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个非农户口迁回农村的事儿。不少朋友估计都有这想法,城里待久,想回老家,空气地方也宽敞。但这事儿,真不是想回就能回那么简单,我自个儿就折腾一趟,给大伙儿说说我的经历。
为啥想折腾这事儿
先说说我为啥动这心思。我这户口,早些年跟着工作迁到城里来,成非农户口。刚开始觉得挺城里机会多,办事也方便。可待十几年,尤其是我家娃慢慢大,就觉得城里这环境,咋说,太挤,空气也不行,人情味也淡。再加上老家爹妈年纪也大,想着离近点儿好照应。正好那阵子工作上也不太顺心,就琢磨着,能不能把户口迁回老家农村去?
开始打听和碰壁
有想法就得行动。我先是在网上查,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说行,有的说基本不可能,看得我一头雾水。什么政策放宽,什么原则上不行,但有特例。我就觉得这网上信息太乱,不靠谱,还是得自个儿去跑跑。
第一站,老家村委会。 我抽个周末,回趟老家,直接找到村支书和村主任。把我的想法一说,他们倒是挺客气,但是面露难色。说这事儿,不是他们说算,得看镇上派出所和县里的政策。关键是,村里得同意接收,这个他们得开会研究,还得看看我符不符合条件。
当时给我提几个硬杠杠:
- 是不是在村里有自己的房子?(这个是关键)
- 是不是有直系亲属(比如父母)户口还在村里?
- 迁回来干有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怕你回来给村里添负担)
我当时的情况是,老家的祖宅还在,虽然有点旧,但确实是我的名字。父母户口也在村里。至于生活来源,我跟他们说打算回乡搞点小买卖或者找点农活干,反正不能闲着。
跑手续,磨性子
村委会那边算是开个口子,同意研究。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去镇上的派出所户籍科咨询。
第二站,镇派出所。 去之后,人家民警同志态度挺给我解释政策。就是“非转农”确实严格控制,但不是完全堵死。像我这种原本就是从这个村迁出去的,在村里有合法固定住所(就是我的老房子),并且村集体同意接收的,有希望。但是,需要准备一堆材料。
我记得当时要准备的有:
- 我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城里的那个)。
- 我父母的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
- 老家房子的房产证明(或者宅基地使用证)。
- 村委会出具的同意接收证明(这个是最难搞的)。
- 还有我写的迁入申请书,说明为啥要迁回来。
- 可能还得有结婚证啥的,看具体情况。
最折腾的是那个村委会的同意接收证明。 村里开会研究好几次,还得公示几天,确认没有村民反对。这个过程就挺磨人的,我得经常回去沟通,说说我的打算,让大家放心。还好乡里乡亲的,大部分人没啥意见。
等村里的章盖好,拿着所有材料再去派出所。派出所审核完,还得报到县公安局户政科审批。这一层一层递上去,每一关都不能出岔子。
总算搞定
前前后后,我差不多折腾小半年。 中间有段时间,县里审批卡住,说是对政策理解有分歧。我又跑去县公安局找人咨询,把我的情况反复说明,把能提供的证明都提供。不知道是哪个环节松动,还是我的情况确实比较符合要求,总算是批下来。
拿到准迁证的那天,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感觉像是打通一关游戏,不容易。
一步,就是拿着准迁证和老家的接收证明,回到我原来户口所在的城市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 然后再拿着迁出证明,回到老家镇派出所,落户,拿到新的农村户口本。
整个过程跑下来,我的体会就是:
-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但规矩就是规矩。 符合条件是前提,不符合基本没戏。
- 村委会的态度很关键。 他们同意接收,事情就好办一半。
- 有合法固定住所(自己的房子)是硬通货。 没这个,基本就别想。
- 耐心和沟通很重要。 跑手续就是个磨性子的活儿,得多问多跑,态度好点儿。
你要问我非农户口能不能迁回农村?我的答案是:能,但很难,得看你的具体情况和当地政策,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去折腾。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这样,正好有老房子,父母户口还在,村里也比较通融。大伙儿如果真有这想法,最好先去老家村委会和当地派出所问清楚,别盲目行动。
行,今天就唠这么多,希望能给有类似想法的朋友一点参考。都是自个儿亲身经历,绝对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