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跟大家唠唠我之前办户口迁移这事儿,特别是卡在那个“社会抚养费”上的经历。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真折腾起来,够喝一壶的。
为啥要迁户口?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因为工作和孩子上学的原因,需要把我们家娃的户口从老家迁到我现在待的这个城市。本来觉得,现在手续应该都简化,网上查查资料,准备好东西,跑一趟应该就差不多。结果,卡就卡在好多年前那个没交的“社会抚养费”上。
准备材料与初步碰壁
我还是按部就班来的。先把需要的材料都搂一遍:
- 我跟孩子妈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复印件
- 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
- 结婚证(虽然当年生娃时情况特殊,但后来还是领证的)
- 还有就是迁入地这边的一些证明,比如房产证或者租赁合同,单位证明之类的。
重点来,我网上查资料,说法五花八门。有的说现在落户跟交不交那个费已经脱钩,政策早就改,拿着出生证明就能上户口,迁移也没问题。有的又说,不行,特别是迁户口,必须得把以前的欠款结清,不然系统里过不去。
心里有点打鼓,但还是硬着头皮先去我们这边(迁入地)的派出所户籍科问问。果然,工作人员查下,看到系统里或者档案里有备注,就问我:“孩子当时那个社会抚养费交没有?有缴费凭证吗?”
我说:“当时情况复杂,后来也没人催缴,而且听说现在政策不是不挂钩吗?”
人家的回复也很直接:“政策我们是执行,但你这情况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迁户口不同于新生儿落户,最好还是去问问你户口迁出地那边,或者去计生部门把这个事情处理清楚。”
来回折腾的过程
没办法,皮球踢回来。我就赶紧联系老家那边,先是托人去派出所问,得到的答复是迁出没问题,只要迁入地同意接收就行,他们这边不管那个费。但迁入地就是要这个东西!
我又专门抽时间回趟老家,直接去计生办(现在好像叫卫健委)。找到负责的人,说明情况。他们查档案,确实有记录,说按照规定是要缴清的。
我就跟他们掰扯,说国家不是出新规吗,孩子落户和这个不挂钩。工作人员态度还行,但就说:“落户是落户,迁移是另一回事,而且你这是以前产生的费用,当时是有政策依据的。现在你要迁走,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得解决。”
当时真是头大,感觉就是来回跑,但问题还在那儿。钱不是小数目,而且心里也觉得有点憋屈,感觉政策变来变去,麻烦的还是老百姓。
来回跑好几趟,跟计生办那边磨好几次。我把网上能找到的相关文件精神(虽然没打印官方文件,但把大概意思和年份说)都提提,主要强调现在服务型政府,不能因为这个影响孩子上学这些。
最终的解决
怎么解决的?过程有点模糊,因为时间也过去一阵子。大概是磨几次之后,计生办那边可能也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或者是内部有新的指导口径,给我开一个类似“情况说明”或者“结清证明”之类的东西,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全额缴纳那笔费用,好像是象征性地处理一下,或者走什么特殊程序。具体细节人家也没多说,我也没敢细问,拿到那个能让派出所认的“凭证”就赶紧撤。
拿着这个“凭证”,回到迁入地的派出所,户籍警看看,又核对一下其他材料,总算是没再提费用的事儿,就把手续给办。前前后后,这事儿折腾我小半年,请好几次假,路费也花不少。
一点体会
我的经验就是:
- 提前打听清楚: 不光要查政策,最好是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派出所、计生部门都问到,看他们实际执行的口径。
- 材料准备齐全: 把能想到的所有材料都备省得来回跑。
- 耐心沟通: 遇到问题别急躁,心平气和地跟工作人员沟通,说明自己的困难和解到的政策信息。
- 可能需要磨: 有些事情可能不是一次就能办成的,特别是这种历史遗留+政策模糊地带的问题,得多跑几次,多问问。
虽然办成,但过程确实挺累心。希望以后这些流程能更简化、更透明,少点这种折腾。这就是我那次办户口迁移的经历,希望能给有类似情况的朋友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