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家那位转业那阵子,家属的这个集体户口跟着迁,确实是折腾我一阵子。今天正好有空,我就把当时自己跑前跑后那点事儿捋一捋,给有需要的姐妹们提个醒儿,也算是个记录。
一、搞清楚状况是第一步
我家那位开始办转业手续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户口的事儿得跟着动。之前我的户口是随军迁过来的,挂在单位的集体户口上。他这一转业,地方要重新确定,我这户口自然也得跟着走,不能再挂在原来部队的集体户。
关键点来,当时听说两种说法,一个是“随调”,一个是“随迁”。我一开始也搞不太清楚有啥区别,后来问部队管人事的,又问问其他有经验的家属,才大概明白。简单说,好像是“随调”一般指家属本身也有正式工作,可以跟着调动;“随迁”就更普遍些,像我这种没工作的或者工作不符合调动条件的,就跟着转业的军人一起把户口迁到安置地。
明确我是属于“随迁”这种情况,心里大概有个方向,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
二、准备材料,跑断腿的开始
知道要办啥,下一步就是准备东西。这可真是个细致活儿,需要的东西零零碎碎还挺多。我记得当时准备的主要有下面这些:
- 我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就是那个集体户口登记卡或者叫常住人口登记表的那一页纸)、结婚证。
- 我家那位的:他的军官证(转业前)、转业审批手续(这个是关键,证明他转业安置到哪儿)、身份证。
- 部队这边出的:需要部队相关部门开具同意家属随迁的证明材料,还有就是从集体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户口迁移证》,这个非常重要,是迁出的凭证。
- 安置地那边可能需要的:比如接收单位或者街道的证明,有时候还需要房产证明或者租房合同啥的,证明你在安置地有落脚点。这个具体看安置地的政策要求,我们当时还因为是落到他转业分配的单位集体户或者他父母那边,相对简单点。
重点提醒:每样东西最好都复印好几份备用,省得到时候缺还得再跑一趟。还有就是,去之前最好打个电话问清楚,要哪些材料,有什么具体要求,免得白跑。
三、来回跑,办手续
材料备齐,就开始我的“跑腿”生涯。
第一站:部队相关部门。先是去我家那位单位管人事的部门,递交申请,说明情况,让他们开具同意随迁的证明。这个过程还毕竟是内部流程,相对熟悉。
第二站:集体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拿着部队开的证明、我的身份证、户口页、结婚证还有我家那位的转业材料,去原来挂靠集体户口的那个派出所。跟窗口说明情况,要办理户口迁出。警察同志核对材料,没问题的话,就会收回我的户口页,然后给我开一张《户口迁移证》。这张纸非常关键,一定要收
第三站:安置地的接收单位或部门。我家那位确定安置单位后,我们拿着他的转业介绍信之类的文件,去安置地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或者他接收单位的人事部门报到。也把我的随迁材料给他们看,他们会在相关文件上盖章确认,表示同意接收我落户。
第四站:安置地派出所。这是一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带着前面所有的材料,特别是那张《户口迁移证》,还有安置地这边同意接收的证明、我们的身份证、结婚证等等,去最终要落户的那个派出所。比如,如果打算落在新家地址上(如果有房产证),或者先暂时挂靠在人才市场、街道集体户,甚至是符合条件的亲戚家,就去对应的派出所。
到派出所,取号排队,把所有材料交给窗口。警察同志会仔细核对每一项,确认无误后,就会办理落户手续。如果是落到自己房子或者亲戚家,可能会给一个新的户口本;如果是落集体户,就会给一张新的常住人口登记卡(户口页)。
四、尘埃落定
当拿到新的户口本或者户口页那一刻,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地。虽然过程有点繁琐,需要跑好几个地方,跟不同部门打交道,有时候还得排长队,但一步步跟着流程走下来,总算是把这事儿给办妥。
整个过程下来,感觉就是要耐心、细心。提前问清楚,材料准备全,按着顺序一步步来,基本上问题不大。希望我这点儿跑腿的经历,能给后面要办这事儿的姐妹们一点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