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呱呱坠地,家里添丁进口,那份喜悦劲儿是没法说。但高兴劲儿没过几天,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得给娃上户口。这事儿,以前听老一辈或者朋友说过,感觉就是个麻烦事儿,得跑好几个地方,准备一堆材料,排队能排到天荒地老。
准备工作,心里先有个底
干啥事前都喜欢先琢磨琢磨。想着不能像没头苍蝇似的乱撞,就先上网扒拉一下,看看现在都怎么搞。果然,现在很多地方都说能网上办,听着挺高级。什么“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听着都挺美的。不过咱也没全信,毕竟有时候宣传跟实际是两码事。
不管线上线下,材料总得准备。这倒是硬性要求,跑不。
- 出生医学证明:这玩意儿最关键,医院生的,出院时候就给办好。
- 父母双方的身份证:原件,这个肯定少不。
- 父母双方的户口本:原件,我家是两本,都得备着。
- 结婚证:证明夫妻关系,也得带着。
把这些东西都从抽屉里翻出来,归拢到一起,心里踏实点儿。
线上尝试,摸着石头过河
看看我们市那个政务APP,叫啥来着,好像是“XX市民通”之类的,上面确实有个“新生儿落户”的入口。想着死马当活马医,试试呗,万一真成,省得大热天(或者大冷天)抱着娃跑派出所。
第一步,登录。还好我之前用这APP办过别的事儿,账号密码都还记得。
第二步,填信息。点进“新生儿落户”,出来一堆表格,娃的名字(取名字那过程又是一部血泪史,暂且不表)、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这个是系统预生成还是咋的,反正填)、民族,还有父母的信息,户口要落在谁那儿,等等。一项项对着填,还好不算太复杂。
第三步,上传材料。这是我觉得最悬乎的一步。得把前面准备好的那些证件,咔嚓咔嚓拍成照片或者扫描件上传。我直接用手机拍的,找个光线好的地方,尽量拍清楚,边边角角都得在。出生证明、身份证正反面、户口本首页和个人页、结婚证,一通上传。传的时候网速稍微有点慢,心里还嘀咕,这能行吗?别传丢或者不认。
第四步,提交。检查一遍填的信息和上传的文件,感觉没啥问题,点提交。屏幕上跳出来一个“申请已提交,请等待审核”之类的提示,还有一个流水号。
等待与结果
接下来就是等。APP上说大概几个工作日会有结果。我这急性子,一天刷好几次APP看状态。过大概三天,收到一条短信,说申请通过。APP里的状态也更新,变成“审核通过”。
不过事情还没完。通知里说,还需要带着父母其中一方的身份证原件和家里的户口本原件,去户籍地派出所窗口核验一下,然后就能在户口本上加上娃的名字。原来不是全流程网上搞定,还是得跑一趟。
也跑一趟就跑一趟,总比一开始就去排大队强。挑个工作日下午,人不算多,去派出所,找到对应窗口,把手机上的通过信息和身份证、户口本递过去。工作人员核对一下,确认无误,就在我家的户口本上,添上新的一页,娃的名字、身份证号什么的都打上去。前后也就十来分钟。
一点感想
拿着印着娃名字的户口本出来,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这回办户口的经历,比我预想的要顺利多。虽然还是要跑一趟派出所,但大部分填表、提交材料的步骤都在家完成,确实省不少事儿,尤其是省排队的时间。
感觉现在办事确实方便一些,至少提供线上这个选项。前提是你得会用智能手机,会拍照上传,不然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可能还是去窗口踏实。对我来说,这回体验还行,算是个进步。就是不知道以后办别的事儿,比如孩子的社保卡、医保啥的,是不是也能这么方便。当爹妈,操心的事儿一件接一件。
反正,新生儿落户这关算是过去。也算是我这当爹的,给娃办的第一件正经事儿。记录一下,也给后面有需要的朋友们提个醒,可以先试试线上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