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为娃能在上海上学这事儿,真是脱我一层皮。不是上海户口,这路走起来真的挺折腾。
最早是娃快上幼儿园那会儿,我就开始焦虑。听周围的朋友、同事,都说外地孩子想在上海读书不容易,各种条条框框。那时候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这事儿得提前准备。
第一步:打听和搞清楚状况
我就开始到处打听。先问几个娃已经上学的朋友,他们也是外地户口,给我大概讲讲需要然后么,自己也零零碎碎看一些信息,主要是搞明白最基本的要求是
最最基础的,就是居住证。而且不是我一个人有就行,娃也得有!这点特别重要,当时差点就忽略娃的证。
第二步:办居住证,全家总动员
知道这个,就开始行动。先是办我自己的居住证。这个还因为一直在上海工作,租房合同、工作证明啥的,跑几趟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总算是办下来。当中还涉及到房东配合的问题,还好房东人不错,没怎么为难我。
然后是娃的。娃的居住证得跟着大人走,所以我的证办下来之后,赶紧拿着我的居住证、娃的户口本、出生证明、还有我们的租房合同这些,又去社区中心给娃办。也是一堆材料,填表、拍照、等通知。反正,前前后后为这俩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
第三步:社保不能断
光有居住证还不行,还看家长的社保。要求是得在上海有稳定工作,并且社保要连续缴纳满一定时间。具体多久,好像不同区或者不同年份有点小差别,我那时候要求是至少连续交满6个月还是1年,记不太清,反正重点是不能断!
这个对我来说还因为工作一直没断过,公司也是正规交金的。但当时就想,要是中间换工作衔接不或者公司不正规,那就麻烦。工作稳定性在这时候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四步:准备入学材料,等待“摇号”或“统筹”
等到娃真的到该上小学的年纪,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每年大概三四月份,教委就会出当年的招生政策。我们这种没户口的,就得紧盯着“来沪人员随迁子女”这部分看。
我们准备的材料大概有这些:
- 父母一方和小孩的《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有效期内)。
- 父母一方的社保缴纳记录(得去社保中心拉单子)。
- 父母和小孩的户口本。
- 小孩的出生证明。
- 租房合同或者房产证明(我们是租房)。
- 可能还有预防接种证(小白卡)。
材料准备齐,就在规定的时间去网上登记信息,然后等着学校审核,或者区教育局统筹安排。
心里挺没底的。因为知道上海入学是分梯队的,有户口的是第一档,然后是有居住证积分的,再然后才是我们这种只有居住证的。好学校基本是别想,就希望能在家附近给统筹到一个公办小学就行。
结果与感受
结果还娃被统筹到离家不算太远的一个公办小学。虽然不是啥热门学校,但好歹是解决上学问题。那一刻,真是松一大口气。
整个过程下来,感觉就是:政策年年可能有微调,但大方向没变。居住证和社保是硬门槛,缺一不可。而且所有事情都得提前准备,不能等到关头才着急。
现在娃上学,但这只是义务教育阶段。后面小升初、初升高,特别是高考,又是新的挑战。有时候想想,为孩子能在这边接受教育,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真是得一路闯关打怪。不过也没办法,既然选择留在上海,就得按这里的规矩来。只能说,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