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就跟大家唠唠我们家当年因为户口两地碰上“超生”罚款那档子事儿。现在想想,过程还真是挺折腾人的,希望能给可能遇到的朋友提个醒,虽然现在政策好像也变不少。
事情的起因:意外的三胎和两地户口
那时候我跟我媳妇儿的户口不在一个地方,我在老家这边,她户口还在她娘家那边,隔着好几个省。本来已经有两个孩子,政策那时候也开始松动,但还没完全放开,尤其对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来说,三胎是想都没想过的。结果,就是这么不巧,意外怀上老三。
刚知道的时候,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家里要添丁进口,忧的是这“超生”的问题咋办?尤其是我们这户口两地分开的情况,到底按哪边的政策来罚?罚多少?当时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挺慌的。
开始打听和跑手续:一头雾水
这事儿不能拖,孩子很快就要出生。我就开始四处打听。先问问老家的亲戚朋友,说法都不一样。有人说按男方户口所在地算,有人说按女方,还有人说得看孩子将来落户在哪边。
光听别人说不行,还得找官方。我就先硬着头皮去我们老家这边的街道计生办。工作人员态度还行,但一听我媳妇户口在外地,就有点含糊,说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他们得研究研究,或者让我去问问我媳妇户口所在地的政策。
没办法,我又赶紧给我媳妇打电话,让她去她那边问问。她也跑一趟她们那的计生部门。结果那边说,主要还是看孩子打算落户在哪边,而且得我们两口子一起提供各种证明材料。
这时候我们才明白,这事儿不是单方面能定的,得两边部门对接信息,还得我们自己把材料准备齐。
准备材料和确定罚款标准:跑断腿
接下来就是准备材料的阶段。那真是麻烦!
- 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复印件,这都是基本的。
- 已有子女的出生证明。
- 可能还需要收入证明,因为当时他们说的那个罚款,后来知道叫“社会抚养费”,是跟当地人均收入和我们自己的实际收入挂钩的。
我们俩分头准备,我在这边开证明,她在她那边弄材料,然后互相邮寄。因为户口所在地经济水平不一样,那个所谓的“社会抚养费”标准也差挺多。我们当时就特别担心,会不会按高的那边算?
来来回回跑好几趟,两边的计生办也电话沟通几次。总算是确定下来,主要还是按照孩子将来落户地的标准来执行。我们商量一下,决定让孩子户口跟我走,落在老家这边。然后就根据我们这边当时的标准,结合我们两口子的收入情况,给算出来一个具体的数额。
那笔钱对我们当时的家庭来说,压力真的不小。心疼归心疼,但为孩子能顺利落户,也只能认。
缴纳费用和办理落户:尘埃落定
数额确定,接下来就是去指定的银行缴纳这笔“社会抚养费”。交完钱,拿到一张缴费凭证,这可是关键的东西,后面给孩子办落户必须要。
拿着缴费凭证,再加上医院开的出生证明,还有我们两口子的一堆证件材料,再去我们这边的派出所户籍科。还因为前面的流程都走完,材料也齐全,给孩子办落户还算顺利。
当拿到印着孩子名字的新户口本那一刻,心里的石头才算真正落地。虽然过程挺折腾,钱也花不少,但总算是把这件大事给办妥。
一点感想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确实挺焦虑的。主要是政策不明确,加上我们这种两地户口的特殊情况,信息不对称,跑腿也多。那时候就感觉,普通老百姓办点事儿真不容易。
现在国家政策也变,鼓励生育,这种因为“超生”罚款的事情应该少很多,尤其是一胎二胎肯定没这说。但万一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跟计生部门打交道,我的经验就是:
- 提前打听清楚: 多问问官方渠道,别光听小道消息。
- 材料准备齐全: 该要啥就准备省得来回跑。
- 保持耐心: 跟部门打交道,有时候确实需要点耐心和韧劲。
这就是我们家当年那段经历,分享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日子总得往前过,希望大家都顺顺利利的!