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有空,跟大家唠唠我琢磨北京户口分类这点事儿。不是啥官方解读,就是我自个儿在北京待些年头,接触到、打听到的,加上自己瞎琢磨总结的一些东西,跟大家分享分享。
刚开始我对这北京户口也是一头雾水,感觉特复杂,门道特多。身边有朋友是为孩子上学着急,有的是自己想在北京扎根,问我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几种。得,那我就自己下功夫理理。
摸索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从最常见的入手。
这个没啥说的,就是家里添丁进口,新生儿落户。这个应该是北京增加户口最多的方式。规矩也直接,爹妈里头得有一个是北京户口的,孩子出生就能跟着落户。这个比较硬性,要么有,要么没有,没太多可操作的空间,相对简单明。
第二步,想想我们这种外地来打拼的。
除生孩子,那剩下的大部分就是我们这种人。怎么才能拿到北京户口?我打听一圈,加上自己琢磨,大概有这么几条路子:
- 应届毕业生:这条路以前相对宽敞点,现在是越来越难。得是好学校的应届生,找到有“进京指标”的单位。什么样的单位有指标?一般是效益好的国企、央企、部分高新科技企业,还有就是留高校当老师或者进事业单位。名额少,竞争激烈,不是学霸或者运气特挺难的。
- 人才引进:这个听着就“高大上”,确实门槛不低。一般得是那种有突出贡献的、学历高的、或者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具体啥标准我也没细究,感觉离咱普通老百姓有点远,但确实是条路。
- 积分落户:这个应该是现在讨论最多的。就是给在北京长期稳定工作和居住的人一个盼头。但这玩意儿条件也挺硬核:得有北京居住证,社保得连续交够年头(我记得好像是7年?),还不能有犯罪记录,年龄也不能太大,快退休就不行。然后就是算积分,社保年限、学历、有没有房、是不是在郊区工作啥的都能加分。每年划条线,够分才能申请,申请还得排队等。就是熬年头、拼贡献。
- 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上北京的公务员或者部分事业单位,有些岗位是能解决户口的。这个也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投靠落户:这个又分好几种。比如夫妻投靠,一方是北京户口,另一方满足一定条件(比如结婚年限、年龄啥的)可以投靠过来。还有就是子女投靠父母,这个前面新生儿算一种,还有就是岁数大点的未成年子女,只要父母有北京户口,也能投靠。老人投靠子女也有,但条件限制更多些。
第三步,尝试归归类。
研究半天获取途径,我发现真要说“分类”,有点儿绕。以前老听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现在好像这个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在大城市里。咱们现在拿到的户口本,好像也不怎么强调这个。
所以我自个儿琢磨,从实际角度看,可能按怎么来的或者说获取渠道来分更实在。大致就是:
- 出生自带型:就是新生儿落户。
- 打拼获取型:包括应届生、人才引进、积分落户、考公考编这些靠个人努力或资质拿到的。
- 亲属关联型:就是各种投靠,靠家庭关系解决的。
总结一下我的理解:
北京户口这东西,确实金贵,也确实复杂。我研究一通下来,感觉就是,不管怎么分类,想拿到都不容易。除出生就有的“天选之子”,剩下的都得付出挺大努力,要么学习要么工作强,要么就是有耐心慢慢熬积分,要么就是通过婚姻关系。每条路都有门槛,都有不少要求。
我这也就是自己瞎琢磨的,肯定不全面,也不权威。就是把我自己搞明白的过程跟大家念叨念叨。希望能帮同样有点懵的朋友理清一点思路。这事儿,确实是不少在北京打拼的人心头一件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