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亲戚家小孩儿,刚毕业,弄啥材料要填户口性质,跑来问我,说这城镇户口居民户口到底有啥不一样?一下把我给问懵。

我自己也一直没太搞明白。印象里,咱们以前好像都说“城镇户口”,挺金贵的,跟“农村户口”对着。可不知道从啥时候起,耳朵边听到的、文件上看到的,又老是“居民户口”这个词儿。这两个玩意儿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有啥区别?我这人就爱较真,既然碰上,就得把它给搞明白

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第一步,我先翻翻家里的老户口本,那上面清清楚楚写的是“城镇户口”。然后我又找出现在的户口本,上面写的是“家庭户”,户别那一栏写着“居民户口 非农业”。这就有点意思,看来确实是有变化的。

光看自家的不行。我就跑去小区里找几个老邻居聊聊。张大爷说:“嗨,不都一样嘛就是换个名儿,以前叫城镇,现在时髦,叫居民。” 李阿姨比较细心,她说:“好像不太一样,以前说城镇户口是吃商品粮的,现在都叫居民户口,听说是为以后不分城里乡下。” 大家说法不一,更让我糊涂。

没办法,我只好继续折腾。我想起有个朋友在街道办事处工作过,虽然现在不干,但多少懂点儿。我就打个电话过去问他。

他给我解释一通,我大概捋清楚

我打听到的情况是这样的:

  • 以前的路子:最早那会儿,国家管得严,户口分得很清楚,主要是“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能在城里待着、有工作、吃供应粮的,基本就是“非农业户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镇户口”。这个身份在那时候挺重要的,关系到上学、找工作、福利等等好多事。
  • 后来的变化:后来国家搞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乡差别慢慢不像以前那么大。为推进城镇化,也为让管理更方便,就开始搞户籍制度改革。很多地方就不再区分“农业”和“非农业”,把原来这两类户口,统一登记成“居民户口”。
  • 现在的状况:“居民户口”是一个改革后的、更统一的叫法。它像个大帽子,把原来城里的“城镇户口”和一些符合条件的“农村户口”都盖到下面。目标是以后大家都叫“居民户口”,淡化城乡二元结构。
  • 那“城镇户口”?为啥现在还有地方提?朋友说,有些地方可能还没完全改过来,或者在某些特定文件、特定场合,为强调这个人原来就是城市居民身份(非农业属性),还会沿用“城镇户口”的说法。但本质上,现在绝大多数持有原“城镇户口”的人,他们的户口本上,或者在新系统里,应该都已经是“居民户口”。

搞明白!这么一说我就透彻。说白,“居民户口”是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城镇户口”更像是过去时,或者是在特定语境下用来强调非农身份的一个标签。

我跟那亲戚小孩儿回复:现在让你填,估计选项里大概率是“居民户口”,你就选这个。如果还有“城镇户口”的选项,跟你现在这个“居民户口”性质也差不离,都是指你在城里头的户口。别太纠结字眼,关键看你实际在哪儿生活、学习、工作,享受啥政策待遇,那个才最实在。

我自己琢磨一下,这户口称呼变来变去的,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正对我自己来说,户口本上从“城镇”变成“居民”,日常生活该咋过还咋过,没感到有啥特别大的影响。可能主要就是个称谓上的统一。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0858-975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