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跟大家唠唠这个“小城镇户口”和“非农户口”的事儿。这事儿,我也是前段时间自己琢磨好一阵子,还跑趟腿才算弄明白点儿。
起因是啥?
主要是我家小侄子,准备在外地找个工作,人家单位要填个表,里面有户口性质这一栏。他拿着老家的户口本,翻半天,看到上面好像写着个“城镇”相关的字样,但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这跟人家说的“非农户口”是不是一回事。他跑来问我,我这当叔叔的,也不能一问三不知,就想着帮他弄清楚。
我咋琢磨的?
我自己的户口本上,好像印象里也有过变化。最早是啥样记不太清,后来换过一次,上面写的好像就是“非农业家庭户”。但我老家是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镇上,你说算“小城镇”好像也对。这就把我给弄糊涂,这俩到底一样不一样?有啥区别没?
开始行动查证
光自个儿琢磨不行,得找准信儿。
- 第一步,翻箱倒柜。我把自己家那几本老的、新的户口本都翻出来。确实,不同时期的本子,上面的叫法还真有点不一样。有的直接写“非农业户口”,有的写着“城镇居民户口”,还有一本更早的,好像就简单写个“城镇”。
- 第二步,问问老人。我就去找我爸妈那辈儿的人打听。他们说,以前就是分“吃商品粮”和“吃农业粮”的,也就是“非农”和“农业”户口。“小城镇户口”嘛他们觉得好像就是“非农”里头的一种,具体跟大城市里的“非农”有啥不一样,也说不太清楚,感觉以前没太注意这个。
- 第三步,跑趟派出所。我觉得问来问去都是老黄历,还是得问官方。我就抽个空,去趟我们区公安分局的户籍窗口。跟窗口的小同志一聊,这事儿才算清晰起来。
搞明白
窗口的小同志跟我解释得挺明白:
过去确实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那个“非农户口”基本就对应着城里人或者镇上不种地的人。
“小城镇户口”这个说法,更像是在特定时期或者特定地区,对那些在县城、建制镇落户的“非农业户口”的一种称呼,有时候可能在某些政策上跟大城市的“非农户口”稍微有点区别,但本质上它还是属于“非农”这个大类的。
最关键的是人家说,现在国家搞户籍改革,早就统一,不再区分“农业”和“非农业”,都统一登记成“居民户口”。你看现在新发的户口本,户别那一栏,一般就是写“家庭户”或者“集体户”,前面是“居民户口”。“小城镇户口”和“非农户口”这些都是老说法。
那为啥我侄子还会碰到这个问题?小同志说,有些表格、系统可能还没更新过来,或者就是习惯性地沿用老说法。实际上,只要看现在户口本上登记的是“居民户口”,那就行。真要细究,关键看你户口落在哪里,是城市市区、还是镇上、还是农村,不同地区的具体政策福利还是跟着地域走的,而不是那个老名词。
总结一下我的实践心得
搞半天,就是:
- “小城镇户口”和“非农户口”本质上没啥大区别,都是以前的概念,指的都是不种地的那类户口。
- 现在都统一成“居民户口”,看户口本上最新的登记信息最准。
- 别再纠结那些老名词,没太大实际意义。重要的是你户口所在地的具体政策。
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直接看户口本上写的“居民户口”,然后根据你实际落户的地方去解相关政策就行。这趟腿没白跑,总算是把这事儿弄明白,也给小侄子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