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伙儿唠唠这个学生户口买房的事儿。这事儿,当初我也是实打实地跑过一趟,帮我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儿琢磨过,真不是网上搜两下那么简单。
当初是咋回事?
是这么个情况,我那亲戚家孩子,大学毕业,户口,还在学校的集体户口上挂着。小年轻嘛有点想法,家里也支持,就想着能不能趁着刚毕业,在读大学那个城市先整个房子。他爸妈就来问我,说你见识多点,帮着问问,这学生户口,到底能不能买房?
我一开始也觉得,嗨,不就是个户口嘛有户口不就能买?但心里头还是有点打鼓,毕竟现在这政策,一天一个样儿,尤其跟房子沾边的,那条条框框多着。
我们都跑哪些地方?
光想没用,得动起来。我就带着那孩子,还有他爸,开始“跑腿”模式:
- 第一站:房产中介。 这个最容易找,满大街都是。我们找几家大的连锁中介问。好家伙,说法不一。有的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我们办过!” 有的就比较实在,说:“学生集体户口有点麻烦,得看具体政策,我们得去查。” 还有的直接就说:“够呛,大概率是不行的,算外地户口。” 这一下就给我们整得有点懵。
- 第二站:目标楼盘的售楼处。 有中介的说法,我们觉得还是得去想买的小区问问。到售楼处,销售那叫一个热情,一开始也说得天花乱坠。但一听我们是学生集体户口,立马就有点含糊,开始说什么“要去问问我们经理”、“得查查最新的文件”。很明显,他们也没个准谱。
- 第三站:市房管局。 这是最权威的地方?我们就直接杀过去。取号,排队,等老半天。窗口那工作人员倒是挺耐心,听我们把情况一说,直接就给指条路:“你们这种情况,属于集体户口,不是独立的居民户口。得看我们市的限购政策具体怎么规定的。” 她帮我们查下当时的政策,很明确,像我亲戚孩子那种挂在学校的集体户口,在当时的政策下,是不算这个城市的户籍居民的,得按照外地户籍的限购条件来。比如要求交够多少年的社保或者个税啥的。
- 第四站:银行。 就算政策允许买,钱也得落实。我们又跑几家银行问贷款的事。银行那边更直接,一看是学生集体户口,还没正式工作、没稳定流水,基本上直接就婉拒。他们说,贷款不光看你有没有购房资格,更看你的还款能力和稳定性。学生集体户口,在他们看来,变数太大。
- 第五站:学校的户籍管理部门。 我们也去学校问问,想看看学校这边有没有啥说头。学校管户口的老师说得很清楚,他们只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户口管理,学生一毕业,户口就得迁走,要么迁回原籍,要么迁到工作单位。他们这边开不出能让你直接买房的证明。
搞明白
这一圈跑下来,真是累得够呛,但也彻底搞明白。
关键点在于:
第一,学生集体户口,在绝大多数城市的限购政策里,它不算正儿八经的本地户籍。 它就是个临时的、过渡性质的东西。你想享受本地户籍的购房资格,基本没戏。
第二,买房资格和贷款资格是两码事。 就算你走狗屎运,碰上个啥特殊政策允许你买,银行贷款那关也不好过。没工作,没稳定收入证明,谁敢贷给你?
当初我那亲戚孩子是咋操作的?毕业后,先找个正经工作,签合同,单位给落集体户口(注意,是单位的集体户口,不是学校的),然后开始老老实实交社保。等满足当地对外地户籍(或者说,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的社保缴纳年限要求后,才买的房。那时候房价又涨一截,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的实践经验就是:
指望着用还在学校挂着的那个学生集体户口直接买房,基本是不现实的。别听中介瞎忽悠,也别自己想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去当地的房管局,把自己的情况说清楚,问最新的限购政策是怎么规定的,白纸黑字儿弄明白,心里才有底。
这事儿,没啥捷径,就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核实,去跑。毕竟买房子是大事儿,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