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7年那会儿给娃儿办成都小升初的事儿,现在都还觉得脑壳痛。我们两口子都不是成都户口,当时娃儿在成都读完小学,眼看就要升初中,心里那个急。
摸索政策,准备材料
第一步就是得搞清楚到底要咋个办。那时候政策不跟现在似的,网上随便一搜就出来。我记得是先跑去娃儿读小学的学校问教导处,老师给个大概方向,说是要按“随迁子女”的政策来弄。
然后就是准备材料,这才是最折腾人的。我记得要的东西可多:
- 居住证:这个是硬杠杠,必须要有,而且还得是在有效期内。我们那时候办的还是那种IC卡的,还好提前续上,不然更麻烦。地址也不能变,幸好我们没搬家。
- 户口本:我们一家三口的原籍户口本,证明亲子关系。
- 父母的工作证明:我们两口子都在成都上班,就得找单位开证明,还得有正规的劳动合同。有些好像还要社保证明,记不太清,反正就是证明你在成都有稳定工作。
- 娃儿的学籍证明:小学那边给开的,证明娃儿确实在成都读完小学。
这些东西看着不多,但跑起来真不轻松。一会儿要去派出所弄居住证的事儿,一会儿要去单位盖章,还得回老家拿户口本啥的,来来回回折腾好几趟。
提交申请,等待结果
材料备齐,就得在规定的时间交上去。当时好像是在指定的街道办事处还是教育局设的点交材料,记不太清楚具体地点,反正人不少,排队排好一会儿。
把那一堆厚厚的材料交上去的时候,心里稍微松口气,但还是悬着的。因为交材料不代表就立马有学上,还得等审核,等统一安排学位。
那段时间真的是有点焦虑,天天都在想这个事儿。毕竟娃儿读书是大事,就怕哪个环节出问题,影响娃儿上学。
后来具体等多久有点忘,反正是收到通知,告诉我们娃儿被安排到哪个初中。看到通知那一刻,心里的石头才算真正落地。虽然学校不一定是心目中最理想的那个,但好歹是有公立学校可以读,解决我们这种外地户口家长的一大难题。
一点体会
回想起来,2017年那会儿办这个事儿,确实挺不容易的。感觉最重要的就是:
第一,证件要齐全,特别是居住证。这玩意儿一定得提前办还得保证是连续的,别等到要用才发现过期或者地址不对,那就麻烦。
第二,政策要吃透。虽然每年可能有点小变化,但大方向一般不变。提前解清楚需要啥材料,啥时候办,去哪儿办,能少走很多弯路。
第三,材料一定要真实有效。这个不用多说,作假肯定不行。
现在政策应该比那时候更完善,网上办理可能也更方便。但不管咋变,提前准备、搞清流程总是没错的。希望后面办这个事儿的家长们能顺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