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落户政策2022

斑竹园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乡村振兴强势“出圈”(之三)乡村全面振兴产业融合有底气更有底蕴

斑竹园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乡村振兴强势“出圈”(之三)乡村全面振兴产业融合有底气更有底蕴

成都足球第一村在这里,谷爱凌、苏翊鸣的训练基地在这里,成都平原最大月季花种植地在这里,优炫软件西部研发中心在这里,四川省最大蓝莓基地在这里……

如果说“川西碧玉”是香城新都在成都平原上响亮的名字,那位于新都区西北一方的斑竹园,便是碧玉之上那一抹令人过目不忘的凝光翠纹。

公园、柚林、乡野,良好的生态本底,是斑竹园持续发展的深厚底蕴;足球村、旱雪场、露营地,新兴而起的消费场景,是斑竹园昂扬向前的强劲助力;天府家风馆、书香公园、杨氏宗祠,是斑竹园文蔚兴盛的不竭源泉;优质学校、高新企业、有机农业,是斑竹园未来可期的优势亮点。近年来,关于斑竹园片区的报道层出不穷,从中央媒体现场直播,到省市级媒体火热宣传,迎来更大舞台的斑竹园,开始强势“出圈”——苦修内力,勤练外功,科学布局,合理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之下,斑竹园的区域价值不断凸显,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成北价值新高地。

冰雪体育运动

聚焦全球视野

2022年2月8日,谷爱凌在冬奥会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随着她那制胜一跳的1620,随之而来的是位于新都区内的一家旱雪场成为爆款。

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以下简称“尖峰旱雪场”)位于斑竹园街道,而谷爱凌的制胜一跳向左偏轴转体1620,正是在这里密训打磨的。

从冬奥结束至今,尖锋旱雪场门庭若市的情况几乎接连出现。每日的接待人数,从最开始的每天六七十人,到如今的六七百人。曾经的冷门运动,眼下却成为了许多人的新爱好。

据了解,尖锋旱雪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旱雪场,也是目前中国最标准的旱雪训练大跳台之一。今年初,我区与世界冰壶巡回赛(WorldCurlingTour)达成合作,这个全球性主要运动联盟组织机构亚太总部将首次进驻成都,落户新都,落地斑竹园片区。

世界冰壶巡回赛亚太总部落户后,将利用其全球影响力和深厚的冰雪运动资源优势,以新都为中心,在中国和亚太地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包括引入国际顶级冰雪赛事表演;建立高水平的冰雪运动俱乐部;为国家和省市输送优秀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冰雪运动行业急需的教练员、裁判员、制冰师等各类专业人才;开发专业冰雪运动设施设备、提供咨询服务等。

南国冰雪正兴时,在斑竹园片区的规划布局之中,尖锋旱雪场二期细项规划与世界冰壶巡回赛亚太总部未来的发展方向已悄然提上了日程。“我们希望依托现有平台,将成都地区的冰雪市场产业链连接在一起,让冰雪运动得到更好的推广。”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斑竹园,冰雪运动与传统体育将互促融合形成更大规模的蓝海市场。“我们希望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仅在新都,更在整个西南。”

农业+足球+音乐

引领休闲新潮流

沿着尖锋旱雪场门外的道路一直前行,一座大力神杯的雕塑出现在眼前。这里是斑竹园街道三河村,一个乡村振兴新都表达的典型乡村。2021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走进乡村看小康》节目组走进三河村,用长达近17分钟的电视、网络现场直播,不仅向全国人民展现了三河村的足球、音乐、农业、旅游等文体产业及农业的发展,更将新都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示在了全国人民的眼前。

作为斑竹园足球音乐公园的核心区,三河村是有名的新都柚产地,也是百年历史的刘氏宗祠和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费密家族遗迹所在。

踢出一粒金球,激起万物生长。三河村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大力实施“农业+足球+音乐”发展行动,让体育产业融入当地文化肌理,让体育运动走进农民家中,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0万人,为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带来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活力。而眼下,三河村又踏上了冲击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的征程。

“三河村给我的印象首先是特别的漂亮,不仅有绿道、足球场,还有很多的民宿、农家乐,让我感觉这里更像城市的延伸。但不同的是,这里不仅具有城市的活力感,又具有乡村的安静和淳朴,让我特别享受这样的乡村生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总站记者蒋林说。

林盘靓了,露营基地建了,村民的日子红火了。通过流转盘活乡村存量土地,三河村着力打造以音乐教育、创作、展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互动体验示范区,建设“情怀+温度”的乡村音乐文创产业经济生态圈,走出了一条农业有看头、农村有干头、农民有奔头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特色道路。短短几年,三河村从老旧农村变成了如画乡村,成为我区新时代里靓丽风景;更将普通的皮球变为乡村振兴制胜的“金球”。

近年来,斑竹园街道按照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思路,将公园城市郊野型示范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已然形成连片发展态势,“珠链锦绣·锦水公园”核心区域,业态丰富、规模初具、成效凸显,足球音乐公园创新案例先后两次被CCTV1《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三河村乡村振兴、足球之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被CCTV13新闻频道报道。

融合传承文脉

讲好新都故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魂在何处?魂在文化根基。

在斑竹园街道,这里的文化不仅包含了乡村文化,更包含了廉洁文化、状元文化、书香文化。

天府家风馆,是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成都市纪委监委和区委三级联建的家风主题廉洁文化展馆,不仅是省内家风文化最集中、廉洁教育资源最丰富的综合性展馆,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表现形式最完备的家风家教主题展馆。

走进天府家风馆,家风的故事从古至今不断延续,从升庵门风,到红色故事,先辈的才华与思想历久弥新。天府家风馆传承着斑竹园街道千百年来的文脉风骨。

开馆以来,天府家风馆已接待省内外参观单位近千个,到访干部群众超过数十万人次。同时,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5家单位命名天府家风馆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究中心”等。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对展馆落成运行情况进行了持续宣传报道。

毗邻天府家风馆的,还有杨氏宗祠。这个与新都城区的升庵桂湖遥相呼应的地方,是新都明代状元杨升庵当年读书修习之所。“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的杨氏家族绵延至今,无形却强劲的杨氏家风,跨越岁月长河但历久弥新,不仅深刻影响着杨氏后人,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廊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氏家族现存的光绪乙未本《杨氏族谱》和民国辛未本《新都杨氏家谱》两本家谱中,除记录着杨氏先祖的为官清廉事迹外,“四知”、“四重”、“四足”等廉洁家训内容都得到了详细的记载与传诵。于无声处春风化雨,于有声处浸润人心。杨氏宗祠,是状元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新都故事的起始篇。据了解,杨氏宗祠于2015年12月向广大市民全面开放,累计接受参观学习10余万人次,被授予首批“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称号。

通过突出“文”的价值浸润,提升乡村内在气质和美誉度,这是近年来斑竹园片区的主要方向。据了解,下一步,斑竹园将继续系统梳理辖区古蜀文化、书香文化、廉洁文化、家风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内涵肌理,以景养文、以文塑景,高品质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面提高乡村文化品位,打响文旅融合品牌,打造全域文化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全面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斑竹园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乡村振兴强势“出圈”(之三)乡村全面振兴产业融合有底气更有底蕴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