。这点上,当初办户口的主要目的算是达到。

买房限制:因为先买房才办的户口,所以“有户口能买二手房”这个对我来说没啥直接体会,但确实看到身边有拿到户口的朋友后来又买改善型的房子。

但是,新的问题也来。

通勤噩梦:这真是硬伤。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得起,赶最早的公交或者开车去北京上班。那检查站堵得呀,真是没脾气。晚上回家也一样,披星戴月的。一天好几个小时扔在路上,人累得跟孙子似的。说是一河之隔,通勤体验可真不是“隔壁”那么简单。

配套资源:学校是公立,但好学校、好班级也得挤。医疗方面,大病还是习惯往北京跑,燕郊本地的资源跟北京比还是有差距。商业配套这些年好不少,但跟北京成熟区域比,还是差点意思。

心理落差:虽然户口本换地方,但工作、社交圈子大部分还在北京。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钟摆”,每天在北京和燕郊之间晃荡,归属感不强。说是河北的户口,享受北京周边的便利,但真要说完全融入哪一边,好像都差点劲儿。

燕郊户口到底好不

为啥今天想起来写这个?主要是前两天搬家,翻出当年办户口时跑断腿攒下的一堆材料和旧户口本,感慨万千。又看到网上老有人问这事儿。

要我说,燕郊户口好不真得分人,看你最看重

如果你就是为解决孩子上公立学校的问题,并且能忍受每天极端通勤的辛苦,那它确实提供一个选择,一个在北京边缘“上车”的机会。毕竟它实实在在地帮一些家庭解决孩子上学这个大难题。

但如果你指望它彻底解决北漂的所有焦虑,给你一个和北京市区差不多的生活体验,那大概率会失望。通勤的时间成本、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相对差距、生活的便利性,这些都是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对我自己来说,这燕郊户口解决孩子当时的入学问题,这是最大的“好”。但这些年的通勤折磨和生活上的不便,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好”。现在孩子大点,我们也在琢磨未来的路,是继续这样“钟摆”下去,还是彻底换个活法,还没想

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你自己的需求和取舍。想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最不能接受什么,再做决定。别像我当年似的,一听能解决孩子上学就头脑发热,后面的难处都没太细想。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